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能給女郎取小名的姜三夫人激動的有點手腳無措︰「這個,得好好想想。」逃
還沒有承擔過這般重要的責任呢,姜三夫人︰「常樂,還是你想想,娘緊張的很。」
相比之下常樂就淡定多了,名字不著急取,人家撩起眼皮對著周瀾就發難︰「大名呢,我這個舅舅就不能參與嗎,還有郎君的名字呢,你莫不是重男輕女。」
听听句句都在點上,人家當舅舅的權力,威嚴,佔全了。簡直就是瞬間找到了舅舅的派頭。
周瀾心說,幸虧自己把女郎的小名留著空位呢。不然這樣的小舅子,他怎麼齁得住呦。
周瀾︰「我倒是想要給郎君起名呢,我也得有機會呀,先生定的大名「方正」,常喜定的小名「圓圓」。」
意思就是沒有給他這個當爹的反對的機會,郎君那邊,就沒有他這個當爹的什麼事。
周瀾沒說的是,先生同常喜給小郎君起名字的時候,都非常的隨便,半點不夠嚴謹。當然了這話不敢同小舅子抱怨的,也就是偷偷的為兒子委屈一二。逃
然後著重說了女郎的名字「周方媛」,周是姓氏,這個改變不了的,承襲自他這個爹爹。說的時候非常的驕傲。
然後「方」字,他定的。「媛」字,岳父定的。字里行間都是驕傲。這個名字他這個當爹的參與其中了。
常樂瞧著周瀾那炫耀的表情,嗤笑,不姓「周」,還能隨他們姓「姜」不成,至于「方」字,那也是先生開的頭,有他什麼事。虧這個姐夫還好意思驕傲呢。
不過,瞬間,常樂心里就平衡了,畢竟周瀾都沒有撈到給孩子們起名字的機會。他這個舅舅還是很重要的。
看著親娘,看著外甥女,人家常樂就說了︰「郎君小名「圓圓」,咱們家方媛的小名「姜姜」好了。」
就這麼簡單的兩個字,讓在坐的幾位,瞬間吸口冷氣,不得不說,當真是妙呀。
姜三夫人率先開口︰「姜姜,這個好,這個太好了,姑爺你覺得怎麼樣?」逃
周瀾就在身邊呢,敢說不願意嗎?而且當真是明白小舅子比自己強在哪了。
首先起名字上就比自己強了太多了。別看就那麼隨便的兩個字,那里面的東西太多了。
其次,單獨看「姜姜」這兩個字,那也是好的。
周瀾︰「娘,小婿覺得特別的好,咱們家方媛,小名就是姜姜了。舅舅給起的小名,以後姜姜定然開心的。」
姜三老爺也滿意的擼胡子,不愧是自家常樂,開口就有東西,這名字起的當真是好。
姜三夫人還後悔呢︰「早知道,當初我就該給你姐姐起名「齊齊」的,我那時候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常樂心說這都晚了二十年了,您還是不要再提的好。逃
周瀾也很服氣小舅子的本事,張口就把大家都拿下了,沒有人不覺得這個名字好。
姜常喜都抱著閨女︰「姜姜,姜姜,可真是好听,早知道,方正的名字也該讓常樂取的。」
大家都滿意,常樂也是驕傲的,不過人家沉穩,面上半點不顯。
听到常喜這麼說,立刻過去安慰常喜︰「「方正」這個名字挺好的,「圓圓」這兩個字更好。也只有圓圓這個小名才能方中取圓了。是常喜對方正的愛護之心。」
自從孩子生下來,對于「大郎」什麼的這種叫法,人家姐倆能不叫就不叫,姜常喜同常樂講過水滸的,大郎這個叫法,他們姐弟有心里陰影。
所以他們家郎君的名字最先定下來。而且特別進入狀況,圓圓,圓圓的早就叫開了。
姜常喜心說,也就是先生搶的比較快,不然這名字真的輪不到先
生起,至少姜常喜听不得別人喊自家孩子大郎,她也跟著這樣叫過兒子,奈何心里陰影太大。還是圓圓好。逃
當然了,若是先生不給孩子起名方正,她也不一定非得管兒子叫圓圓,虎頭,鐵蛋都挺好的。只要不叫自家孩子大郎,她可以隨便弄個小名先招呼著。
姜三老爺也得承認,自家小兒子的天賦確實好,處處都能體現出來,包括起名字「姜姜」多好听。
姜三老爺甚至在想,其實姑娘家,沒必要非得同郎君一起排序,就直「姜姜」直接當作大名,他老人家也沒什麼有什麼意見的。
姜姜,多好听呀,自家閨女小時候,他都沒有想到呢,你看不愧是夫妻,思想都在一個線上,連遺憾人家都能想到一起去的。
姜三夫人更是發表高論︰「以後咱們「圓圓」長大了,會不會說爹娘,長輩偏心,給他起名字不走心呀。」
從這一句話,就能听出來,對于「圓圓」同「姜姜」兩個名字的認可度。
姜常喜直接黑臉了,嫌棄她起名字不好听了唄︰「娘,怎麼就偏心了,那也是我用盡了文采,才想出來的。」逃
姜三夫人看著閨女憤怒的臉,忍不住嘟囔一句︰「問題你文采水平不高呀。」
說完還委屈的看了閨女一眼,事實證明,人家常樂隨口來的,都比閨女用盡文采想出來的好听。
姜三老爺听到夫人的話,那是很艱難才能做出若無其事的模樣,這話題,他當人爹爹,當人夫君的不好插手呀。
周瀾舍不得常喜被如此怨懟,常喜身上即便是缺點,那也是可愛的缺點︰「娘,方正是郎君,不講究這些的,圓圓多好呀,一听就知道,受盡寵愛的小郎君。」
姜三夫人沒听出來有多寵愛,不過她夠給姑爺面子,欣然點頭,不再說什麼了。圓圓就圓圓好了。
姜常喜心說,這一家子偏心眼的沒邊了,還好意思說她呢。同樣的話,姑爺說出來就怎麼都好,閨女說出來,就被挑東撿西的。
雖然不服氣,可也得說,起名字上,常樂起的最好。逃
當然了,常樂好就是她這個姐姐好,人家姜常喜是用這麼強大的思想把自己安慰住的。
洗三這日,周大人府上來了很多的同僚家眷,先生那邊的友人家眷也不少。
李府那邊李夫人出了月子,親自過來給孫子洗三,這竟然是李夫人頭一次見到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