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大學。
張執象正在講課,沒有板書,沒有教室,就在操場上,大家席地而坐,也沒有講什麼高深的東西,而是在講歷史。
講歷史就繞不開司馬遷,所以他先講了司馬氏。
「司馬氏源自顓頊的曾孫重黎氏,他們上古時期就負責記錄天文地理,後來在周朝演變為司馬氏,周襄王時期分作三支,去了秦、趙、衛。」
「趙衛兩支後來合流了,後代是司馬懿,開創了晉朝。」
「秦國的司馬氏就是司馬遷那支,司馬遷的兒子都改姓了,女兒嫁給了楊敞,楊敞開創了弘農楊氏,司馬炎的兩任皇後都是出自弘農楊氏。」
「後來隋文帝楊堅也追認,言說自己出自弘農楊氏……」
「我們先梳理這些源流,才能知曉司馬遷並非一個純粹的史官,他更多的時候是有他的政治身份的,司馬氏的源流,固然讓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展露了上古時期的一鱗半爪,但更多的,是對于當時的政治影響。」
「我們大明的明實錄作為編年體的史書,尚且可以少寫、不寫、甚至換個角度寫,從而改變歷史的真正面貌。」
「只需要考慮會不會前後矛盾即可。」
「而紀傳體史書呢?」
「說是史書,某種程度上,不就是一篇篇人物傳記?想要改寫一些東西,再簡單不過了。」
「我們看與司馬遷交好的李廣、李陵,看與他交惡的衛青霍去病?」
「行文的內容是不是大有差別?」
「那麼,史記除了是一本史書外,還是什麼?一件強大無比的政治工具。」
「誰能青史留名,誰將遺臭萬年。」
「不過是一支筆的事情罷了。」
「前人可以這麼寫,但我們後人,就必須揭開那一層層迷霧,將最接近真相的歷史客觀的展現出來,唯有如此,才能讓後人更好的學習歷史,並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所以……」
「我想對在座的所有學子說一句,有生之年,當修一本真正的史書,從各個角度描述歷史,澄明其中的厲害關系,總結歷史的發展規律。」
「欲滅其國,先亡其史。」
「欲興其國,先明其史!」
「我們,首先要將歷史,從士大夫壟斷的話語權中……奪回來!」
先秦的歷史,由于過于遙遠,記載太少,所以難以整理,但自秦以來的歷史,張執象想要把它整理得明明白白。
司馬光寫《資治通鑒》,作為帝王之書。
卻也寫得遮遮掩掩。
何必呢?
不妨寫得更清楚一些,將規律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世人才會知道什麼是對錯,該做什麼,才不會受到當權者的迷惑。
在這場長生革命當中,張執象沒有介入具體的變革,他提供基礎理論後,只想做一件事——修史。
修一本不一樣的歷史。
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從上到下的記錄歷史。
我們要將隱藏在歷史當中的那些世家,那些士族全部暴露在光明當中,將他們的蠅營狗苟,將他們的利益驅使,將權力的變化寫的明明白白。
唯有如此。
才不會「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為什麼會「哀而不鑒」?因為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所以無法監督,而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懵逼,好繼續盤剝。
唯有把史書修好了,才會不需要紅樓夢,也無需屠龍冊。
因為歷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屠龍術。
許多學子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才深刻的認識到國師為何是國師,也認識到了張執象的象宗,是怎樣一門學問。
如果說《永樂大典》記錄了百科百類的話。
那麼張執象要編纂的這本史書,同樣會是一本浩如煙海的鴻篇巨著。
這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是一個主編牽頭之下,數以千計的學者,以年為單位,才能完成的巨著!
搜集、整理、考究、推論、統合。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怎樣浩大的工程,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做仔細,該有多費力。
「我已經與陛下商量,此書定為《玄黃大典》。」
「為整理修訂《玄黃大典》,朝廷第一批投資為兩百億寶鈔,立項規模為五千億,時間至少為二十年,所以修《玄黃大典》不怕花錢、花時間,只怕修得不夠好。」
「這是一個浩瀚而偉大的工程,同樣是一個需要鑽研的工程。」
「或許你的一生都在修這部書,投身其中,名利已經與你無關,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華夏文明做奠基。」
「在座如果有失志于此者,請三思而……」
張執象的話還沒說完,忽然就頓住了,他若有所覺的望向西南方向,在學生們逐漸開始嘈雜之時,一名太監終于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遞上了欽天監的折子。
他感應的沒有錯,滿刺加出事了,有邪神現世……
合上折子。
張執象看向眾學子,現場也安靜了下來,他平靜的說道︰「姚師著《永樂大典》,我這位學生也不能墮師傅的威名,故而這本《玄黃大典》,我是準備花一輩子來修的,務求盡善盡美。」
「我想以後,技術發達了,信息查詢方便了。」
「任何一名大明的百姓,都可以查詢到完整的歷史,他們所看到的,和博士們看到的,並無半點差別。」
「歷史,不應該遮遮掩掩。」
「歷史,就應當大大方方。」
「我希望如此,也希望想要做這件事的你們,有這個覺悟。」
「我們能開創一個時代,但如何守護這個時代,不是某幾個人可以做到的,而是千千萬萬的大明子民,自發的去維護,才能國祚長久,天下安康。」
「你們要知道,唯有把歷史記錄清楚了,才能記錄當下!」
「哪怕將來皇帝還政于民,只留下監督權代民巡天,這也是不穩妥的,你們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皇帝身上,皇帝只能輔左你們。」
「你們要當真正的監督者。」
「我希望有一天,當權者的一言一行都要被記錄下來,由你們來簽字、評價,無法隱藏,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翻看。」
「如此,誰奸誰忠,事後一看便知。」
「上有國志,下有縣志,事無巨細。」
「《玄黃大典》不僅現在要修,未來也要修,還要一直修下去,歷史的記錄,只有牢牢掌握在百姓手中,你們才會是國家真正的主人。」
余音在耳,所有學子都還在消化張執象的言論,他卻已經乘劍而起。
有一點,是徐階無論也比不過他的。
他是真正的正大光明,所以,他是真正的領悟了屠龍術,所以他可以說出文明理論,所以他可以主編《玄黃大典》。
他有書,而徐階沒有。
永樂大典,盛世都可以去編寫,但,玄黃大典,前不見古人,後難見來者。
這,便是他的……半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