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城國國都因陀羅補羅。
國王波羅密首羅跋摩帶著幾分遺憾地對左右說道︰「這麼好的機會,我們卻只能白白看著。可惡,可恨!」
南海東南亞的局勢很混亂很復雜,他們一直缺乏一統的契機。
佔城國在一百五十年前是有機會的,那是佔城國最巔峰的時候。
只是當時的佔城國國王選錯了發展的方向,他們看不上當時分裂的水真臘、陸真臘,而是發兵攻打唐朝,佔領驩、愛二州。
當時是貞元十九年,唐德宗李適時期。當時唐廷一直將心思用在對付吐蕃身上,並沒有理會,忍了下來。佔城卻得寸進尺,再度侵犯,為安南都護張舟所敗。
佔城吃了敗戰,方才意識到即便是受傷的猛虎,也不是自己能夠招惹的,轉過頭來對付真臘。
然而就在這一愣神的時間,水真臘、陸真臘因為閣耶跋摩二世出現一統了,真臘進入了第一個巔峰期。
原本是一群小雞互啄的地域,出現了兩個大公雞,結果就是兩個大公雞你咬我一口,我啄你一口,相互誰也奈何不得誰,彼此消耗,各有勝負,生生磨了一百五十年。長期的戰爭將彼此的巔峰消磨干淨。
這累積下來的仇恨可想而知……
換作以往,真臘國出現這種動蕩,波羅密首羅跋摩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騎著他的大象出征,現在看著固定巡航于南海之上的大虞水師,只能切齒痛罵,白白的讓機會從眼前消失,滿心憋屈。
「大王,相高憑桑德爾求見!」
波羅密首羅跋摩听到桑德爾的名字就是一臉陰沉。相高憑是官名,負責佔城經濟的官員,類似于大虞的財政大臣三司使。
大虞朝廷這些年大勢推行南海貿易,除了南海的大米,他們還大勢收購木材、油棕、蕉麻、甘蔗等特產。
波羅密首羅跋摩看出了那位大虞天子的險惡用心,他是用大虞朝廷飽和的生活工藝來換取他們的勞動力。
這一時半刻還好,長久下去,他們國家自身的生活工藝技術將會受到嚴重打擊,甚至于失傳,對大虞朝廷會有一定的依賴性。
一旦到了關鍵時候,對方將貿易渠道關閉,他們自身生活都會存在問題。
波羅密首羅跋摩今年剛滿四十,年富力強,滿腔雄心壯志,想要將佔城發展成為南海霸主,並沒有如真臘一樣,全面與大虞朝廷展開貿易往來,而是做了一定的限制。
此舉關乎佔城未來,可得不到所有人的理解支持。
擔任財政大臣的桑德爾便是其中之一。
桑德爾恭敬地將帛布呈上︰「這是我朝半年來的全部稅賦情況,請大王指示。」
波羅密首羅跋摩有些古怪的看了桑德爾一眼。
這個財政大臣是佔城國的勛貴之一,因為與大虞朝廷貿易一事,與之鬧得很僵,有幾次他甚至動了殺心,今日這般恭敬,卻是少見。
接過桑德爾遞來的帛布……
大虞的對外出口物資中並不包括尋常紙張。
在大虞境內紙張普及之前,羅幼度是完全不考慮紙張出口的。
宣紙之類的奢侈品當然除外。
故而在佔城主要記事用具還是帛布,他們國內也有走私而來的尋常紙張,但既然是走私,價格自然不會便宜。
波羅密首羅跋摩看著手中的經濟,眉頭擰成了一條線,驚呼道︰「怎會如此?今年是豐收年,為何稅收如此低下?
桑德爾恭敬說道︰「天朝的東西遠比我們自產的更好,更加實用。我們拒絕購入,周邊的國家卻大肆購入,然後高價賣給我們,自是大受影響。」
大虞朝廷在南海收購的物
資主要以大米、甘蔗為主,次之是油棕、蕉麻、木材。
木材在他們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大米、油棕、蕉麻、甘蔗這些都是他們當地特產。
依照原來的情況,甘蔗、油棕根本沒有人去種︰他們制糖、榨油水平太差。蕉麻是爛大街的東西……
大米他們多的甚至能夠來喂大象,養一支食量驚人的象軍。
現在這些東西都能換錢,能夠給地方貴族豪強帶來巨大的利益。
波羅密首羅跋摩還是听出了話語中的那一點點不滿,見他今日沒有頂撞自己,耐著性子說道︰「如果我們跟真臘一樣,我佔城未來再無活路可言?最近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花重金去天朝求學他們的工藝,只要我們生產的貨物不遜于天朝,國內問題自然得到解決。」
桑德爾像看傻子一樣看自己的大王,且不說天朝願不願意傳授技術,即便願意,天朝幾乎所有技術都領先他們,這逐一去學得花多少時間,多少銀錢?
他們佔城真的能夠堅持那麼久?
桑德爾不再說話,而是作揖離去。
波羅密首羅跋摩臉露古怪,但也無暇顧及太多,再想如何打破眼前遇到的困局。
走出王宮的桑德爾臉上謙遜的表情不在,換了衣服面孔,面帶猙獰,這是他們給自己的國王最後的機會。
其實桑德爾等佔城貴族並非不理解波羅密首羅跋摩,只是在利益面前,與其為了虛無縹緲的遠謀,費心費力地成為一個栽樹人,不如實利來的痛快。
看著真臘國貴族一個個都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佔城貴族們看得哪能不眼紅?
阻止貴族發財,就算國王又如何?
當日夜里,佔城副王李耨帶兵殺入王宮的時候,波羅密首羅跋摩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同一時間,真臘國那派吉郎美美的睡了一個好覺。
為了感謝郭進的大恩,他在宮里宴請了這位來至于天朝的救命恩人。
然後他一覺睡到了大中午……
自從得知叛亂,膽小的那派吉郎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只覺得一閉上眼楮叛軍的大刀就會砍下他的腦袋,他已經小半個月日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
但昨夜卻安安穩穩的睡到了大中午,足足睡了七個時辰,甚至連夢都沒有做一個。
原因無他,郭進那可敵萬軍的三千勁旅就在吳哥城中。
「要是郭都督與他的雄兵能夠常駐吳哥就好了!」
那派吉郎突發奇想。
「大王,郭大帥已經等候多時了。」
听到郭進已經等自己多時,那派吉郎趕忙叫罵了一聲︰「為何不叫醒我?」
他三步並作兩步的沖出臥房,見郭進筆挺的在大殿站著,忙道︰「郭大帥,昨日未曾盡興,今日你我繼續昨日宴會,好好痛飲一番。」
郭進心中暗笑︰這真臘國王還真是奇葩,內亂方止,他不安撫地方,卻拉著自己喝酒?
他心中有些異動,這真臘國王確實大方,昨日飲酒,塞給了他兩個美姬。
但是……
想著大虞朝廷由天子羅幼度親自定下的軍規,郭進立刻擺正了心態,一本正經的道︰「賊首誅服,末將得率兵而歸。他日尋得機會,再與大王共飲。」
雖說交趾天高皇帝遠,但郭進是知道也見識過羅幼度的能力與手段。
現在的大虞朝不缺能打的將軍,只缺機會。自己真要胡來,可瞞不過交趾的幾位文臣。
他們摻自己一本,自己拼殺一生的功績就算到頭了。
大虞朝廷文武不同屬,誰也管不了誰。
但對于
邊帥,邊臣除了給他們權力以外,也注重制衡。
文武間的制衡,上下級的制衡,以避免邊帥久鎮邊陲,真將自己當成無冕之王。
朝廷明里有專門的監察機構,暗里也有武德司,只要收到對邊帥、邊臣的異樣消息,會第一時間展開核查,確認是否屬實,另行決定,不會輕易听信一家之言。
不過有一說一,任何政策在面對邊境問題都會有多多少少的問題。
沒有任何完美的解決方法。
唯一看的就是朝廷是否有足夠的威信,能夠讓遠方的將帥大臣敬畏。
很顯然羅幼度自身武功蓋世,又年輕力盛,英武果決。便是遠在萬里,郭進都不敢過于放肆,昨夜睡了那派吉郎贈給他的兩個美姬已經是極限了。
那派吉郎卻大驚失色,拉著郭進不願放手,說道︰「大帥何必急著離去?可是招待不周,怠慢了大帥?」
郭進如實道︰「國有國法,軍有軍規,某此來只為助大王平叛,不宜多待。」
那派吉郎道︰「可是大帥若去,叛賊卷土重來又當如何?」
郭進滿臉無語,一時間不知到底誰才是這真臘國的大王,耐著性子道︰「大王放心,真臘乃大虞屬國,陛下不會坐視不理,但有異樣,某定率部再來。」
那派吉郎心頭慌亂,忙道︰「既是如此,將軍何不留下來震懾宵小?待我穩定局勢以後,再做打算。大帥放心,貴部一切糧食……」他想了想,還是咬牙道︰「軍餉皆由我真臘支付。」
那派吉郎荒唐,其實並不愚蠢,尤其是經過此次叛亂,他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
人生及時行樂最為重要,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真臘的未來,與他何干?
只要自己瀟灑一生,哪管後人洪水滔天。
郭進並非莽夫,那派吉郎這話讓他想到一個可能,「勉為其難」的答應下來。
真臘國、佔城國的動向先後由廣州邊光範、交趾陳覽傳到了汴京。
兩封信件前後腳到,通過兵部傳到議政廳。
這種緊急信件議事廳的宰相們都會第一時間處理。
對于交趾國的事情,諸多宰相是喜聞樂見的,彼此相互道喜,便如過年了一樣。
竇儀、趙普、薛居正、盧多遜、潘美五位宰相都明白一點,未來數十年,南方都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動蕩了。
南海諸國細數起來十幾二十個,但真正有一定影響力的唯有三個︰真臘、佔城、室利佛逝。
其中室利佛逝居于海島之上,南海的制海權為朝廷掌控,不足為慮。
唯有真臘、佔城這兩個陸地國家,還有月兌離控制的機會可能。
這兩個國家情況恰好相反,真臘的文化深受天竺影響,君王昏聵無能。
而佔城國國王頗有遠見,但國內文化風氣卻偏向自由,並不限制百姓的信仰,也不排斥華夏文化,甚至有借華夏文化壯大他們自身的意思。以至于出現了婆羅門教、大乘佛教輪著當國教的奇葩情況。
現在真臘國重創了信奉婆羅門教的貴族,佔城國除去了擁有遠見的國王,效仿真臘全方位與朝廷合作。
這意味著從此刻開始,南海就是大虞朝廷的後花園,錢袋子。
竇儀問道︰「這單馬令的王子應該如何處置?」
盧多遜毫不遲疑地接話道︰「他們一行有百余人,除了少數幾人多是水手護衛,都是壯力。不如提議發配往倭島石見銀山挖礦?」
這提議顯然是沖著羅幼度的脾性去的。
羅幼度向來提倡廢物利用,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他很少動刀子殺人,而是大度的饒對方性命
,然後將他們丟到礦山礦洞賣苦力。
尤其是現在倭島上諸多銀山、金山缺少苦力……
趙普瞄了盧多遜一眼,並沒有說話,此次宋琪的倒台,他得益最大。論及廟堂勢力已經超過了竇儀,只是盧多遜飛速入相,讓他即便手上勢力暴漲也不敢大意。
舌忝狗之間是不可能和平共處的。
盧多遜的提議很快得到了一致認同。
但在是否與真臘國駐軍上有些拿捏不定,畢竟在儒家文化還沒有徹底將真臘的婆羅門教取代之前,貿然行動未必是一件好事。
潘美看了周邊一眼,說道︰「某以為值得一試,兵不貴多,一千足矣。只要一切順利,成為常態。未來真有異樣,我們可將戰火控制于他國境內,能夠確保我國不受戰火侵擾。」
竇儀帶著幾分復雜的看了潘美一眼。
他深受武人勢大的危害,不想不願出現武人入相的情況。但他們的陛下卻趁著宋琪倒台制造的影響,敲打著趙普,任命潘美為樞密使入相,成為大虞朝廷第一個入相的武將。
但無可否認,潘美兼之文武,竇儀挑不出半點毛病。這有一就有二,指望文人在太平年代壓過武人的路,無形中給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