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的看法?
這麼宏大的命題居然要他一個五歲的孩子來回答?張執象再一次認識到這個時代對「仙人轉世」四個字的重視了。
但他又疑惑了,王源之……不是商人麼?
這個問題如果是嘉靖帝來問,張執象會覺得很正常,但王源之來問……他想了想,反問道︰「居士想問哪個方面?」
張執象自然可以說上一些,但也沒有必要知無不言。
畢竟不過是萍水相逢。
王源之微微一笑,他禮遇甚厚,又十分推崇,再加上有女兒坐在一旁,如果是普通男孩恐怕已經知無不言了,可張執象依舊十分平靜,還透著幾分謹慎。
莫說只是孩童,哪怕坐在這里的是一個少年,那也是極出色的。
仙人轉世啊……
「士農工商,商人為末尾,小仙人怎麼看?」王源之挑了個與自己有關的方面,既是想听些獨到的見解,也是在考究張執象。
大明朝的商人雖然已經無法無天,但外行人能夠看到的永遠是冰山一角。
他們首先是隱藏在文官集團背後的影子。
想要看透他們,必須先繞過文官集團,因此皇帝都看不透徹。
遑論方外之人?
張執象尚未見識過這個時代的商人有多厲害,他的印象中,明朝是重農抑商的,課本上教的,也是因為抑制了資本主義萌芽,從而導致華夏落後于世界,最終有了近代的屈辱。
他剛想說些什麼。
忽然想到師兄和父親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也都以鄭和完成了全球航行為常理,大防風更是活生生的出現在身邊……
也許,歷史不是課本上寫的那樣,他想到。
「敢問居士的生意,有涉及海外嗎?」張執象沒有選擇去一一陳述,而是再一次反問,他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但的確是在搶奪主導權。
王源之眼楮眯了一下,神思微頓。
他們的人參貨源是來自北商洲,這是核心的商業機密,他們也做一些海外生意,但都是掩人耳目,瓷器、絲綢、皮毛、甚至前往建州、朝鮮收購人參,這些都是障眼法。
實際。
在北商洲某地,人參多如野草。
年份又高,質量又好,當地人又以雜草視之,可以說是無本萬利的買賣,如果是普通人做生意,那肯定是繼續以雜草收購。
但王家不一樣。
除了第一船人參缺乏本錢是以雜草價收購外,此後都是公道價格,而且在發家後還補上了第一次的貨錢,在明朝本土,人參一斤是3兩銀子,這是王家這些年對人參營銷炒作後的結果。
早幾年人參的價格最低在1錢5分銀子每斤。
王家二十年前將第一船人參運回來,一共兩千石,合計24萬斤,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市場需求,全大明每年的藥用人參其實不超過2萬斤,單以人參做藥材,是賣不出這麼多貨的。
就算賤賣出去,也才二萬兩銀子的賺頭。
這對王家兄弟豁出命去北商洲闖蕩是劃不來的,那些搞武裝搶劫的,洗劫幾個殷地安人的部落,都不止這點賺頭。
但生意畢竟是靠頭腦來做的。
王家便著重宣傳人參的養生功效,又推出百歲湯為主的補品售賣。
百歲湯,顧名思義,常喝便能長命百歲,由于人參的補虛提神的功效,此藥一出,便受百姓熱捧,但凡民間有個頭痛腦熱,都喜歡買一瓶百歲湯,傳言更是認為可以包治百病。
這樣。
王家就發家了,第一船人參讓王家兩兄弟賺了足足五十萬兩銀子,百歲湯更是風靡大江南北,利潤比單純賣人參高出數十倍不止……
這時。
王家兄弟做了一個決定,他們將人參的價值告訴了北商洲當地的那幾個人口上百萬的大部落,告訴他們這東西在大明的價格是每斤1錢5分銀子,同時還帶著部落的使者不遠數千里前往了東海岸的港口做調查詢問。
王家的真誠換來了當地部落的友誼。
他們簽訂了契約,以每斤人參1錢銀子的價格,確定了獨家貿易,當地數百萬土著為王家保密,為他們守護那漫山遍野的人參,而王家不僅給銀子,還以大明的物價收購他們需要的物資,不遠萬里的送到他們那邊……
說實在的。
王家這麼些年做生意,最大的本錢早已不是明面上的財富了,而是蘇必利爾地區的數百萬殷地安人對他們的支持。
若是他們願意,完全可以在那邊建國。
許家控制了東南海十多萬海盜,他們王家在蘇必利爾地區也可以拉起數萬人的武裝……
「我們王家自然有生意涉及海外的。」
回顧了一遍王家的發家史,王源之輕描淡寫的回了一句,但卻不料張執象下一句話竟然是問他︰「那麼,生意有多大呢?」
王源之笑了,看著張執象說道︰「小仙人認為這生意最大可以有多大?」
張執象閉目,並非是懼怕對視,而是對腦海中的一些數據不忍直視,說道︰「或許,32億兩白銀,2億兩黃金,只是一個開始。」
從西班牙攻破瑪雅、阿茲特克、印加開始。
整整一個世紀,僅官方統計,就有10萬噸白銀,數千噸黃金流入,官方統計的數據相對于走私而言,雖然不至于是冰山一角,但相比于明朝的隱戶人口和稅收人口比例而言,想必也不會比這個好了,所以總量至少還要翻個四倍。
那是天量的,不可想象的財富。也是不可想象的……尸山血海。
張執象說的沉重,王源之卻是瞳孔微微一縮,他是生意做得大,所以才能估算出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在一億兩左右。
此事老天師都不可能知曉,張執象卻能將貿易體量完整的概括出來?
從鄭和下西洋開始,到如今這百年間,世界貿易是一步步發展的,所以早期並沒有如今這麼大的體量,若要將存量統計起來,差不多就是張執象說的這個數字了。
大約50億兩白銀。
王源之卻不知,兩人說的不是同一個東西。
但卻巧合的反應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做生意,搞朝貢,確實不如搶劫來得賺錢,特別是當他們搶不到的時候,上天卻送了他們一場潑天富貴……
「王家在海外每年有百萬兩的生意。」
明朝時的商人說生意,不喜歡說規模,多少銀子,一般是指這個生意的利潤,王源之少說了個量級,卻打量著張執象的反應。
這個數字對于許多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然而。
張執象只是微微驚訝,而且驚訝的不是生意有這麼大,而是他們居然能做這麼大的生意,這與課本里的又完全不同了……
課本里面,那是西羅人勇猛開拓富有冒險精神,有鄭和下西洋的大明卻是只敢沿著海岸線走,然後因為閉關鎖國掛機了兩百多年……
仔細想想,當年看書的時候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啊。
憑什麼鄭和船隊數萬人花了28年,整整七次出航,就只是沿著海岸線走,而哥倫布和麥哲倫帶著一兩百人就敢去全球航行,而且目標明確?且順利完成航行?
這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嗎?
就這麼看不起華夏古人?
張執象越是接觸,越是察覺到知識與事實的差別,他拿不準如今大明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是個什麼情況,便只能再問道︰「桂源商行是做藥材生意的,居士在海外的生意也是收購藥材?」
王源之眼瞼低垂,道︰「是。」
張執象略微猶豫了下,便說道︰「在北商洲,五大湖地區,嗯,可能是叫蘇必利爾湖,也就是五大湖最靠近大明這邊的那個,蘇必利爾湖的南邊生長著無數人參,如野草般繁多,居士有興趣可以去探訪一翻。」
王源之霍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