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帝聖旨一下,戶部兵部又忙碌起來。兵部要調撥購買戰馬,準備養馬需要的大批草料豆料,戶部的任務更要命,得從空虛的國庫里擠出一百萬兩的銀子來。
天子不肯加派賦稅,令宮中削減用度,從內務府里提出三十萬兩銀子送到了國庫里。
說來,慶安帝自登基之後,一直節衣縮食。既不選妃,也不充宮人進宮,也沒建行宮,宮中飲宴少之又少,反而一直在削減宮中的各項開支用度。堪稱是一代明君。
做臣子的,皆為天子的舉動感動不已。
袁大將軍主動上奏折,袁家願意捐助十萬兩銀子充做軍餉。慶安帝十分感動,在朝會上褒獎了袁家的忠心仁義。
七十多歲發須皆白的袁大將軍拱手應道︰「皇上為了邊軍練騎兵,從內務府里拿了銀子出來。有如此賢明天子,是大齊百姓之福,是所有官員臣子的福分。老臣做這些,略盡綿薄之力,只盼著邊軍早日練出鐵騎雄兵,護我大齊邊關安寧。」
慶安帝十分感動,親自走下龍椅,扶起了袁大將軍︰「大將軍是大齊的肱骨之臣啊!」
趙王心里狠狠呸了一聲。
慶安帝和袁大將軍搭台唱戲,一唱一和的,他眼不瞎心不盲,豈能看不出來?
袁家身為臣子,都能捐助邊軍十萬兩軍餉。他一個堂堂親王皇上胞弟,不出血是不行了。
趙王忍著心痛,一臉慷慨激昂地上前,拱手朗聲道︰「皇上,臣弟也願捐助十萬兩軍餉。」
慶安帝陡然動容︰「三弟!趙王府也算不得如何寬裕,忽然拿出這麼多銀子來。朕如何忍心!」
趙王府的豪奢在京城赫赫聞名。趙王父子時常設宴作樂,窮奢極欲,人盡皆知。慶安帝這一番話,臉皮但凡薄一些的,都得心虛。
當然,以趙王的城府,絕不會臉紅,只見趙王殿下一臉正氣地慷慨陳詞︰「邊軍練兵迫在眉睫,皇上領頭節衣縮食,擠出三十萬軍餉來。臣弟不才,跟著皇上學一學,以後節省些花用就是了。」
趙王一張口,福親王也不能縮頭了,張口捐了五萬兩。
閣老尚書們,皆紛紛出言,捐助兩萬三萬不等。
素來威嚴冷素的慶安帝,今日被臣子們的感慨解囊舉動感動得紅了眼眶︰「國有忠臣,是大齊之幸,是朕之幸事啊!」
戶部尚書也激動得紅了眼。
太好了!
軍餉終于有著落了!
不用他愁得整日掉頭發了!
戶部尚書做事講究行事仔細,散朝會立刻去戶部,召集戶部所有人,宣布朝臣們捐助軍餉一事。令戶部上下從現在起住進官衙里,以備官員們隨時來戶部。
每一筆捐助,都要清楚地記錄在冊。
三天後,戶部尚書拿著厚厚的冊子進了宮。這三天里,戶部尚書睡的時間加起來最多四五個時辰。兩眼都是血絲,精神卻出奇的亢奮。
「皇上,這是朝中官員們捐助的軍餉,每一筆都記錄妥當。」戶部尚書嘶啞著聲音稟報︰「共計一百二十三萬五千兩整。」
「這筆銀子,臣已經令人送了五十萬兩去兵部,其余的都送去邊軍做軍餉。」
慶安帝舒展眉頭,目中滿是欣慰︰「好!好!大齊朝堂皆是忠臣!」
戶部尚書又笑著稟報︰「還有,皇商崔家也來了戶部,要捐贈軍餉二十萬兩。」
大齊的巨商不少,被封為皇商的共有八家。其中資歷最老的是羅家,在慶安帝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已暗中投誠。資歷最淺的,是崔家。在六年前,崔家暗中捐了一半的家業給燕王。燕王去江南的時候,就下榻在崔家的園子里。
在外人看來,崔家是因為外孫女婿沈祐搭上了燕王這條龍舟。
只有寥寥幾人知曉,真正的功臣是馮少君。
慶安帝听聞崔家要捐助軍餉,眉頭又舒展幾分︰「崔家雖是商戶,卻一片忠義。戶部可以另立一冊,將崔家捐助的軍餉列在第一。」
得,崔家帶頭捐助軍餉了,其余皇商還不得跟上捐助一波?而且,皇商們個個家大業大,這一捐助就不是三兩萬銀子了。
戶部尚書按捺住心里的激動振奮,拱手領命。
……
不出所料,崔家捐助二十萬兩軍餉的事還沒傳開,羅家家主就去了戶部,張口就要捐助三十萬兩,務必要壓崔家一頭。不然,皇商之首的面子要往哪里擱?
其余的皇商也紛紛捐助銀子。
有崔家在這兒比著,每家多是捐助十萬兩到二十萬兩不等。
至于普通巨商富戶,想捐銀子買個好名聲都不行。戶部可不是誰的銀子都要。只有皇商,才有捐助軍餉的資格。
短短幾日之內,戶部的庫房里又多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這麼一來,軍餉足夠支應練一萬騎兵了。慶安帝立刻下了一道聖旨去邊軍,令孟將軍挑選一萬精兵訓練。
孟將軍接到聖旨後,大為振奮,對著京城的方向重重磕了三個頭。旋即立刻著手訓練騎兵事宜。
捐助巨額軍餉的皇商們,也得了天子褒獎。第一個挺身而出的崔家,得了一塊天子御筆親提的匾額。崔元翰在內務府的官職也升了兩級。
對崔家來說,這也是意外之喜了。
馮少君人在宮中,消息最是靈通,匾額還沒送到崔家,馮少君已經告假離宮,將這件喜事告訴許氏和崔元翰。
許氏喜不自勝,連連笑道︰「這真是再沒想到的好事。」
羅家捐的銀子更多,羅家的嫡長子在內務府里也升了官職。不過,這御筆親提的匾額,崔家可是獨一份。
這其中,不僅有崔家身為第一個捐助軍餉的皇商之功,也有馮少君盡心當差的功勞。
後一條無人知曉,只有許氏崔元翰心里明白了。
崔元翰容光煥發精神奕奕,對馮少君笑道︰「等匾額送來,家里得設宴親朋,風風光光地將匾額掛上。」
馮少君也由衷地高興︰「這是自然。這麼大的喜事,我也得親眼看一看才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