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羅幼度的小米弟們?

作者︰無言不信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滁州。

趙匡義百無聊賴地在城中處理著公文,繁雜的瑣事越看越是煩躁,想著自己的兄長在外四處征戰,建立功勛,而自己卻只能待著後方處理亂七八糟的公文。

這巨大的差別,讓他心底實在難受,忍不住暗忖︰「兄長豪勇無斷,自己不在他身旁,萬一吃了敗績,那可如何是好?」

趙匡義有些不耐煩地對屋外的士卒說道︰「怎麼官家安排接管滁州行政的官員還未抵達?不是說辰時左右即到,都要正午了!別出現什麼意外,你去看看情況,如果到了,請至府衙來。」

他也听說了周邊的情況有些亂,不過與他所在的滁州無關,滁州在自己的治理下,還是很安穩的。

趙匡義對于自己的能力,向來極其自信。

過了約莫半個時辰,士卒才領著兩位兩個文士走進了府衙。

趙匡義見兩人入內,原本煩躁焦慮的表情立刻變了,和藹和親,笑意盈盈從堂上快步下來道︰「兩位想必就是竇長史與趙判官吧,你們來太及時了。城中事務繁雜,兄長領兵在外又離不得某,分身乏術啊。」

兩人也一並向趙匡義問好。

「竇儀、趙普見過趙副都吏!」

趙匡義急著上前線輔助趙匡胤分軍功,迫不及待地道︰「前方戰事緊急,不如我們先做交接如何?」

竇儀便是羅幼度鄰居,右諫議大夫竇禹鈞長子。

周軍往四方攻城略地,需要大量的文臣治理這些攻取下來的城池。

郭榮一邊讓官員推薦,一邊提拔可用的人才入淮。

竇儀便是汴京王樸提拔的入淮人才之一,給安排到了滁州。

老竇家家教甚嚴,幾個兒子都是人中龍鳳,竇儀給任命為滁州長史,第二把手,此刻也顧不得安頓,一口應允下來。

趙普卻在這時上前一步道︰「趙副都吏,在下一路來遇到些許特殊情況。濠州方向鬧了民變,我們特地繞了路,才耽擱了些許時間。」

「今即將步入秋收時節,百姓一年辛勞皆在此時。而淮南大亂,田地糧食是歸我大周,還是江南?是依照正常稅收繳納糧稅,還是強行全數征收?此關鍵時候,百姓心中最是不安,一個不慎就是民變。」

「濠州方向即是如此,地方百姓農民相聚山澤,建立堡壁,他們以厚白紙為甲,農具為兵器,組成了白甲軍,對抗我大周、江南,護衛自己的糧食田地。」

「一路而來,所見所聞,滁州附近百姓安定,民無憂色。可見趙都虞侯與副都吏目光長遠,不只是軍功彪炳,亦能關照民生,文武並重,古之良將,莫過于此。」

「不過周邊州府皆亂,勢必會影響滁州。應當提前做出應對之法,防範于未然。」

趙普與竇儀不同。

趙普胸懷韜略,但無才氣,故而並不出名,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直到賢德元年才為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與楚昭輔、王仁贍為同僚。

劉詞看出了趙普的干略,臨終前上遺表向朝廷推薦趙普。

劉詞與宰相範質交好,相信老友的眼光。

現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便推舉他任滁州軍事判官。

趙普深知這是一個機會,相比老邁的前長官劉詞,趙匡胤可是軍中新星,若能得他看重,必能建立功勛,甚至進入中樞為官。

這一路而來,他探查民生,了解民情,就是為了在趙匡胤面前好好表現,以獲得重用。

這來到滁州,發現趙匡胤在外出征,而趙匡義也急著上前線。

趙普便顧不得那麼多了,直接與趙匡義商議起了滁州的民政機要。

以道理而言,竇儀身為長史,他身為軍事判官,滁州的第二、第三把手。

趙匡胤、趙匡義兩兄弟不在,他們有權利處理任何軍政要務。

但趙普為人功利,不願將功績分給竇儀,直接跟趙匡義討論,還拍著兩人的馬屁。

所謂「百姓安定,民無憂色」皆是吹噓之言。

趙匡胤是郭榮一手提拔的大將,深知自己君上的性格脾性,相比那些驕兵悍將。趙匡胤自然是跟郭榮一條戰線的,人品毋庸置疑,他帶領的軍隊在大周軍中軍紀算是極好的。在滁州確實沒有劫掠百姓,欺壓平民的惡跡。

可要說對百姓多關照多體恤,純屬胡說八道。

趙匡胤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百姓死活,與他一個將軍何干?

趙匡義意外看了趙普一眼,他心思深沉,看出了趙普有投奔他們兄弟的意思,和悅笑道︰「趙判官過獎,皆是為官家效力,自當盡心竭力。不知趙判官有何高見?」

趙普、趙匡義立時王八看綠豆,對眼了。

趙普心情激動,大有指點江山之感,高聲道︰「百姓所思所想,不過是簡單地活下去爾。只要滿足這點,他們必不會反。只要稍作安撫即可。滁州當下關鍵在于士紳未能領會朝廷仁政,在下提議效仿羅都指揮使在廬州之仁政,以利益拴住滁州士紳。同時百姓亦會獲利,必不會受周邊影響。」

趙普的眼光還是極其毒辣的。

趙匡胤輕視文人,入城時打了滁州名門賀家一馬鞭。

以至于賀家玻璃心碎,不甘受辱。

趙匡義殺雞儆猴,滅了滿門。

此舉多多少少造成一定不安影響,趙普如此提議,便是想以此化解城中士紳矛盾。

竇儀為人方正,有其父之風,並不在乎趙普的行徑,只要利在大周,便不予理會,此刻說道︰「趙判官此言大善,幼度先生國之棟梁,于廬州戳破偽唐弊政,令得廬州上下百姓歸心。我等當效仿此舉,穩定滁州士紳百姓之心。」

五代十國重文輕武嚴重,少有文士能屹立于風口浪尖之上。

昔年長樂老馮道是一個,然後就是現在的羅幼度。

馮道此人,後世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但是這個時代上到君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無論賢愚,皆對之推崇備至。

而羅幼度逆浪潮而起,在這個武夫當權的時代,文治武勛超然于世,同樣備受推崇。

竇儀就是羅幼度的小迷弟。

趙匡義看著面前一個兩個羅幼度的迷弟,就跟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