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不過即便日本人是多方下注,野心宏大,可最後等著他們的結局,卻是早已注定的。
就比如說未來的電動車領域,其實它的發展道理,和手機的發展道理是一樣的。
當還沒有進入智能化時代的時候,某些小國的產品,也許可以靠著出色的硬件配置,和機械性能,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
比如當年的諾基亞,還有汽車業界的豐田,本田。
可是當進入智能化時代之後,小國的品牌,就很難能夠在這個領域站住腳了。
為什麼?
因為到了這個時代之後,就是真正的市場決定一切了。
比如手機進入智能化時代之後,剛開始的時候,諾基亞和隻果的差距其實並不大。
不論是芯片,還是觸模屏方面,可是真正讓隻果贏得決定性勝利的卻是他們的操作系統。
因為米國當時有著強大的社交網絡,隻果就可以通過這些社交網絡來進行裂變是宣傳。
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網絡上的口口相傳。
而你諾基亞就算做的再好,也是一款外國手機,怎麼可能在米國的網絡上贏得更高的贊美?
更何況你又沒有壓倒性的技術優勢?
而當隻果的口碑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之後,他的系統優勢就體現的淋灕盡致了,用的人越多,反饋回去的問題就越多。
隻果的工程師就可以越快的解決問題,這就建立了一個良性的生態體系,用的人越多,系統反而越順暢絲滑了。
這樣就很快拉開了和諾基亞的差距,並且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諾基亞從手機業界的王座上拉下了馬。
因為米國的社交網絡可不僅僅局限在米國的,他們靠著米國強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可是通行全球的。
全球可以說出了兔國和毛熊,大多數國家都在用他們的非死不可,都在用他們的油管,和推特,都在用他們的谷歌。
這樣一來,可以說全球市場都在他們的影響力範圍之內。
憑借著他們天然的英語霸權,自然他們就更容易獲得市場的話語權。
于是隻果就在這樣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登上了王座。
而換到汽車時代也是一樣,初級電動車和混動車的時代,也許傳統汽車企業還是可以和新型互聯網造車企業並存的。
可是一旦真正進入到汽車智能化的時代,那麼傳統車企必將會被擊敗。
因為他們沒有互聯網基因,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去設計一套車機系統。
在他們看來,車機系統不過就是駕駛員和汽車之間交流的簡單互動系統而已。
可在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眼里看來,汽車就是一個大號手機。
大家在造車的同時,還要創造出一個更好的操作系統,讓更多的軟件公司,可以登錄到他們的平台來發布自己的APP。
徹底的解放駕駛員,和乘客,讓他們不再把時間浪費在開車上,而是更好的利用乘車的時間來社交,娛樂,購物。
這樣的理念差距,就已經注定了日系車企的結局。
而將來能夠決定智能汽車的就只有兩家,一家是米國,另外一家就是兔國了。
為什麼?因為這兩家有市場啊!
你以為一款操作系統,是一個小國可以研發出來的嘛?
就比如諾基亞,當初也研發了一款塞班系統,也不能說不好用,可為什麼就在和隻果的正面硬鋼中敗下陣來?
首先就是米國的互聯網平台,不可能幫忙去宣傳推廣一款外國的操作系統。
因為他們深知操作系統重要性,所以從一開始塞班就輸了一半。
而反過來,米國卻可以利用他們在全球市場中的支配地位,很方便的把他們的操作系統,推廣到全球。
所以諾基亞很快就敗了,而且在失敗後,他們也總結了經驗。
可是用了三年時間,他們才明白過來自己敗在什麼地方,于是他們找到了微軟,打算和微軟強強聯合。
給新的諾基亞上裝了了微軟的WP系統,他們以為這下我用了米國的系統,總行了吧!
可惜這時候谷歌的安卓,和隻果的IOS在智能手機圈里是大勢已成,兩者聯手就佔了全球市場份額的百分之百。
就算你是電腦系統霸主的微軟,想到這個圈里來搶口飯吃,也要被他們聯手打出去。
最後的結果,就是諾基亞從那次之後就徹底涼了。
所以對于所有的智能化操作系統而言,如果你不是一個霸主,你根本就玩不動。
小國寡民你就更不用玩了,這是從國家戰略安全角度上決定的。
大國不可能把自己的國家安全,寄托在小國的道德底線上的。
所以當未來汽車進入智能化時代之後,只有兩家能夠成功,一家是鷹醬,一家就是兔子了。
鷹醬可以利用他們全球霸主支配地位,把全球都當成他們的市場。
所以他們制造的車機系統,可以很順利的在全球範圍推廣。
而兔子這邊則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
而且兔子本身就有獨立于鷹醬之外的一套互聯網體系了,可以說鷹醬有的,兔子都有。
而且雖然兔子此前沒有鷹醬那樣的安卓或者IOS和微軟那樣的操作系統。
但兔子有諸多的互聯網公司,在軟件編程方面,兔子可比日本和歐洲更有經驗。
所以在車機系統這一塊,如果兔子這邊有公司開發出來,宣傳推廣最起碼是沒問題的。
而根據用戶體驗反饋來及時調整修改,那就更不成問題了。
尤其是這次H公司搞出HOS之後,可以說補齊了最後一塊短板。
到時候汽車互聯網時代真的到來的時候,這款系統就可以成為所有汽車制造商公用的平台。
到時候的H公司,就可以當兔國的谷歌。
所以在電動車和混動車領域,日系車的結局已經注定了。
他們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可最後一個不好,卻可能會撐死自己…
而在他們以為自己佔據巨大優勢的氫能源車領域,殊不知其實兔國也在這個領域一直在悄悄的布局。
大家不要以為,咱們主力發展電動車了,就不在發展氫能源車了。
這怎麼可能?
畢竟咱們也不是傻瓜,誰都知道氫能源才真的是清潔能源的終極方向。
只不過現階段還不太適宜大力推廣而已,但這並不影響我們開始前期的研發和布局。
雖然一段時間內,不能大力推廣開來,但我們好歹也要有些技術儲備的嘛。
而在氫能源車這一塊,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日系的豐田和本田,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有氫燃料電池車制造出來,甚至都上市銷售了。
而氫能源車的表現也確實不錯,燃料罐都是特制的,所以安全性不用太過擔心。
除非你是被坦克碾壓過去,或者是被超級重炮擊中,否則車上用的燃料罐輕易是不會爆炸的。
因為誰都知道氫非常危險,所以人家也特別重視這燃料罐的設計。
甚至這燃料罐的安全性,比咱們家里用的液化氣罐還要高。
光是燃料罐就用了三層材料制造,內層是超博太空鋁,密封性好。
中間層用的則是強度超高的碳縴維,外層用的是強度絲毫不弱,但重量更輕的玻璃縴維。
反正要說安全性,那你絕對可以放心。
加氫站這個問題,日本人也設計過,尤其是本田,還曾經在米國加州,建過十幾座。
總體來說,試運營沒什麼問題。
簡化流程之後,即便是普通人都可以操作。
加氫的過程,就和加油基本一樣,也就是十分鐘左右,就能加滿氫罐。
不過目前為止,最讓日本人頭疼的就是儲存和運輸了.
這兩方面的成本始終是沒法控制。
因為液氫的特殊性,你不可能像過去搞石油那樣,建個管道,就從工廠送到加油站了。
因為這玩意的危險太大了。
雖然輸油管道也不怎麼安全,但就算又老百姓去偷,你給輸油管上弄個洞出來,最起碼它不會爆炸。
但輸氫管道那就不一樣了,這玩意要是破個洞,那液氫遇到氧就爆炸,而且這玩意的膨脹率可以達到原本的一萬倍。
爆炸起來威力堪比原子彈……
如果你到處修管道來運輸液氫,那你就相當于在自己的國土上到處修建原子彈。
這尼瑪……
如果是安全時期還好,可一旦到了戰時,那後果……
所以就只能選擇用罐車來運輸了,可即便這樣也很難保證安全。
另外成本也高了去了,因為使用的罐體要特制的,成本會非常高。
還有就是送到加氫站,一樣低溫儲存,這樣也會大大提升液氫的使用成本。
畢竟你要保證氫處于液化狀態,就要保證-253度的低溫,這樣就要消耗大量的電能。
所以算下來,這方面的成本,就決定了液氫目前還不適宜大面積推廣。
而上面也有意布局這方面,但面對這些問題的,也始終沒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
困擾日本人的問題,也一樣在困擾著咱們。
而且思來想去,咱們這邊也沒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