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上架加更。李氏榮耀,一門雙公。

因為李淵知道,他們太原老李家這三代之內是走不出太原了。

反正也沒什麼機會了,心灰意冷之下,李淵干脆把手頭的事情交給李建成去打理,自己開始每天縱情酒色,懶政而不思進取了。

李淵的狀態,或者說是人們傳說中李淵的狀態,不久就傳到了李睿的耳中。

沒有听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李睿還不覺得什麼。一旦听到人們都在議論李淵的頹廢的時候,這反倒是讓李睿警惕不已。

後世堂堂唐高祖怎麼會如此頹廢?必然是有其他的準備或後手,

李淵如此表演,一定有詐。

但李睿現在抽不出時間去謀劃對付李淵,因為他要陪他的第一個孩子。這可是李睿三輩子以來的第一個後代,自然是對這被女帝起名為楊佑的孩子緊張的不得了。

于是李睿不但沒有減少對太原李淵的戒備之心,反而命令電報局和春風細雨俱樂部把太原李家給盯死。

李睿相信,時間一長,李淵一定會露出馬腳的。

大業六年十一月九日。

隋唐國公李淵上奏朝廷,請封長子李建成為唐公世子。並請朝廷追封次子李世民為國公,並由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繼承公爵爵位。

李世民雖然沒有完婚,但兒子卻有好幾個了。

這種現象在世家大族里面是很平常的一種現象。但凡有點權勢或金錢的家族,成年男子身邊都有侍女服侍。而這種服侍的侍女往往就會分成幾等,其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所謂的通房丫頭。

這種丫頭的定位類似于,不是類似,而是就是等同于紅樓夢中賈寶玉身邊襲人的身份。以後肯定是要給被自己服侍的男子做妾的。

只是,一般情況下,家教嚴的世家望族,為了保證家族嫡系這一脈不會出現被旁支超越的可能。都不會允許男子在沒有娶正妻以前納妾,更不允許還沒有妾室名分的通房丫頭有孩子。

當然這太原李家也是這個規矩。

不過李世民是個特例,此人精力旺盛,每夜無女不歡,但卻又眼高于頂,對自己未來正妻的要求極高。

自從來到洛陽看到了長孫無垢以後,就被長孫無垢的家族地位和個人美貌所打動,立志非此女不娶。

但長孫無垢的心里早就有了李睿的影子,在還沒有對李睿完全死心以前,自然對李世民的追求不冷不熱的應付著。

而李世民由于被李睿選中到女帝的殿前司任職,可以經常面君匯報,因此在家族內的地位提高很快。

以至于李家所有人,不顧嫡、庶的禮法要求,對李世民的通房丫頭們生下小孩保持了緘默。這就是為什麼李世民明明沒結婚,卻有好幾個兒子的原因。

此時,女帝還沒有出月子,也就還沒有真正的去管理朝政。

其實,就算是女帝親政了,她看到這個要求也會當沒看到。因此,這唐公李淵的要求就被高熲擺到了太上皇楊勇的案頭。

(本章未完,請翻頁)

勇那可是千年的老狐狸,一看李淵的奏章就知道壞了,這李淵怕是對大隋心存怨懟,有反意了。

這封請封討賞的奏章,雖然是苦情開頭,說是要追封李世民。可是落腳點確是實實在在的在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身上,一旦朝廷認可,那太原李氏就是一門雙公,風光無二。

李世民是戰死沙場,這追封也說的過去。但要其子襲爵,那就是大隋朝廷所不能接受的了。那麼多戰死沙場的將士,難道都要追封?難道都要子孫後代襲爵?這明顯是唐公李淵在為難朝廷。

楊勇在考慮的是,這李淵兵不過十五萬,地不過太原一城,他憑什麼有膽量提出這份要求?那麼李淵唯一能有所依仗的,不過是大隋要依仗他抵御突厥的進攻並彈壓地方反叛勢力而已。

為此,楊勇非常頭痛。

給李淵這個一門雙公,那麼下一步李淵必然會得寸進尺的提其他要求,裂土封王都有可能。

不答應李淵這個要求吧,李淵不說造反,只要鎮壓當地的反叛勢力消極一點,或者干脆引突厥入關,那大隋就危險了。

左右為難之際,突然反應過來,這其實是一個廢除女帝的好機會啊。

把這個問題拋給楊嬋兒處理,不管是突厥入關還是李淵坐大而尾大不掉哪種情況發生。女帝稍有不當,自己就能抓到她的把柄,然後祭告天地和祖宗,用危害社稷的名義廢掉她。

所以,大業六年十一月十日。

尚在月子中的女帝楊嬋兒就收到了太上皇楊勇派人轉來的這封李淵的奏章。看到這封奏章的時候,楊嬋兒就徹底對自己的父皇死了心。心中那一點點父女之情也就隨風而逝了。

要知道,這女帝好歹也是做了快七年的皇帝了。這里面楊勇藏的什麼彎彎繞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其實李淵的這個反應,早就在女帝和李睿的預計之中,只不過女帝沒想到李淵發動的時間比自己夫妻兩人預計的還要晚十幾天。

應對效率的降低,這說明了什麼?

只能說明李淵的麾下能人的確不多了。看來這李世民的離去不僅僅是讓李淵損失一個兒子那麼簡單,而是損失了一批只願意跟隨李世民的人才和勢力啊。

比如,李世民去世後,洛陽長孫家就中斷了和唐國公府的來往。這倒不是長孫家嗅到了女帝剪除唐國公的意圖,而是在長孫家看來,這太原李氏也只有李世民可堪造就。

一旦喪失了李世民這個未來的潛力人才,長孫家是不看好李家的未來前途的,自然也就疏遠了和李家的關系。

誠然,這長孫家疏遠李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原本兩家準備聯姻的事情告吹了。

也不知道長孫無垢回府後是如何操作的。大業六年十月底,長孫家現任家主長孫晟親自到黑山莊,求見女帝。兩人在女帝的書房中談了僅僅盞茶時間,就敲定了長孫無垢和李睿的婚事。

因為女帝這一正妻的身份無可動搖,而長孫家確實也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寧可倒貼進整個家族的忠誠也要嫁女兒給李睿,這麼一來,獲得長孫家效忠的女帝也不好意思太虧待長孫無垢。

于是,李睿除了正妻女帝楊嬋兒以外,又多了一個平妻長孫無垢。

並且女帝和長孫晟就代表了雙方的家長商量決定,在十一月中下旬,女帝出了月子以後,就辦李睿和長孫無垢的婚禮。

至于那衛三娘和柳瓊花,女帝肯讓李睿接納她們就是天恩了,自然不會辦什麼婚禮。到時候,選個好日子,一乘小轎抬到黑山莊的莊主府里也就完事。你一個妾室還想明媒正娶?沒那個規矩。

至于,進了府以後,李睿願意在她們自己屋子里搞個什麼拜天地的儀式什麼的,那都無所謂了。反正納妾是無需廣邀來賓,驚動外人的。

在楊勇對李淵使出這招求討封賞的計策束手無策的時候,早就有所預案的女帝和李睿確實覺得,這是李世民戰死後李淵所能做出最樂觀的反應和舉措。

和楊勇分析的不一樣,李睿引導女帝做出的分析是,李淵因為對自己手頭的現有實力和戰爭潛力的評估不足,才會做出如此妥協的要求。

其實李世民的戰死,根本就不需要什麼證據來證明是意外還是故意,因為這都毫無意義,畢竟人已經不在了。

遠征軍各路進攻靺鞨的大軍基本就沒踫到過什麼大的損失。連士卒犧牲的人數都不多,可唯獨在戰爭初期,這行軍總管卻戰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蹊蹺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根本無需多說、多想,這就一定是當今朝廷在搞鬼。這幸虧是李淵沉得住氣,先還要來個討賞的奏章試探一下朝廷的態度,要是李睿踫到這種事情,肯定是直接、馬上就反了朝廷。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李睿回頭看看,他認識的很多人中,最後選擇平淡一輩子的人佔了絕大多數。人只有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能有機會談其他問題。所以這平靜淡薄的生活,才是李睿向往的理想狀態。

不過向往歸向往,眼前的麻煩總是要先解決才好的。

大業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大隋女帝做完月子後第一天親政,就下詔書嘉獎太原李氏。追封李世民為趙國公,其子李承乾襲爵位為趙縣候。

也就是說,該給李世民的身後榮光,女帝一點都沒吝嗇,大方的給了太原李氏一門雙公的恩賜。但卻又不受李淵的要挾,給李世民的兒子一個縣侯的爵位。

這封縣候可是有講究,這縣候可不是世襲的,下一代爵位就自動下降一檔為縣伯,要是沒有為大隋建功立業,幾代下來,這爵位就沒有了。

這種處置既給了太原李氏面子,又不失皇家體面。

女帝這一下,讓準備發飆的李淵和楊勇都蔫了。楊嬋兒實在是處理的讓他們無話可說。

看著偃旗息鼓,老老實實為大隋守邊的太原李氏,楊勇不由得悵然若失,自己的女兒已經在政治上越來越成熟。

(本章完)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