第二卷 祖孫藩主 第65章 內外風雲

韋扶風招呼五伯父走去一旁,略為恭敬道︰「還請五伯父盡快掃平山匪,吸納山匪擴編了金城軍。」

「那是自然,不瞞你說,我攻打白雲寨吃了敗仗,如今就去收了那一千多山匪。」五伯父挑眉恨言。

韋扶風點頭,告訴了對付楊復恭的策略,言若是成功,楊復恭在漢中的勢力八成會進襲金州。

五伯父听了驚訝,點頭表示明白,立刻率軍連夜趕回了金州,剿匪,壯大軍力

晉州城中,招討使軍府所在,招討使張浚送走孫揆不久。

孫揆統領了一萬軍力去往潞州,其中五千軍力的原班人馬。

李磎抵達的時候,張浚撥給五千軍力,去往石州替換了孫揆。

數日後,李賢的快馬信使抵達晉州招討使軍府,呈上了李賢的書信,一听是李磎的兒子,張浚倒是不能輕視,當即就看了來信。

看過書信,張浚的臉色陰晴不定,信中之建議深合他心,只是疑惑為什麼是李磎的兒子急信建議,但很快又理解了,李磎跑來了河東,其子關心之下,自然不願河東出師不利。

張浚斟酌一下,上書讓人急送長安交給皇帝,書中借用李磎建議的名義,他身為宰相和招討使,只是聲明附議,以免引起擅兵弄權的嫌疑。

信使走後,張浚又書信送去孫揆那里,言明原因,請孫揆在途中緩行等候兩日,或者回來轉歸長安,若是陛下不允,孫揆再掉頭繼續去往潞州。

孫揆在途中接信,認為鏟除楊復恭更重要,主要是能夠接管了後方的軍需運轉,那是朝廷軍力能夠在河東獲勝的根本,于是孫揆下令掉頭回去。

孫揆的掉頭,讓河東第一勇將李存孝,郁惱的差點吐血,他在石樓山伏擊吃了大虧,折損了大半親近騎兵。

在得知‘仇人’孫揆去往潞州上任,于是調用了一千騎兵埋伏在刀黃嶺一帶,不想眼看入伏的仇人,突然掉頭回去了

大明宮,延英殿內,昭宗皺眉的在殿內踱步,權衡,他的手中拿著張浚的上書。

張浚陳述了河東將士因為吃不飽,士氣低迷,加上有與河東軍勾結的內賊,只怕開戰不利。

張浚言孫揆所領五千軍的將官,基本排除了楊復恭的黨羽,可以回師震懾楊復恭在長安城的黨羽勢力,請皇帝削奪楊復恭的軍權,斷了內賊的依靠,後方軍需運轉讓孫揆掌管。

「看來可行。」昭宗做出了抉擇,五千軍力的回師,讓他有了削奪楊復恭兵權的膽氣。

皇帝下旨令孫揆回師,另行任職徐彥若為昭義軍節度使,趕去河東領軍任職,徐彥若的官職是戶部侍郎,祖上皆是大唐重臣。

皇帝的聖旨抵達河東地域,在絳州聞喜縣遇上了孫揆軍力。

孫揆接了聖旨,立刻加速行軍返回長安,因為是返回長安,所屬五千將士士氣高昂,僅用五日就返回了長安城。

孫揆拿著聖旨,領軍自通化門進入長安城,直接去往了大明宮,率軍入丹鳳門,迅速接管了外朝守衛,讓五千軍力入駐了大明宮。

同日,昭宗頒布聖旨,任職孫揆復為京兆尹,加職兵部侍郎,主管京兆府治安,以河東招討副使的官職接管軍需運轉。

另列數樞密使楊復恭很多罪名,公知于朝,頒布天下,免除楊復恭樞密使,神策軍中尉之職,勒令楊復恭離開長安城,去往鳳翔府任職監軍。

皇帝剝奪樞密使楊復恭的兵權一事,宛如平地起風雷,讓非常多的勢力意外和驚訝,有歡喜的,有惶恐的,有冷靜觀望者。

很多勢力認為楊復恭,不會老實的接受罷職。

在獲得楊復恭罷職的消息之時,韋扶風迅速行動,他使人趕往漢中巴蜀,及時散布了楊復恭罷職的消息。

也使人趕去川南,發布戰爭預警,告訴川南軍上下,楊守亮即將反叛朝廷,有可能進襲川南,在大義上鼓舞川南軍斗志,讓將士們認為進襲的敵軍難以長久。

金州也在行動,獲得了軍器支援的金城軍,歸去後開始了狂風驟雨般的剿匪戰事,犀利的軍器使得金城軍所向披靡。

第一戰攻陷白雲寨,殺匪三百多,俘虜上千,擇精壯三百多收編為金城軍,其它的送去西城縣登籍為民。

直至楊復恭被罷職,金州境內的山匪或降,或逃,使得金州境內多了一萬入籍‘良民’。

金城軍也擴編為了三千之眾,五伯父很善于籠絡軍心,一面嚴肅軍紀,一面重賞勇武,厚恤傷亡。

楊復恭被罷職,憤懣之下上書請求回家養老,要挾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的回應卻是免除了楊復恭所有官職,只留個上將軍的虛官。

楊復恭氣惱的只能留在昭化坊官宅,似乎接受了皇帝的削奪兵權。

就在楊復恭被罷職之時,新任昭義軍節度使徐彥若和監軍韓規範(太監)抵達了晉州。

次日,率領一萬朝廷軍力去往潞州上任,途徑刀黃嶺一帶,遭到了守候多日的李存孝騎兵伏擊。

面對突襲的數不清河東騎兵,一萬朝廷軍力不戰驚潰。

昭義軍節度使徐彥若見勢不好,月兌了紫袍,只穿了細鱗甲,在近衛的保護下,夾雜在潰軍中逃離,監軍韓規範被俘。

徐彥若只帶著數百將士逃回了晉州,上書朝廷請罪。

不久,被俘虜的監軍韓規範被放回,帶回了李克用的伸冤上書,自晉州返回長安。

昭宗接到李克用的伸冤上書之時,河東軍主力在北方大敗幽州節度使,幽州節度使折損一萬多精銳,敗陣逃回了幽州。

河東軍主力回師南下之時,李存孝在覆滅一萬昭義軍之後,押解俘虜返回太原府,繼而又出兵去戰南線的宣武軍,與大將康君立一起,大敗宣武軍,斬獲宣武軍萬眾,並且奪回了潞州。

八月九月,河東的戰事風雲變幻,急轉直下,北線幽州軍和南線宣武軍相繼戰敗之後,李克用的河東軍主力也回師太原府,修整三日兵發石州。

在石州鎮守的李磎獲得斥候回報,驚惶失措的不知該如何抉擇,參軍事的意見是撤去河西。

李磎顧慮撤去河西,日後背負臨陣月兌逃的罪名,想要南下去往晉州。

兒子李賢堅決反對,舉出徐彥若的例子警告父親,南下途中必遭河東軍騎兵襲擊,不如撤去河西觀望為妥,再說五千軍去了晉州,對于朝廷軍力的強弱影響很小。

李磎拗不過兒子,也是被徐彥若的遭遇所震懾,于是五千軍力撤離去往河西。

李賢為杜絕發生亂軍失控,建議父親退離途中,再告訴將士們撤軍,李磎采納。

等到河東軍先鋒抵達離石縣,五千朝廷軍力已然渡過黃河,去了西岸綏州駐扎。

李克用得報,驚訝的詢問五千軍里有那些武官,他不信李磎懂得軍事,結果沒有找到值得懷疑的武官。

十月初,李克用揮軍奪回了失去的東部三州,邢州,滋州和洺州,徹底戰敗了宣武軍朱溫的進犯,主力最後開赴汾州,開始針對駐扎在晉州的朝廷聯軍。

十一月,河東的天氣寒冷,朝廷聯軍在軍糧上獲得了正常補給,但軍心依舊低迷。

招討使張浚在宣武軍落敗之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結果,進軍的日子一再拖後。

終于,休整後的河東軍開始動了,主動出汾州進襲晉州,張浚不得不出兵迎戰,在陰地關兩軍展開了大戰。

結果,近十萬的朝廷聯軍,面對河東的大軍沖鋒,很快出現了驚惶潰亂。

等到兩軍接觸交戰之時,側翼的五千鳳翔節度使軍突然潰退,接著韓建的華商節度使軍和汾寧節度使軍也潰退。

朝廷聯軍陷入了大潰敗,招討使張浚,面如死灰的盯著撲來的河東大軍。

這種大潰軍的後果,完全出乎了他的認知,身邊的護衛忙架起了張浚逃跑。

一場進行了數月的河東討伐,最後以朝廷慘敗結束,張浚僅帶著數百護軍逃離了河東,而其它的節度使聯軍,損失很少的安渡黃河,回去了各自藩鎮。

得到朝廷大軍慘敗的消息,李磎為之後怕,在河西率軍啟程返回了長安,途中上書請罪,自言不該畏懼于徐彥若的遭遇,應該南下與招討使張浚會合

大明宮,延英殿內,殿內雖然溫暖,但氣氛不亞于殿外的寒冷。

昭宗皇帝坐在寶座上,一張臉陰沉如冰,殿內排立著很多重臣,宰相杜讓能居首,一個個面容凝重,思索著棘手的善後對策。

「討逆河東敗績,眾卿有何對策,言者無罪。」昭宗寬慰道,讓朝臣們敢于說話,意思是我雖然心情不好,但不會遷怒你們。

宰相孔緯出列,恭敬道︰「陛下,臣之前力主討伐河東,請陛下治罪微臣,緩解河東之難。」

昭宗點頭,道︰「朕知卿家忠心為國,暫歸家修養。」

「謝陛下隆恩。」孔緯彎腰深拜,轉身向外走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