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火車鐵軌,科技爆發

作者︰江天寥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嗆——」

在踏上舟山島的那一刻,天師劍動了。

張執象抬眼望向天空,恍惚間看到了妖氣,那妖氣張牙舞爪,好似整個島都變成了一個怪物一樣……

恍惚間記憶回到了前世。

他還小的時候,未去找張至順道長治病以前,父親帶著他四處求醫,帝都、魔都都去過,或許是巧合,他每一次進城的時候都是夜間。

在黑夜中看著霓虹燈下的鋼鐵叢林,就像是看一個無比可怕的怪物。

每一次,他都無比害怕。

可是他不曾說出來,因為父親的臉上帶著的是希冀的表情,一項項檢查過後,再各種機器檢查之後,醫生告訴父親「治不了」時,父親臉上的失落,還有離開城市時查看存款余額和貸款時緊皺的眉頭,即便兩世為人,張執象也印象深刻。

「這是個吃人的怪物……」

他呢喃著,恍惚間妖氛散去,只顯現出熱鬧無比的繁華都市,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晃得人眼花繚亂,幾乎每隔幾步,就有一個地攤,不同的民族人種,都喊著口音奇怪的漢話在叫賣。

舟山有百萬人口,但其中的一半,都是異族。

這里是金錢的天堂。

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去賺取更多的金錢,物欲橫流的世界,已經沒有了道德的存在。

小偷,騙子,強盜,滿街都是。

因為王家的護衛特征鮮明,倒也沒有不開眼的來惹他們。穿過港口的集市,眼前的竟然是天橋和鐵軌,站在站點等候,不一會兒,汽笛的嗚聲便從西邊傳來。

伴隨著 當的火車運行聲音,一輛蒸汽火車,在站台緩緩停下。

舟山竟是已經有了環島鐵路。

那撲面而來的時代感,讓張執象愈發恍惚。

開放式的車門,上下車無需購票,登車落座,看著火車緩緩前行,張執象沒有想到,僅僅十年時間,他們就將技術推到了這個層面。

王直坐在對面。

他看著張執象的吃驚,說道︰「一切技術都是先從實際需求出發的,有了需求,才會去研究技術,有了技術,在這個領域深度鑽研之後,就可以總結經驗,進而得出理論。」

「我們練武修道都講心法,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都是有總結理論的習慣的。」

「而墨家最早做的就是這種事情。」

「以技術為限,必然是每一家都敝帚自珍,生怕傳出去了,自己就沒有飯吃了,而墨家早在戰國時期就統合了數十萬技術工作者。」

「以墨家的嚴密的組織紀律,為了更好的傳播技術和培養技術。」

「必然是要將所有技術統合起來,由專人負責總結歸納,並推陳出新,然後教育新人的。」

「秉承‘天志’的核心理念,墨家能精確到數字,就不會含糊表達,必然是以最客觀最準確的描述來歸納理論。」

「蒸汽機的出現,是因為鄭和下西洋時期的航海需要新動力,需要更大的鋼鐵巨艦,需要去完成全球航行。」

「蒸汽機技術永樂年間早就有了,理論自然也早已總結。」

「在舟山,我們這些商賈都只是股東而已,墨教才是‘掌櫃’,舟山造船廠也好,兵工廠也罷,機械廠也好,都是墨教在經營。根據已經擁有的理論,估計早有更先進的技術儲備。」

「只是墨教不曾拿出來而已。」

「當然,相關理論,我們在夷州的造船廠和機械廠也都有,只是描述框架可能不同,而且沒有那麼深厚的技術儲備。」

不僅僅是王家,整個大明,基本上能吃飽飯的,都會讀書。

但每年才錄取三萬多個秀才,人的壽命也都有限,基本上,同時期存在的秀才數量,也就百來萬,而大明的讀書人,只有百來萬嗎?

這可不是文盲99%的大清!

在大明,教化百姓,識字率高,那可是算作政績的,學校越多,政績就越好,就算是佃戶,也會送孩子去蒙學識字,但凡有條件,都要供著讀書考科舉!

因為科舉是唯一的出路。

在大明,少說有兩三千萬讀書人,這麼多人,連秀才都考不上,難道不就業的嗎?考科舉不行,難道就代表智商不夠嗎?

都不是!

說古代沒有讀書人參與技術總結,說華夏古代只有技術沒有科學的,那都是扯淡!後世一說大明就資本萌芽,絕不肯承認大明的商業發達。

根底就在于,商人為了逐利,什麼辦法用不上?

你讀了聖賢書,就不想搞技術?賬房?哪里用得上那麼多賬房,不是自己人當賬房,我還不放心呢,想就業,給我想辦法弄出更好的產品來!

因而。

在各行各業,都有大量讀書人,因為考不上科舉,迫于生計從事相關行業,幾十年下來,這些讀書人沒總結出什麼來,那才稀奇。

而後世一談到西羅人,就說什麼邏輯學什麼的,說西羅人有理論。

理論比技術先出現,在後世可能覺得是常識,因為理論數學、理論物理這些層面上,的確如此,可在科學萌發之初呢?

打地基的時候,自然得先有技術,才有理論。

另外,基礎理論,墨家也是有的,早在戰國時期,墨子就說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是什麼?這是極限。

墨子還說過︰「力,刑之所以奮也。」

總有人覺得「刑」字是通假字,應該通「形」,但實際上墨子要表達的,就是類似于揮砍之類的動作,力是動因,這一概念。

例如還有「力,重之謂下,與重,奮也。」這些理論。

當然,硬要說墨子沒有公式,這些不算,只能算哲學,但墨子將重力與質量分開,需要找的不過是一個系數罷了。

這不能算成理論研究的前置步驟,只能算成哲學,那也挺有意思的。

畢竟,漢字不算科學嘛。

墨教的確繼承了墨家最先進的技術,但墨家的這套思維邏輯,早就融合于華夏文明當中,因而但凡大一統王朝,華夏文明的科技就是世界最先進的。

朱棣也才有《永樂大典》可以編,最盛世的時候,因為有整個文明提供完整的「工業體系」,技術甚至能夠反超墨教。

事實上。

如果大明能夠順利發展,根本就不需要墨教手中的那些技術,因為墨家墨教並無區別,但很可惜,這世上沒有一廂情願的事情。

士紳,是大明繞不過去的坎。

這是屬于華夏文明的內生矛盾,是自秦始皇一統天下,建立官寮帝制以後,就必然存在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屠龍術,還有四百多年才會出現。

在此之前。

嘉靖十六年的現在,的確是墨教擁有更先進的技術,而大明朝廷則越來越倒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