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招人手

輔兵的作用是協助正兵作戰的,比如說運輸問題、生活問題、建立營寨等等。一般而言,輔兵都是征召民壯,比如說行軍過程,命令一些民壯將物資運送到某地,然後就放對方返回。

可蠻族軍這邊招生的輔兵不一樣,不參加對倭寇的直接作戰,但作為蠻族軍的輔兵,必須參加操練,這是招收輔兵之前就先申明的。這些輔兵,有自己的軍餉,可在蠻族軍中記功,受到獎勵和晉升。

楊繼業的意圖也明顯,這時候乘亂時,招攬這樣一支力量,訓練之後,等平定倭寇時,把他們轉化成榮盛系列的力量。

輔兵經過一段軍事化的訓練之後,再經過與蠻族軍一起作戰,肯定會受到操練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洗腦之事,楊繼業一直都在做,不過動作不大,逐漸推進,讓這個團隊有更強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的人手召集,是以粥場為中心,有鄭明亮、趙佩龍、王敬寶等三人為最初的核心。這一批人,一開始是在杭城周邊各村寨求購米糧,為粥場開辦下去而努力。

等一段時間,這些人逐漸習慣與人交往後,楊繼業便讓他們帶著貨物,走在村寨之間,既做買賣生意,也在搜集著各地的消息情報。這些人出去都是以小隊為單位,白天分散,夜里聚集。聚集之後,每一個人必須將一天所作的事情,所有的感悟說出來。

這樣做,楊繼業的說法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可買到米糧,或賣出貨物賺取盈利,來支撐粥場的運轉。

但實際上,每天這樣聚集說感悟,有好的想法、行動,自然會得到同組之人的跨贊,這其實就是後世的所謂直銷組織的做法。

讓小隊中的人有認同感,慢慢地對這個集體就有禮感情,也會讓每一個人在精神上進行蛻變,更快速地改變自己以前的行為習慣。

楊繼業想將這樣的一群人,發展成為經營主體人群和搜集消息的人群。這是為下一步在文朝,不斷擴張實力先打一個基礎。

平倭軍到杭城外駐扎、整軍、操練,這也是與倭寇作戰之前必須要做到事情。不論是徐金勝這個大將軍,還是張濤這個監軍,都明白目前的平倭軍真正可戰的也就王府軍這一萬人。他們自然不肯輕易出戰,免得大敗虧輸,無法向上下交差。

整軍的時間,沒具體定下,但一個月甚至更多時間,蘇杭這邊也不好催促,但朝堂那邊卻是三五天來一道指令,要求平倭軍盡快提軍主動找倭寇決戰。

朝堂如此決策和要求,也是因為張濤這個監軍之前在匯報李家寨殲滅倭寇的戰報上,言辭夸大,將平倭軍的實力提高了一兩個等次,也將倭寇的實力說得差兩分。

這一個月來,蠻族軍那邊已經招收了六千輔兵,合起來差不多一萬了。每天都消耗很大,訓練也異常艱苦。不過,這些輔兵經過最初的艱苦之後,挺過來了,就感受到在蠻族軍中那種快樂。

只要刻苦訓練就能夠吃飽,還能夠有肉吃;官兵同吃同住,甚至連將軍都跟他們一樣吃住、一樣訓練,甚至正兵們的訓練量更大。

人的心里滿足感很奇怪,有時候要得到的非常多,有時候卻又非常簡單。這些輔兵原本居無定所,朝不保夕,成為輔兵後,雖說訓練艱苦但人家將軍都一樣在訓練,他們心里就滿足而平衡。如此心態之下,對訓練絲毫不排斥,也就有更好的訓練效果。

對于體能訓練、基本戰技訓練,有一個月的基礎,即使這些輔兵今後在戰場上遇到倭寇,至少不會比平倭軍里的其他軍兵差。他們的戰力一時半會還不會體現出來,但平定倭寇很可能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有這些時間的磨礪,足夠讓這些輔兵月兌胎換骨。

除了輔兵這邊招收六千多人,粥場那邊的人手也在膨脹,兩千多人。人手多了之後,負擔也是沉重的,至少一點,讓楊繼業比較滿意,那就是粥場的人手,目前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收支平衡了。其中有好幾個人有很不錯的表現。

人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不是簡單地在村寨竄走,而是開始做具體的一些事務。比如說開始搞高度酒這個項目,依然是收購土茯苓,然後做酒廠。

高度酒的銷量,在蘇杭這里的市場,遠遠大于荊蠻楚地和垣武城。另一進項較大的,就是鹽的販賣。

這是劉裕等人明白楊繼業辦粥場的規模後,又不肯白拿他們送過來的米糧,便給他提供這樣一條渠道。

鹽和鐵,自古以來都是統治者掌握在手中,鹽業的利潤太大,也是經濟命脈之一。但蘇杭這邊臨海,是產鹽之地。鹽業官賣,分往各地都有指標的,但這些指標卻有彈性,有操作的空間。

如此,有劉裕等人幫忙,楊繼業便從這些人的指縫中,得到一些鹽的指標。將鹽津縣販賣、銷售,那些高利潤,自然落到各個環節的人手里。

到楊繼業這邊的人手中,這些鹽不會在蘇杭這邊出手,賣掉,而是運送回荊蠻楚地,甚至他們還接觸到販賣私鹽的路子。在蘇杭,產鹽之地,熬鹽的鹽農們,除了將產鹽上繳,自家也會偷偷留一些,就成為私鹽的來源。甚至有人在外海島嶼進行曬鹽,偷運到陸地來,從不同的渠道散往全國各地。

楊繼業粥場的人,對這些路子他們有,便與楊繼業提議。楊繼業自然不在意,私鹽自古就有,也是鹽農和地方上一些豪強們的生路,不可能完全斬斷。拿到這些鹽,然後運送到荊蠻楚地、甚至送到蒙匈族那邊去,中間少了很多環節,這就是真正的暴利。

目前的發展,還不局限在掙錢,主要是要將這一批人養活,讓他們看到活的希望。一個月時間,楊繼業也是忙碌,同時,也將自己在蘇杭的圈子逐漸擴大。

期間,與徐金勝見過一次,與于連欣倒是有幾次在一起吃飯。于連欣間接地提到監軍張濤,要楊繼業讓蠻族軍那邊警惕。

楊繼業不置可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