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好下次見面的時間,高建兄弟又去賣野豬肉了,宋長樂帶著立春回衙門,把傷藥拿給六郎的小廝。
然後她便去找二郎和五郎,跟他們說起高家堂弟的事,「……等人來了,二哥你們就考考他,看是不是真的和高建說的那樣聰慧有天賦,如果是真的,那就值得資助。」
高建兄弟是個機靈的,第二天便帶著堂弟來衙門求見宋長樂,也沒空著手來,帶了些山上摘的野果和野菜作禮,雖然寒磣了些,但總比空著手好看。
宋家人自然不會嫌棄,笑著收下了。
門房把三人領進院子,宋長樂等在那看見他們來便說︰「阿祥你把人帶到書房去,讓二哥和五哥考考他。」
等小廝把高堂弟帶走,宋長樂指了指不遠處的涼亭,「你們兄弟倆在那坐著等一會兒,立春去泡壺茶過來。」
高建和高明拘謹的拱手道謝,姿態甚是恭敬。
宋長樂又客氣的說了幾句話,便去幫宋老太給菜澆水,宋英娘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曬青菜,院子里種的菜種的多長的好吃不完,一直不摘的話會變老,就及時摘下來曬菜干,到時候好入缸做梅菜。
書房里的幾人不到半個時辰就出來了,二郎送了一本論語給高山,剛才他和五弟考校了一下高山的功課,確實學的很挺扎實,不過高山的書不齊全。
他的書都是去書肆抄回來的,他在苗寨上課,阿其瑪的叔叔可不會給他發書,他又很難得來一趟城里,鎮上可沒有書肆,只有縣城有,所以他抄書只能來縣城的書肆抄,但他不能每天去書肆,怕掌櫃的不樂意。
只能不能隔一段時間去抄一次,零零總總幾年下來,他還是缺一本論語,他天賦那麼好,若是因為買不起書而無法參加科考,著實可惜,為了讓他明年能下場,二郎就送了他一本論語。
高山欣喜若狂,也很感激,縣令家的二公子不但送他書,還讓他轉到縣城來讀書,黔地很少私塾,以前這里太亂,百姓維持生計都艱難,哪有錢供孩子讀書,所以讀書人很少,讀出功課好考上功名的更少。
鎮上一般沒有私塾,只有縣城有兩家,而且夫子都是秀才功名,沒有舉人在這里辦學堂,縣學很久以前是有的,後來因黔地太亂等種種因素,就關了。
現在葉孝元正努力想把縣學扶持起來,但得有人來教書,別處有學問的人可沒誰願意來黔地這種苦寒之地教書,所以最好能把本地的學子培養起來。
像高山這樣讀書方面很有天賦的人就很適合,而且他自己的夢想就是能開一家私塾,教出更多優秀的人才,讓黔地的百姓有更多機會供孩子們讀書。
雖然葉孝元可能等不到高山考完舉人進士回來做貢獻,但不影響他想為黔地百姓做些實質有用的事。
宋長樂和二郎幾個哥哥這麼積極的願意資助貧困學子,也是為葉孝元的政績努力,當然也是看高建兄弟不是奸滑之輩,高堂弟更是一片赤子之心,這樣的人值得幫。
「日後待我有能力時,定會還清所有借用的銀兩,多謝葉公子願意給我機會,高山感激不盡。」高山文皺皺的說了不少好話。
高建高明兄弟也是一臉感恩戴德。
過了兩日,高山便在二郎的幫助下進了縣城的一家私塾,束脩自然是二郎幫他先墊付的,連住宿和吃飯的錢也是二郎先借給他的。
下個月就不用再借錢,高建和高明已經帶著包袱去果山干活,下個月就能領到工錢,只要他們倆勤快,工錢肯定可觀,到時高堂弟的伙食費就不用愁了。
果山上的果樹本就是成年果樹,果子結的很多,加上去年開始有人打理,施肥捉蟲,今年果子結的更大更甜。
能久放的水果就運到別的府城去新鮮賣,不能久放的就曬干做成果干或蜜餞,大商朝是有蜜餞的,不過宋長樂做出來的蜜餞味道更好,不是別家可以比的,味道好銷量就更好,也能把價錢賣上去。
去年年底送了四輛馬車的供品去京城,其中果干就有不少,建明帝和皇太孫都夸贊說好吃,皇帝和皇孫都覺得好吃,其他人能說不好吃麼?
怎麼的也得買來嘗嘗啊,皇帝吃過的同款果干,說出去都頗有面子,這就是廣告效應,所以今年黔地的水果特別好賣,不愁賣不完。
三月底的時候,京城又傳來好消息,葉長安金榜題名,會試考了第七名,殿試被皇帝點為探花。
大郎在信中頗有些遺憾,原以為能連中六元,會試中個狀元,結果還是差了點。
「大哥真是飽漢不知饑漢餓,能中進士就謝天謝地,喜極而泣了,他還嫌名次不夠高,若是讓那些落榜的舉子們听到,肯定會痛扁他一頓。」二郎看完信好笑的調侃。
宋英娘抹著眼角,激動道︰「大郎真是爭氣,我就知道他能中,探花郎啊,聖上肯定覺得大郎長得好,所以點為探花,不然狀元就是我家大郎的了。」
宋長樂啞然失笑,娘這慮鏡估計得有兩層厚,對大哥真是盲目的信任。
「二郎你也爭氣點,你和大郎是雙胞胎,你哥都是探花郎了,你卻只是區區童生,今年院試你若再不過,看我怎麼收拾你?」宋英娘語氣不善的警告。
府試在四月,還有一個月就是府試了,二郎明日就要快馬加鞭的趕回安南府考試,而鐘雪松一個月前就帶著小廝先趕路了。
二郎愣是拖到現在,他就仗著自己會功夫,體格強悍,非要披星戴月的趕路,就為了要和家人多待幾日,等到京城傳回消息才肯走,之前攆他走他都不走。
「娘,你放心,這次我肯定中,待府試過了,我直接留在安南府等八月的鄉試,到時候肯定給你考個舉人回來。」二郎信誓旦旦的保證。
「那最好不過,你把葉一葉二帶上,路上小心些,不管怎樣還是要注意身體。」宋英娘又開始嘮叨起來。
待到二郎出發趕去安南府的時候,葉長安又捎了信回來。
「大郎進京趕考時,娘不是把家中祖傳的血玉給他了?讓他更體面些麼,後來他就一直戴著,殿試時也戴著,正好讓皇帝看見了,原來那塊血玉是當年皇帝年輕時贈給一位下屬的,那位下屬救了他的命,所以才贈了那塊血玉給他的家人。」葉孝元看完信頗為激動的解釋。
「原來那位將軍真的沒死,現在還當了皇帝,這可真是巧了不是?」宋老太甚為唏噓,忍不住落下淚來。
以前她一直不敢把血玉拿出來,怕攤上麻煩,這次卻鬼使神差的拿出來給大郎充面子,怕他身上太簡單,沒有貴重物件佩戴去了京城會被人嘲諷,愣是讓他把血玉戴上。
大郎出發那天,她還說那玉是祖父留下的,祖父會在天上保佑他一路平安,會試蟾宮折桂。
沒想真的顯靈了,大郎不但金榜題名,還與新帝相認。
「哎喲喂,這樣說來咱家可是有恩于皇帝,那咱這不是要發達了?」宋老太突然激動。
她和自家男人宋大田從認識到成婚前後就一個月吧,後來倆人也沒怎麼相處,其實都算不上熟悉,最大的牽絆就是宋英娘這個閨女。
想想自己這一生也是命苦,丈夫有等于無,除了借種生了個孩子再沒什麼交際,他死的太早,最後只帶回來一些錢,就什麼都沒了。
「你爹年紀輕輕就死了,他還不知道有你這個閨女呢,著實命苦,希望皇帝能良心發現,多給宋家一些補償。」宋老太毫不避諱的說。
「娘,這話可不能再說,皇帝他若想補償自然會下旨,卻沒有咱們自己去討的,沒得讓皇帝反感生厭,以為咱挾恩圖報,那就得不償失嘍。」宋英娘低聲道勸戒。
「我曉得分寸,我就抱怨一下,你娘我做了三十多年的寡婦,哪能一點怨氣都沒有?」宋老太哼哼了兩聲。
五郎听了半晌,眉心越皺越緊,「皇帝不會在大殿上直接認出大哥的吧?這樣的話大哥這個探花功名豈不是要遭人詬病,以為大哥不是憑真才實學考上的,而是皇帝為了報恩刻意賞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