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滕王參與朝會是李欽載的意思,入宮請示了李治後,李治無所謂地答應了。
至于為何要請滕王參加朝會,沒別的意思,滕王是一種震懾,就像警察巡街時牽一條警犬,壞人就會乖巧很多。
滕王似乎對李欽載很嫌棄,說完了正事便迫不及待要告辭,李欽載卻不死心,他總覺得跟著滕王一定有意外的收獲。
兩人一前一後,長安城的大街上,滕王越走越快,李欽載越跟越遠,最後還是滕王機智,混在洶涌的人潮里一閃身,消失了。
李欽載站在街心,遺憾地嘆氣。
真擔心金鄉縣主的命運啊,若滕王換個場子繼續賭,手氣卻還是那麼臭,萬一滕王上了頭,一橫心把女兒也給押上,那該多爽……嗯,那該多麼遺憾。
李欽載跟著滕王就是想把他女兒贏過來,以後甘井莊的下人里不僅有倭國公主,還有大唐縣主,兩位出身高貴的天之嬌女一左一右穿著女僕裝,畢恭畢敬叫他主人,人生圓滿了。
…………
大唐的朝會沒後世那麼變態,至少是在天亮之後才開始的,不像後世的明清兩朝,半夜三四點就得等在宮門外。
大唐的朝會並非每天都有,事實上在貞觀年間,朝會是朝三休一,大約是因為大唐人口不多,沒那麼多繁雜的事情需要處理。
而三省六部制也充分地分擔了天子的工作,層層篩選過後,真正面呈天子的朝政其實沒那麼多。
李治登基後,或許是因為需要勤勉的人設,登基之初的永徽年間每日必朝,後來到了顯慶和龍朔,改成了朝五休一,每逢重大年節還放長假。
第二天一早,李欽載穿著緋色官服,出現在太極宮門外,與諸多朝臣一同等待宮門打開。
今日是普通的朝會,參加的朝臣不多,大約百余名。
李欽載這是第一次正式參加朝會,有點緊張,站在宮門外不敢亂走,絕大部分朝臣他都不認識,僅只認識幾位老將。
沒多久,滕王的車駕也到了宮門外。
本事雖很稀松,但滕王的出場永遠閃亮震撼。
馬車停下,侍衛掀開車簾,滕王從車廂里出來,雙腳同時一蹦,砰的一聲,重重落在地上,揚起一陣煙塵。
聲響和畫面都很炫目,就差一段熱血沸騰的bgm了。
這番動靜果然引來無數朝臣的側目,眾人一臉無語地看著他。
滕王今日破天荒參加朝會,引來朝臣們的驚愕,許多人竊竊私語,都在議論這位不被天子待見的藩王為何突然參加朝會。
這貨難道不應該在被貶的路上嗎?
李欽載旁邊的幾位老將不約而同發出一聲悶哼,然後扭過頭去。
滕王的人緣在文人騷客中或許不錯,但在朝堂里委實不行,如此震撼的登場後,宮門外的廣場上居然沒有一個人理他。
滕王也不失望,我行我素的人通常不會在乎別人的目光。
左顧右盼之後,赫然發現與老將們站在一起的李欽載,滕王兩眼一亮,終于看到熟人,于是熱情揚手招呼︰「李縣伯……」
李欽載飛快轉過身背對他,假裝沒听見。
旁邊的蘇定方哼了哼,瞥著他道︰「你與滕王很熟?」
李欽載搖頭︰「不熟,從未相識,今日初見。」
這頭斷然否認,滕王卻大聲道︰「李縣伯!英公之孫李景初,昨日與本王斗雞賭錢的李欽載,本王叫你呢!」
李欽載額頭滲出汗,面無表情一動不動。
蘇定方似笑非笑看著他︰「不認識,嗯?」
李欽載繼續嘴硬︰「不認識,他說的不是我。」
滕王見李欽載久不搭理他,不由大怒,正要上前理論,宮門內的鐘鼓樓突然敲響了鐘聲,厚重的宮門打開,朝會時辰已至,朝臣列班入宮。
滕王只好悻悻站在朝班中,跟著隊伍慢慢入內。
群臣入宮,進太極殿列班站好。
李欽載有爵位,人雖年輕,但在朝班中的位置卻比較靠前。
許久後,李治入殿,朝臣行禮拜見。
然後,殿內突然陷入寂靜。
近日朝會上,君臣經常鬧得不歡而散,爭執的話題便是李治提出的修路造船計劃,每次朝會一開口,下面的朝臣們便紛紛蜂擁而出,齊聲反對。
這種罕見的臣強君弱的氣氛,直到昨日才徹底轉變。
許敬宗率先沉默,他的門生故吏也紛紛跟著沉默下來。昨日朝會散後,左相許圉師也察覺出不對了,散朝後當即便直奔英國公府拜訪李欽載,誰知撲了個空,李欽載當時正與滕王斗雞斗個不亦樂乎。
雖然撲了空,但許圉師多年的宦海經驗告訴他,事出反常必有妖,有妖怎麼辦?先閉嘴,觀察一下風向再說。
于是此刻的金殿上,右相許敬宗不吱聲,左相許圉師也不吱聲。
兩位宰相都沉默,他們各自的門生和黨羽自然也沉默。
李治端坐殿上,見久久沒人說話,嘴角不由一勾,輕輕咳了一聲。
朝班里的李欽載抬頭與李治的目光相遇,立馬接收到了李治眼神里的意味。
于是李欽載率先站出了朝班,躬身道︰「陛下,臣李欽載有事奏。」
李治欣然笑道︰「李卿盡管奏來。」
李欽載從懷里掏出一本早已寫好的奏疏,雙手捧過頭頂。
侍立李治身旁的王常福急忙踮著小碎步走下來,接過李欽載的奏疏,遞給李治。
李欽載組織了一下語言,道︰「臣奏請陛下,修路事關百年社稷,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兵家方略行止,故臣以為,此事可緩緩而行,卻不可不行。」
話音剛落,一道沉穩的聲音突然道︰「陛下,臣反對!」
眾人愕然望去,卻見劉仁軌站出了朝班,凜然不懼地盯著李治,道︰「修路勞民傷財,動搖國本,危乎社稷,陛下三思!」
李欽載苦笑道︰「劉中書,下官還沒說完,不如等我說完您再反對,如何?」
劉仁軌盯著李欽載,怒道︰「老夫知道修路之策是你向陛下提出的,李欽載,你年紀輕輕,做事不牢,凡事想當然爾,可曾深思過後果?」
「此策之行,非一家一地之興衰,而是一國一朝之興亡,若大唐因此策而衰,你擔得起責任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