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演說神道,革本清源

作者︰江天寥廓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他們不反抗?」

「當然會反抗,但很快就接受了。我並沒有打破他們的信仰,也沒有不讓他們信神,更沒有侵害婆羅門的利益,也沒有改造社會,讓剎帝利失去權力,我反而統一天竺,讓他們擁有更多的信眾可以布教,讓剎帝利們可以走上更高的權力台階。他們所需要做的,僅僅只是拋棄偽神,信奉真正的創世神靈,信奉唯一的主,梵天。」

打敗魔法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魔法。

許海的拜上帝教,以其「諸聖一體」的思想核心,的確可以兼容各大宗教……

而且,西羅人偽史當中解釋不了的東西,他可以解釋,各族創世神話不統一的問題,他也可以解決,他甚至確認華夏文明為唯一文明主體,以華夏文明的信史為軀干,合並各種分支。

他是上帝,老子是他的化身,他西出函谷關化胡為佛。

接著又往西走,是長生天,是阿拉,是耶和華……

故事編的很大,就宛如《封神演義》里面編了個鴻鈞一樣,先後鴻鈞後有天,三清都要靠後站的那種,可畢竟道教沒有把鴻鈞當回事,那是因為《封神演義》沒有足夠的信徒。

像後世,人們不知道道教神仙,看多了。

不就覺得鴻鈞是存在的,比三清還牛?

許海麾下有堅船利炮,是掌握真理的,他本人又融合了流虯龍脈,是真龍,當他先以堅船利炮將這個國度征服,再以梵天的名義打碎濕婆和毗濕奴的神像的時候。

即便是如今大暑之世,也沒有神明能夠降世來對付他。

因為許海已經知道了神道的真諦。

神道,即人道偉力。

這是許海從張執象的文明敘述當中悟到的一條路,倘若他可以不輸,一直贏下去,他所構建的這套體系就永遠不會崩潰。

可他如果輸了……

上帝如果會輸,那還叫上帝嗎?

「呵呵,所以,你們不應該阻攔我,還要幫我,幫我竊據神名,成為蠻夷們的唯一信仰,等時機成熟的那一刻。」

「殺死我,便是殺死上帝。」

「從此便可以徹底粉碎迷信,此乃……借假修真。」

「從此以後,神死了,佛滅了,人再也無所依靠了,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的神。」

「眾生願或不願,都必須走上覺悟的大道。」

「此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許海說出這段話的時候,夜風吹拂,這個昂揚魁梧的男子,竟然如山岳般高大,陽神狀態下的張執象看著他,好似看著一尊人間真神。

此刻,他才明白,許海的拜上帝教,並不可笑。

他將自己變成了文明覺悟的契機。

是文明需要殺死的……心魔。

「我確實是小看你了。」

「無妨,夷州那一場賭局,我輸了,這一場,還賭麼?」

「跟你賭,很暢快。」

「哈哈哈……」

許海仰天大笑,他伸出手了,發出了時代的邀約,張執象握住了那只手,接下了這場賭局。

……

……

「要走了麼?」

見張執象跟自己請辭,三豐祖師並不意外,或者說,張執象結丹後還能在武當山待十多天陪父母親友,已經很難得了。

「嗯,雖然現在還不到直接與那兩條龍交手的時候,但這場長生革命,弟子需要負責,也不光是武力上的保證。」

「許許多多的方面,總要親自去看過做過,才能夠更好的調整方針。」

三豐祖師能夠理解張執象的迫切,實際上,他會如此關照張執象,也是因為張執象所走的這條路,是他提倡的。

三豐祖師中年與邱祖論道,從而萌生出家之意,後來得火龍真人點撥,從而得道。

但其思想法脈,是全真三教融合的路子。

而且對于一般道士而言,三豐祖師十分強調道德修養,他在《大道論》中宣稱,「忠孝兩全,仁義博施」是行人道的核心。

基于此,他在《答永樂皇帝》詩中說︰「長生之訣訣如何?道充德盛即良圖。節欲澄心澹神慮,神仙哪有異功夫。」

他不光提倡道德,更是認為修道之人應當立言立業,用自身去實踐清靜無為之道,再將自身實踐修道之經驗指點他人,這是天道使然。

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煉己于塵俗,積鉛于市廛」。

張執象將他的理念發展,並創立「回光」一境,可以說深得他心,故而三豐祖師會在夷州出手,並對張執象傾囊相授,教授大道。

而且。

張執象與一般的弟子不同,有些弟子有濟世之心,卻無濟世之才,或者說絕大多數道人都是如此,畢竟修行首先要一個靜字,大多數人只覺得塵世喧囂。

便有意入世,卻是嘴笨口拙,縱是能說會算的,也沒有那份理政的才能,更何況是濟世之才。

張執象不同。

他不僅僅是個道士,他還師從王陽明、姚廣孝。

文明之說,振聾發聵。

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便是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也幾乎完成。

依照張執象的成就,按舊時的標準,已經可以稱聖了。

三豐祖師並不擔憂張執象能否主持好這場長生革命,但昨夜張執象陽神出竅,天竺那邊又亮起一道神光,這讓三豐祖師挺在意的。

「許海的變化,似乎有些不同尋常?」

「祖師看出來了?事情是這樣的……」

張執象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將跟許海的賭局說出,三豐祖師听罷神情有些復雜,說道︰「真讓他成了氣候,即便是華夏,難保不會有人信他。」

張執象道︰「總不會有人真把他當上帝,信他無非是想要他辦事而已。」

華夏人信神,基本上是有求于神。

與其說信,不如說是交易。

三豐祖師自然知道華夏人的信仰特性,他關心的神道的改變︰「聖人以神道設教,在張天師創立道教以前,因為華夏文明的融合問題,各部族的神話雜糅,祭祀不等。」

「即便有教以來,神話體系依舊混淆不堪。」

「佛道兩邊,又各自一套說法。」

「在許海成勢以前,不如先將神道整理一翻?」

在夷州听張執象論述過神道,三豐祖師知道張執象是能夠解釋神道演變的,但這需要一個完整系統的說法,從而辯證真假,不讓許海成氣候以後,用那種野蠻的教派來卷席真正的教派。

聖人以神道設教,無論是儒釋道任何一家,都是對道有完整的敘述的。

從學問到修行到與塵世的關系,都有一套自恰的理論體系。

而神教沒有。

無論是耶教還是拜上帝教,他們的核心就只有一個「因信稱義」,也不對,耶教的天主教、東正教除了信仰外,還要強調善行功德。

耶教的東西分裂發生在11世紀,沒有理念上的區別,只有地理區別。

而新教不同。

馬丁路德創立的新教,其理念是完全不需要善行功德,任何人,只要信奉主才能獲得救贖,不信就不會被救贖,再給人釘上一個「生來就有原罪」。

反正就是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完全沒有思想上的道,更遑論用以教化人心,推動文明發展了。

張執象明白三豐祖師的意思,他略微思考一下,便說道︰「這個簡單,神話是歷史記錄的夸張手法,神道是人道的偉力。」

「故而,神話需以歷史為基準,歷史優先于神話,便能夠將神話體系整理清楚了。」

「這一點其他國家做不到,我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于其他文明只有神話傳說,而無相關歷史記錄的情況,華夏這邊哪怕是上古史,也是有跡可循的。

如《湯問》當中的愚公移山。

愚公者,大禹也。

湯問記載的是商湯和夏革的問答,商湯推翻夏朝以後,夏人便分作了三支,一支隨著夏桀遷徙到南巢這個流放的地方,一支留在中原,一支北遷成為了匈奴王族。

正因為匈奴和夏的淵源,才會導致後面詩經中記載「獫狁之故」。

獫狁也就是匈奴。

到漢朝時期,匈奴與漢的戰爭,是兩個文明的戰爭,匈奴跟後面的草原民族是不同的,它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制度。

而漢朝如此強大的王朝,跟匈奴依舊打了兩百年,才消滅匈奴。

而霍去病最大的功績不是封狼居胥,而是繳獲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我們傳統觀念上,可能以為那真的是個黃金的人偶,實際上……那是銅器。

青銅器。

與三星堆的大立人相同的神器,是屬于夏社的祭祀神器。

失去了祭天金人,失去了禮器,才是匈奴文明消亡的根本……

故而。

匈奴有得到夏的傳承,商也得到了留在中原那支夏人傳承的夏朝文明,因而有了《湯問》一書,等到周滅商的時候,周公也從商高那里得到了《周髀算經》。

夏革、商高,都是以前朝為姓氏。

在他們傳授知識的同時,那些故事里也是暗藏玄機的。

商湯問了夏革很多問題,夏革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但商湯命令夏革必須回答,夏革便在回答中被觸動了神經,開始了諷刺。

商湯問上古之時,海外還有大洲嗎?

夏革的回答是「齊洲」。

這顯然不對,山東半島怎麼是海外呢?但,如果時間移到大洪水時期,就能說得通了,在大洪水泛濫之下,黃河下游,只有山東半島能夠居住生活,其余都泡在了洪水當中。

對此,商湯自然不信。

夏革便以神話故事舉例,然後又強調「大禹行而見之」,表示,你商湯連治水都不會,沒有拯救蒼生的功德,不配為天下共主。

倘若夏朝只有四百年歷史,商湯何須問上古之時的「大禹」?

又豈能不知道四百年前的地理?

實在是……大禹治水,離商湯太過久遠了,久到——六千年前。

而夏革提到大禹治水,便開始滔滔不絕,來表達先祖的偉大,但又不敢明說,便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湯問末尾,又怕後人看不懂,又用「大禹曰」、「夏革曰」來評論,用以暗示。

在愚公移山當中,為了不使商湯發覺,故意以河曲智叟來對應北山愚公,可文中又有「鄰人京城氏孀妻之遺男」參與治水。而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不利,被處死了。

身份正好吻合。

而「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正是當年大禹治水的方法,而精衛填海,也是對應了這個治水的故事。

天津衛也是當年形成的。

治水的結果是「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由此可見大禹治水有多大的功績。

通過神話還原歷史本相,便可以知曉神道設立的源頭,例如我們常說的玉皇大帝,到洛陽去考察,會發現玉皇廟、玉皇台,其實就是當年大禹治水的「禹所積石」。

辯證大禹和玉皇大帝的關系。

便是辯證上古聖王的功績與神明的關系。

這才是屬于華夏神道的「三法印」,即,擁有歷史原型于文明有功的神話人物才是真神,屬于第一階梯神明。

而道教以神道設教,從最早尊奉五方五老,到三清四御。

便是月兌離了歷史原型的神話歌頌,到了道的顯化層面,三清是對于道的顯化,四御則是天地規則的顯化。

在這種顯化當中,還有文明的顯化——昊天。

我們文明起源于天文。

昊天便是自古以來的最高信仰,所以不論神道如何演化,昊天始終是至高之神。若有沖突不兼容的,那沖突的神話,就是偽神話。

如此種種,張執象對于神道的整理,首要的便是分級。

如同圖層累疊。

第0層是文明,無論是象征文明的昊天,天地的信仰,以及大而化之的天道。三清四御是基于道的演化。

第1層是聖王,無論是玉皇大帝也好,還是夸父也好,亦或者是共工、祝融,還有五方五老那些。

第2層是除三清四御以外,沒有歷史原型,只有職權職責的那些神明。

第3層是因各種歷史功績而封神的,如名臣名將,如某地山神城隍之類。

第4層是民間傳說和故事話本流傳後成型的。

如此分級之後,發生沖突便以上級為準即可,華夏的神話體系便一下子就清楚了,尚且不能分明的部分,考古研究後便也能給出答案來,不會成為一筆糊涂賬。

在嚴格的體系下。

如耶教那種,便是……第4層。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