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至于其他技校里那些校園霸凌,搞對象什麼亂七八糟的事,在我們這里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
我們培養的技術學生,那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只要從學校出來,那必須是即插即用。
不管放到什麼崗位上,都絕對能立刻上崗執業的。
而留在上院的學生,則會根據學生們的分數,以及個人意願,在從新進行分配。
看看你自己願意往哪個方向發展,比如你願意學焊接,那你就進焊接專業。
你願意學磨鏡片,那你就進光學院。
只不過這里的焊接學院,教授的焊接,可絕不是讓你去焊接鋼管那麼普通的技術。
這里交的最次的技術,都是讓你去焊接LNG船的殷瓦鋼船體的。
更加高級的,則是教你怎麼去焊接火箭,和飛機。
這真的一點不夸張,總所周知,每一枚火箭都需要攜帶大量的燃料。
一般都是以噸位單位計算的,所以火箭的燃料罐非常巨大,制造工藝那就更不用說了。
目前全世界的做法都是焊接,一體成型倒也不是不可能,就是不劃算。
因為你需要首先制造一台能夠一體成型的鍛壓機,然後還有配套的切削設備,後期加工的龍門機床。
而燃料罐的要求標準,又並沒有要求高到必須要一體成型的地步。
使用特殊焊接技術,其實就能滿足標準,所以大多數國家制造這種燃料罐,甚至是火箭的艙體都會選擇使用焊接技術。
不過這些焊接可不是普通的點焊,鉚焊,氬弧焊等等。
而是技術更加高級的一些焊接技術,目前國內掌握這種焊接技術的就只有那麼幾所學校了。
畢竟你焊接出來的罐體,或者是艙體,可是需要在外太空零下273度的環境里長期工作的工件。
所以對焊接的技術要求,那更是格外嚴格。
以前這些技術,只是在某些大學的特殊專業里傳授。
不過讓學校們感到為難的是,很多學生在學會了技術之後,今後並不一定都會重事相關的專業。
因為說句實話,相關專業給出的薪資待遇真的太……
而大學生們也是有血有肉,要生活的,人家一樣要生活吃飯養家活口,總不能讓人家一輩子干焊接。
所以到不如把這些技術下放到技術學院里來選拔一些好苗子。
因為這部分的學生,其實有很多都非常適合這個專業。
本身沒有在高考中勝利,會磨掉這部分學生的傲氣,讓他們更加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機會。
二來這些學生也許對技術會更加純粹,不會摻雜那麼多的功利性。
當然也不可能是一上來就教大家焊接火箭,最開始只可能是初級的焊接技術。
而且這個過程也不可能是像大學里那樣,大多數時間都坐在教室里苦學理論。
這里肯定是會摻雜大量的實地工作的,可以說是邊學邊練。
三年的培養下來,一些學生的天賦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而這時學校就會矬子里選大個,對表現優異,有天賦的學生,直接招到大學里深造。
至于其他學生,也可以選擇先工作,等到以後有機會在考大學進行深造。
而且可不要小看到這個級別畢業的學生,基本畢業的時候不光會考動手方面的技能,還會靠非常深奧的理論知識。
最後和大學一樣,都要交一個畢業設計。
最後還要考取一個焊工的資格認證,茲要是能達到五級,那基本進入任何一家企業,工資低于一萬,你都不用去。
並且在簽合同的時候,都可以要求注明,今後每年工資提升的等級的。
至于磨鏡片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這磨一個鏡片,至于嘛?
可實際上,這還真是門手藝活。
就和瑞士人能造好的手表一樣,耶拿城的德國人磨鏡片也有上百年歷史了。
瑞士人造手表,那是因為他們當地的環境,每到了冬天也沒什麼事情可做。
唯一排遣寂寞的辦法,就是研究工具,來制造手表。
而耶拿城的德國人也是一樣,甚至早在德國成立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磨鏡片了。
那個時候德意志還是城邦時代,那時的德國人重事最多的工作就是給歐洲各國當雇佣軍。
而耶拿城的普魯士人為了不去給別人當炮灰,就開始打磨石英石了。
最開始是為了制造近視鏡,因為每個人的近視程度不一樣,所以要打磨出薄厚不一的鏡片,來配合不同的人使用。
甚至還要給一些達官貴人專門定制鏡片,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這些德國人積累了最初的技術。
再到後來,就是制造望遠鏡,從普通的軍事望遠鏡,到後來的太空望遠鏡,他們沒有什麼不磨的。
甚至到一戰的時候,英國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在開戰之前,從德國進口儲備足夠的望遠鏡鏡片。
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制造的望遠鏡,就是沒有人家德國人造的成像清晰。
沒有人家看得遠……
在地面戰場還好說,可是等到了炮兵用的炮鏡,和飛機上用的定位鏡片精度不夠的話。
那最後導致的誤差可就大了去了。
比如你的炮兵展開轟炸的時候,如果在炮鏡上看到的誤差是一個厘米。
那麼最後實際發射出去的炮彈誤差,可能就有幾十米。
那你這一輪炮擊很可能就白打了。
飛機投擲炸彈的時候,那就更不用說了……
而二戰之後,隨著世界各國對鏡片打磨的重視,各國制造望遠鏡的水平也迅速提升了上來。
可這個時候人家德國人磨鏡片的技術又升級了。
人家把晶片精度提高,然後開始把鏡片升級成為工業,和醫用顯微鏡……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工業上還用啥顯微鏡啊?
而事實上,這些工業放大鏡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人們肉眼難以分辨的金屬裂紋。
這樣就能對機械設備零部件及時更換,從而避免一場大事故,或者是重大的工業損失。
至于顯微鏡,那就更不用說了。
尤其是到了二戰之後的電顯,我們現在還生產不出合適的電子顯微鏡。
以至于我們國內各大實驗室的電子顯微鏡,大量都需要從日本或者德國進口。
而春城的光機所,可以說就是咱們國內光學的聖地,從建國之初就是咱們國內最重要的光學儀器生產基地。
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都是咱們國內最大的最全面的光學儀器生產場地。
那個時候,咱們的光學技術不敢說全球領先,但距離世界領先水平也差距不大,最多也就是十年。
可惜……因為某些不可說的因素,最後自廢武功,就讓咱們的光學發展徹底淪落了。
以至于現在咱們的光學技術,落後世界三十年…
而吉城大學現在的光學研究所,也同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狀況。
倒不是說報考的人數少,而是報考的人數不少,但最後能找到合適就業機會的人不多。
因為目前國內並沒有太多合格的光學設備制造企業。
而這里畢業的大學生自然一個個都心高氣傲,一旦發現國內沒什麼合適的崗位,難免就要出國深造。
最後咱們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全都白白為人做了嫁衣裳。
就比如現在ASML公司的光學組負責人,就是咱們光機所出去的……
可嘆復可悲……
所以這次光機所也打算借助這個院校,好好培養一批技術人才。
並且在星火科技的幫助下,他們還聯手成立了一家光學儀器公司。
初步計劃是制造一些面向民用的光學設備。
像眼鏡片,望遠鏡片什麼的都是小兒科。
未來主攻的方向主要是電子透鏡,還有工業鏡頭,以及手機上用的攝像頭之類的。
雖然是民用設備,但卻也是國內緊缺的高精尖級別的民用設備。
這樣一來,也算是給了這里培養出來的人才一個合理的就業機會。
而除了這些傳統專業之外,肖鋒還專門和神農公司等合作。
設立了新農學專業,培養一批新時代的合格農業產業工人。
沒錯,就是農業!
因為在肖鋒看來,我們國家的農業,落後于這個世界,真的太多太多了。
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品的質量。
不夸張的說,我們的農業水平,和建國初期相比,真的沒太多的提升和改進。
唯一不同的就是,也許我們搞出了一些新型雜交水稻。
和一些新的化肥農藥,可實際上我們的農業水平,和國際上一流的發達國家相比。
那差距真的不夸張的說,大到了讓人絕望的地步……
如果現在我們不奮起直追,那我們今後和那些發達國家的距離,只會越拉越大……
而目前為止,我們國內雖然有很多農業大學,可問題是這些農業方面的大學。
無論是教的,還是學的,還大多都是傳統的農業。
在于真正的農業科學創新方面,可以說幾十年了,都沒什麼重大發現和突破。
就算有那麼一丟丟的科研成果,想要最後落實,又會發現這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是有很多。
而這次肖鋒就打算徹底改變這個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