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載若在太極宮金殿上的話,願稱李治一聲「秀兒」。
登基十幾年來,內聖外王,承貞觀遺風,朝野對這位天子的評價大多是贊譽有加,而李治也很少出昏招兒。
廢王皇後,逐長孫無忌褚遂良是出于政治需要,打壓世家門閥是為了中央集權。
除此之外,對北方游牧部落的清理,對西面吐蕃的懷柔,對東面高句麗的三面封鎖,對百濟的滅國等等。
這十幾年來,李治確實做得不錯,從永徽到龍朔這些年,大唐在貞觀之治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隱有超越的氣象。
然而,這一次李治的表現看在朝臣們眼里,終究是飄了。
大朝會如此隆重的場合,不計後果地公然說出修路造船等決意,重要的是,這個決意並未得到宰相和六部官員的認同。
大唐的朝堂風氣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朝政國事都是君臣一起商量,就算政見不合,那也是暫時擱置,私下里天子再與幾位重臣繼續商量,爭取說服對方,最後與重臣們達成一致後便對外公布。
這次李治卻單方面宣布修路造船,著實讓朝臣們驚愕萬分。
于是金殿上頓時炸鍋了。
左右相許敬宗和許圉師陰沉著臉,站在朝班中默不出聲,幾位侍中和御史大夫戰出來激烈反對,有人帶了頭,剩下的人也就沒什麼猶豫了,紛紛出班反對。
站在臣子的立場上,李治修路造船的決定是勞民傷財的,如今正值北方大旱,秋收在即,本就空虛的國庫不知要支出多少賑糧,明年也不一定能緩過氣來。
這種天災的節骨眼上,李治還要動工修路,簡直是昏聵之極。
殿內反對聲此起彼伏,李治無奈地向朝臣解釋以工代賑的道理,可朝臣們並不接受。
因為推行下去實在是太難了,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是一場大亂。
諸多反對的聲浪里,有一位朝臣跳了出來,這位朝臣名叫劉仁軌。
劉仁軌當然也不贊同李治的決定,但他反對的角度頗為清奇。
「以工代賑」縱是能推行下去,長久下來,對社稷恐為不利,當百姓們習慣了做工來賺取家用,相比之下,耕地種田反倒失去了動力。
畢竟這年頭種田的風險不小,在這個沒有化肥沒有殺蟲劑的年代,種田完全靠老天恩賜,任何一場天災下來,一年的辛苦便白費。
而做工卻安全多了,只要肯付出勞動,就一定會有回報,官府發錢發糧,旱澇保收,長此以往,百姓誰還願回去種田?若沒人種田,天下人吃什麼?
不得不說,劉仁軌思考的角度雖然清奇,但還是有幾分道理。
金殿上頓時一片恍然,接著一片附和。
眼見朝臣一片反對,金殿內沸反盈天,李治的臉色也越來越陰沉。
大朝會的流程還沒走完,李治便怒而起身,拂袖而去。
回到承香殿,怒氣沖沖的李治又恨恨摔了幾個貢品青瓷,這時武後聞訊匆匆趕來。
「陛下息怒,臣妾剛才听說了,犯不著為那些愚鈍之輩氣壞了身子……」武後溫言安慰道。
「一群尸位素餐的老匹夫!」李治大罵道。
武後遲疑了一下,忍不住道︰「說來陛下今日也太心急了一些,至少先說服了兩位宰相,再對朝臣宣布也不遲呀。」
李治怒道︰「朕怎能不急,眼看秋收在即,北方百姓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朕必須要趕在秋收前頒行此策,以定北方百姓之心,否則還不定會出什麼亂子呢。」
武後嘆道︰「可是陛下急著決定,而致朝臣反對,不是適得其反麼?」
李治臉色鐵青地道︰「朕也沒想到,他們居然如此反對,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為何就是不明白呢?」
武後搖頭︰「陛下想得太簡單了,以工代賑固然是好事,但對權貴地主和世家門閥來說,可不見得是好事,所以今日朝臣們才會如此反對。」
李治奇道︰「權貴和世家為何反對?」
「陛下,以工代賑可是打破了權貴與農戶之間的平衡。原本農戶靠天吃飯,而權貴靠農戶種地收租,說來農戶不僅靠天,也要依賴權貴和地主。」
「可是一旦農戶有了另外一條活路,他們發現出去做工也能養活家小,種田對他們來說已不是唯一的生路,那麼農戶對權貴的依賴便會逐年下降。」
「權貴的錦衣玉食本就靠農戶種田來養活,若農戶都為官府做工,權貴們怎麼辦?不僅收入會驟降,而且在民間的威信和號召力也會下降,這是權貴們絕對不能容許的,今日反對陛下的朝臣,恐怕心里大多都有這點小心思。」
武後加重了語氣道︰「世間任何事情,若平衡被打破,必然要經歷陣痛和動亂,直到另一種平衡出現。所以臣妾才會說,今日陛下委實太急了些。」
李治神情怔忪,接著長長嘆了口氣,苦笑道︰「是朕魯莽了,多虧皇後提醒,沒想到小小一件事,里面居然有如此多的門道,朕確實操之過急了。」
隨即李治又咬牙道︰「可是這件事朕還是要推行下去,陣痛遲早會有,晚來不如早來,長痛不如短痛!」
武後頷首道︰「是,臣妾也覺得長痛不如短痛,既然陛下今日在朝堂已經把話攤開說了,開弓沒有回頭箭,那就繼續推行下去吧。」
李治點頭︰「還是要召兩位宰相商議,順便也要敲打一下世家門閥,這是百年國策,莫在此時給朕添亂。」
武後想了想,道︰「陛下不宜親自出面了,若朝臣仍然反對,陛下的皇威會一損再損,于皇權不利。」
「皇後覺得朕當如何?」
「陛下,以工代賑是李景初提出的,不如……」
李治眼楮一亮︰「不如交給景初解決?」
武後含笑道︰「景初還很年輕,但辦事卻踏實,當初並州糧案,景初處置得很漂亮,此事交給景初想必也不會差。」
「再說,景初是陛下格外器重的臣子,正應趁著年輕多熬練,陛下總不希望他一輩子窩在甘井莊當個教書先生吧?那未免太屈才了。」
「朝堂人才難繼,景初可是未來的柱國之臣,多給他一些機會磨練,將來才能為陛下分憂。」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