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高求領了道君皇帝聖旨,下朝回到衙門,便召來心月復將領黨世英、黨世雄二兄弟商議對策。
听了高求說了事情緣由,黨世英笑道,「恩相休要漲賊人志氣,滅自家威風。區區小賊,何足掛齒!」
高求見黨世英如此氣定神閑,當即心下一松,「將軍有何計謀,快快講來!」
黨世英回道,「賊居于水泊,非船不能征也。前番兩次進兵,皆以馬步軍剿之,因此失利,中賊奸計。恩相只需調撥一支水軍,水陸並進之下,那伙賊人安能翻天?」
高求听後覺得大為有理,當時就想起一人。那人姓劉名夢龍,官居金陵健康府水軍統制官。
據說此人出生之時,其母夢見一條黑龍飛入月復中,感而遂生。及至長大,善知水性,曾在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升做軍官都統制,統領一萬五千水軍,棹船五百只,守衛江南。
高求隨即就提出此人,向黨家兄弟詢問意見,二人皆道甚善。其後黨世雄又舉薦了十節度,作為陸上統兵將領。
說起這十節度,來歷頗為傳奇,彼等最早也是綠林出身。後來在哲宗年間,受了朝廷招安,近些年立了不少功勛,皆是勇 善戰之輩,手下多有精兵強將。
這十人分別是︰河南河北節度使王煥、上黨太原節度使徐京、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潁州汝南節度使梅展、中山安平節度使張開、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雲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隴西漢陽節度使李從吉、瑯玡彭城節度使項元鎮、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
哪知高求听了這些人選,卻皺起了眉頭,黨世雄見狀大為不解,忙追問其故。
高求解釋道,「將軍所薦之人,俱是一時之選。只是這許多將領,貿然聚在一處,若無一個重臣壓陣,怕是會各自為戰,反而不美。」
黨家兄弟听了面面相覷,半晌之後,黨世英忽然遲疑道,「小將倒是有一個人選,就是不知太尉可否采納?」
「將軍但說無妨。」
黨世英看向高求,說道,「此人近在眼前,非太尉莫屬!」
「啊,這…」高求想都未想,便搖頭推辭道,「本官身居要職,如何能夠擅離職守?不妥、不妥!」
別看高求話說得漂亮,實際上是他有自知之明,他對自家有幾斤幾兩,有著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不是統兵之才,如何敢去冒這風險?
作為高求的心月復,黨世英當然清楚,高求是怎樣的貨色。但他也有充分的理由,只听他道,
「恩相且細想一下,此番有劉統制與十節度出馬,對付那小小的梁山賊寇,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bidige嗶嘀閣
但誠如恩相所言,若沒一個德高望重之人坐鎮,怕不能壓服彼等驕兵悍將。試問如今滿朝上下,此人舍太尉其誰?」
黨世英說得雖然含湖,但高求卻听出了其話里的意思,一時間也有些意動起來,暗自思量道,
「是啊,今番有這許多兵馬,再加上一眾悍將,還怕剿滅不了那一伙賊寇?待我功成凱旋,官家豈非更高看我一眼,也不讓他童貫專美于前!」
高求越想越覺得有理,只是到底多年錦衣玉食慣了,有些貪生怕死,因此難以下定決心,便道,
「你二人且退下,容我再思量一番。」
高求這廂正猶豫不決時,從淮西又傳來了一個壞消息,說是王慶也造反了。
更有甚者,由于淮西地處南方,地方兵馬本就不如北方精銳,因而王慶鬧出來的聲勢,可比田虎、穆栩大得多。單是傳回來的消息就道,王慶方一舉事,勢力便席卷五府十三縣,如今還指不定怎樣呢!
得知這個急報後,趙佶再沒了心思修道,忙將一干心月復重臣召進宮去,商量起了對策。
面對這番棘手的狀況,連蔡京也有些為難,听到趙佶想兵發幾路前去平叛時,他第一個提出了異議,
「官家,若出三路大軍,國庫怕是要入不敷出了,除非動用封樁庫。」
封樁庫,乃是大宋建國後,宋太祖趙匡胤設立的內庫之一,其內收藏著宋初征滅各國時,收繳的海量財富,其後歷代君主也多有增添。目的是用于,作為收復幽雲十六州的軍資或者贖金。
趙佶雖是個享樂皇帝,但也不敢冒著違背祖訓的風險,輕易開啟封樁庫。所以在听到蔡京此言後,他趕忙搖著頭拒絕道,
「萬萬不可,朕若開了此例,日後如何去見太祖太宗。」
隨即又問,「難道國家困難至此,連平定叛亂的銀錢都拿不出來嗎?王愛卿你是戶部尚書,你來告訴朕,國庫的銀子都去哪里了?」
王黼听到這話,頓時傻了眼,不知該如何作答,他總不能告訴眼前這位爺,銀子都讓你敗光了吧。
在場幾人皆是趙佶的心月復重臣,因而他們每個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國庫的銀子到底都去了哪里,但這話卻沒一個敢當著趙佶的面提起。
于是,在面對趙官家這個問題時,眾人彷佛都變成了啞巴一般,個個眼觀鼻鼻觀心的坐著,沒有一人願給王黼解圍。其中蔡京更是在心里幸災樂禍,坐等看王黼的好戲。
而蔡京會有這般表現,說來也是有原因的。
卻說蔡京在朝中一直與鄭居中不合,但王黼作為一個蔡黨,卻偏和鄭居中交好。為了此事,蔡京幾次勸戒王黼,希望其能和鄭居中劃清界限,可王黼卻總是置若罔聞。
這一來二去的,蔡京和王黼的關系就出現了裂痕。尤其是王黼近些年越發受趙佶的寵信,逐漸不再以蔡黨自居,還對蔡京的相位發起了挑戰。
這般情況之下,蔡京為了對付王黼,便故意以身體老邁為由,將其兼任的戶部尚書一職讓了出來,再由他的黨徒推舉王黼接任。
之所以如此,便是蔡京早已料定,王黼根本沒有本事,能搜斂足夠的錢財,以供趙佶享樂。
蔡京原以為,他還需要再等一些時日,才能看到王黼倒霉。卻不想事發突然,這一日竟來得這般快。
果然,趙佶問完之後,見王黼面如土色、口不能答,立即就滿面寒霜,生氣的嘆道,「汝不如太師多矣,戶部尚書一職,還是由太師接掌,王愛卿繼續為校書郎吧。」
說完對王黼的處罰,趙佶又問蔡京,為何國庫如此緊張。蔡京可就圓滑多了,立時以西夏戰事和天災人禍為由,搪塞了過去。
趙佶並未深究此事,反而悶悶不樂道,「既是這般,難道就放任流賊做大不成?」
蔡京回道,「官家勿憂,那淮西王慶,早年不過是東京城的浪蕩子弟,根本沒有多少本事在身。即便今日生出事端,想來不過是癤蘚之疾,不足為患。
待平定了田虎、穆栩之亂,再回頭收拾他也就是了。目下當務之急,還是盡快平定河東,免得賊人勢大,影響北疆安危,給遼國可乘之機。」
想到歷年來,朝廷在遼人那里吃的虧,趙佶對蔡京的話很是贊同,當即就差人給童貫再次發詔,催促其早日起行平亂。隨後就問起高求,可選好兵將,準備何時征討梁山。
高求經過幾日的思想斗爭,心中已然做出了決定。此刻見官家問起,他便適時站出來,先講了此次出征的難處,隨後才大義凜然的主動請纓,表態要親自掛帥,為天子平賊,一副忠心耿耿的派頭。
此舉自是一舉博得趙佶龍顏大悅,當即就厚賞了高求,傳下旨意,將此事全權交于他處置。
高求既毛遂自薦,要親自統兵去征討梁山泊,自然要確保此行萬無一失。
他回到樞密院後,先是向十節度發出文書,命他們各率一萬精兵,克日趕赴濟州府匯合,有遲到者軍法從事。
接著調了健康府劉夢龍,令其帶領麾下一萬五千精兵,星夜前來听命。又遣手下一心月復之人,步兵校尉牛邦喜,教他去沿江上下,並一應河道內,征集船只,都要送濟州去,交割調用。
做完這些,高求尤嫌不夠,又帶著黨家兄弟去禁軍內,挑選了一萬五千敢戰之士。
如此過得半月有余,見督糧官已將大軍所需糧草輜重準備完畢,天子趙佶更是下旨催促起軍。
高求這才不緊不慢的,去教坊司選了三十余歌妓,作為隨軍消遣。
自覺一切妥當,選了個黃道吉日祭旗,高求辭別天子與相送的官員,離了東京城,往濟州府而去。
只是這廝到底是潑皮無賴出身,一離了京師立即原形畢露,于路上縱容軍士,盡去村中縱橫擄掠,黎民受害,非止一件。
高求這廂聲勢鬧得如此浩大,早有張三幾人將消息先一步傳到梁山泊上。
留守的許貫忠得知這個消息,自不敢怠慢,忙召集眾位頭領聚義廳議事。
待眾人陸續到了,許貫忠先將事情講了,隨後就听取眾頭領意見。
魯智深遲疑道,「高求此次來者不善,咱們山寨只有不到三萬人馬,可要向寨主求援?」
許貫忠搖頭道,「小生稍後會差人給寨主傳信,通知他此事詳情。但我會在信內說明,建議寨主無需回援,以免中了敵人圍魏救趙之計,從而壞了河東大事。」
眾人听後大嘩,皆有些害怕之意。畢竟高求此番統領了十三萬人馬,那十節度等人又慣是能征善戰,都擔心不能應付。
許貫忠見狀,輕咳一聲,笑著安慰眾頭領道,「大伙無需驚慌,在小生看來,那高求之輩不過是土雞瓦狗,要破之不難。」
看到許貫忠表現的如此胸有成竹,眾人總算將心放下,七嘴八舌的問起計將安出。
許貫忠卻賣關子道,「不急,各位听我吩咐就是。」
說著便喚過幾位頭領,在各自耳邊低聲交代一番,命他們依令行事,不得有誤。
卻說那十位節度使接到樞密院調令後,便陸續起行。其中京北弘農節度使王文德,是第一個趕到濟州境內的。
這日王文德大軍行至一個叫鳳尾坡的地方時,突然從林中竄出一彪馬軍,領頭的正是史文恭。他勒馬擋住王文德的去路,唇槍舌戰之後就大打出手。
王文德如何會是史文恭的對手,戰了三十余合,便被殺的筋疲力竭,只得率軍退走,不妨正遇上江夏零陵節度使楊溫,二人遂合兵一處,雙戰史文恭。
眼見史文恭不敵,往梁山方向逃竄,王文德、楊溫來不及多想,縱兵就追了上去。
不想這乃是許貫忠在誘敵深入,二人于途中正中埋伏,被武松、楊志率兵殺的大敗,折損了大半人馬。楊溫更是被折返回來的史文恭挑于馬下,當場丟了性命,只余王文德帶著殘部逃到了濟州城。
等高求率軍趕到後,听聞方一接戰,己方就先折了一員大將和近萬人馬,登時大怒,立即就要命人將王文德推出去斬了。
虧得其余八位節度使求情,高求才饒了王文德死罪,命人將其打了五十軍棍,以儆效尤。
由于失了一陣的緣故,高求不敢再小覷梁山一伙,難得的虛心听取眾將意見。經過一番商議,最終議定,先派人輪番搦戰,試探一下敵方成色,再說其他。
于是,接下來一段時日,每日都有大將領兵搦戰。梁山一方先時還有人出來迎戰,但過得幾日,便開始龜縮不出。
見到這種情形,便有瑯琊彭城節度使項元鎮進言,說這是由于梁山兵少,已不敢再戰,莫如盡起大軍,水陸並進,直取梁山大營,必定可一戰而下。
高求和眾將聞言,皆深以為然,只有聞煥章反對,他給出的理由是,梁山水泊八百里有余,里面水網叢生,敵方更熟悉水道,不可貿然舉大兵輕進。
此話原沒說錯,但聞煥章卻忘了自家身份,他不過是高求隨意征發來的參贊,目的是為了顯示其禮賢下士,哪里會真在意一介秀才的意見?
再加上此言有輕視劉夢龍的嫌疑,被其逮著機會好一頓訓斥。隨後劉夢龍更是向高求保證,說他的水軍能在大江馳騁如平地,區區一個小水泊自不在話下。
高求被劉夢龍說得心花怒放,自以為勝券在握,當時就決定明日全軍出擊。
到了翌日天明,隨著高求一聲令下,十余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至梁山泊邊上。
高求親自統領一半大軍,在水泊邊上負責接應,由劉夢龍率水軍作為前驅開路,黨家兄弟、項元鎮、荊忠、李從吉五員大將,率領三萬余大軍乘船在後,向著水泊深處殺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