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張輔簡在帝心,又掌一軍軍務,吳氏做為英國公夫人,宴會上還是多的人巴結的。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宴會上,吳氏都宛若眾星捧月。
京城各家消息都靈通的很,英國公為死去的原配請封的事,聖旨才下,就傳開了去。
福清公主見到吳氏,做為主人,還招她到近前,拍拍她的手,「何必跟個死人置氣。如今滿京城誰不知你才是英國公夫人?」
「正是正是,將來國公府太夫人還不是你?」尋常與吳氏交好的一些夫人,也紛紛出口附合。
「我氣量就這麼小?姐姐嫁進府里,沒享幾年福就去了。如今我替她享著她沒享到的福份,我又怎會介意我家國公爺為她請封一事。」吳氏笑著說道。
福清公主很是欣慰︰「就該這麼想。咱們活著的人不比死了的更有福氣?」
「就是就是。」一眾夫人圍在福清公主兩側,附合說笑。
這任何一個女人,都不喜歡自個男人還惦記著前頭那位。就跟往心頭扎一根芒刺沒兩樣。要是人活著,還能斗一斗,這都死了,上哪出氣去?
還不是自個跟自個生悶氣?
「今日來的客人都是各府掌家理事的夫人,你不是想為兒女們相看嗎?正好,一會我給你引見引見。」
福清公主對吳氏說道。
「你別看有些人有些府坻外頭光鮮,但內里如何,還得知情識意的人才了解。」
說著看了跟在吳氏身邊的張碧瑤一眼,目光中帶著審視。見她坐在一眾貴女中間說笑,心中暗自點頭。
英國公這個嫡女,人才出眾,拿得出手。
吳氏面上喜道︰「那臣妾這廂就多謝長公主了。我還真為我這女兒犯愁呢。」
吳氏這麼一說,眾多夫人紛紛對張碧瑤側目,紛紛向吳氏打探起情況。
「這孩子剛及笄,我和她父親本想多留她幾年的。」吳氏面色驕傲。
「你留你的,又不妨礙我們相看。再說,咱們這樣的人家,哪個不是早早相看了,合了婚,再慢慢商議婚事的?」
「話雖如此,但她父親那人眼光高得很,這麼久就沒相中哪個。可把我急的,把孩子也給耽誤了。你們說說他,一軍中莽夫,倒要大包大攬。」
眾人听完都笑,沒想到英國公還是個疼女兒的呢。
紛紛拔拉起認識的佳男,要給吳氏推薦,不少人也推薦起自家兒孫。能跟英國公交好,對自家也是有莫大好處的。
今日的宴會,由福清公主舉辦,說是男人們都開印工作了,女人們正好也設個宴,好吃好喝一頓,也好聯絡一番感情。
除了有酒有肉,還請了戲班子來唱戲,歌舞樂也一樣不落。
來的人不少。都攜兒帶女的。
听說有鹿肉,還把太子招來了。
但太子並沒到前院,只在後院,由著下人就著火盆切肉烤肉吃。
正吃得愜意,沒想到下人一個不慎,夾的肉不穩,掉到了太子的衣袍上,立刻就漬了一團油漬。
下人嚇得跪地求饒。
太子卻是個好脾氣的,還安慰了他兩句,便跟著下人去換衣裳。
也不知怎的,竟撞上了同在雅閣里換衣裳的張碧瑤。只著一身中衣的張碧瑤,一身狼狽的樣子被太子看在眼里。
一時之間,雙方都愣住了。張碧瑤嚇得啊啊亂叫,引來了游園的一眾夫人。
「我的兒……」吳氏抱著女兒哭紅了眼楮。
那是太子,她連嚎一句「我可憐的兒」都不敢。
福清公主也沒想到竟出了這檔子事。若不是當場被幾個夫人撞見,只當看不見就是了。太子脾氣溫和,幫著遮掩,必是肯的。
可如今竟成了這個樣子。那麼多人都看見了,這事只怕是難了。
一場變故,驚住了來赴宴的夫人貴女們。這里面好些夫人瞧不上由妾扶正的吳氏,听說了這個事情,目光閃了閃,好像嗅到了一絲什麼陰謀。
但又實在想不出此事有什麼得利的。
吳氏男人是國公,她的女兒是英國公唯一的嫡女,滿京城的佳男還不是由她任選?做甚把女兒送到東宮?
心中存疑的夫人們,想說這事有蹊蹺,但理由又站不住腳。
宴會上出了這起子事,大伙也沒心情多呆,紛紛告辭。吳氏也帶著哭得眼楮發腫的張碧瑤回了府。
花廳里,臨清公主和太子對坐。
「太子,你是如何打算的?」
臨清公主看向太子。英國公極得聖寵,這事若是處理不好,怕是要與英國公起了嫌隙,對太子並不利。
「姑母,既然事已至此,我就請旨把她納入府中吧。」
福清公主听完沒有感到意外。看著太子。
太子雖比張碧瑤大了一輪,但如今也不過三十出頭,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紀。
雖說身寬體胖,但太子脾氣溫和,端重沉穩,喜好讀書,身上帶著一股書卷氣,沒有絲毫銳氣,讓人瞧著很是親切。
福清公主點頭︰「嗯,你心里有數就好。莫得罪了英國公。」
太子點頭。從事情發生到現在,他心里已經想清楚了。既是他的錯,那他就盡力彌補。
而且交好英國公,對他來說,是件好事。
父皇子嗣雖不豐,但二弟三弟都比他得父皇寵愛,他時常發覺父皇看他的眼神里帶著失望。
讓他憂心不已。
他喜歡讀書,喜靜不喜動,不像漢王趙王尚武,是軍中 將。
漢王長得好看,打仗又有本事。當年靖難之役,父皇多次瀕臨危難,都是漢王助他反敗為勝……漢王深得父皇的心,常說漢王類他。
漢王的封國在雲南,卻哭著對父皇說,‘我有何罪,要把我趕至千里之外?’,父皇一听就心軟了。
這些年也由著他不去就藩,留居京城。
漢王的野心,他是知道的。
而三弟趙王,雖然人不在京城,但也不在封國,而是據守北平。父王把北平一切政務交由趙王處理。對他的喜愛可見一般。
兩個弟弟野心都不小,這些年,他過得如履薄冰。
太子晃掉腦中思緒,捏了捏拳頭︰「姑母,請幫我從中說和一二吧。事既已發生,我也願意拿出我的誠意。」
「好,太子放心,姑母定幫你從中說和,不讓英國公惱了你。」
太子走後,福清公主招來下人查詢來龍去脈。一切看似都是巧合,但事情只要發生,萬物皆有跡可循。
福清公主頭疼地扶額,妾就是妾。出身教養決定一個人的修為。
只是,吳氏這麼做的用意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