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惡不赦重罪中,排在前三的分別為謀反、謀大逆、謀叛。
謀反的意思簡潔明了,說穿了就是想要造皇帝的反,論罪判處滿門抄斬,還要夷三族。
謀大逆的罪行是毀壞宗廟、山陵及宮闕,懲處稍微輕點只殺全家,旁系三族流放三千里。
謀叛的罪行是背國從偽,簡單點解釋就是背叛國家,投靠敵國或者地方割據政權,以及支援農民起義等等武裝反抗行為。
客觀來說,朱祁鎮要定沉憶辰的謀叛罪,還真不算是什麼冤枉,太師也先隨口安置的罪名,就這麼湊巧的歪打正著了……
只不過沉憶辰與福建叛軍的關系,朱祁鎮是永遠不可能知道,更別說在他眼中沉憶辰還是福建平叛的首要功臣。
硬生生在有功之臣頭上安個謀叛罪名,哪怕身為皇帝都不可能如此肆意妄為,更何況現在的朱祁鎮處境與「亡國之君」無異。
「太師,沉憶辰乃我大明三元及第,治水平叛之功天下皆知,妄自定罪恐會引發朝廷動蕩,百官人人自危!」
權力是自下而上的道理,身為皇帝的朱祁鎮很清楚,他回京重掌權勢最大的倚仗,便是文武百官對自己的效忠。無過定罪的舉動,將破壞君臣之間的平衡默契,當滿朝官員感到皇帝成為自己威脅的時候,就會另立新君。
「陛下,你既然不知沉憶辰領軍出現在塞外,那就意味著他是無召赴京,這還不夠定個謀叛之罪嗎?」
「外臣認為,定個謀反之罪都不為過。」
經歷過土木堡接連幾場與沉憶辰的交鋒後,現在的太師也先已經把沉憶辰列為了自己最主要的對手之一,而不是用文弱書生的眼光看待對方。
威脅,就得想辦法鏟除!
太師也先並不是什麼草原文盲,相反他熟讀過中原書籍,南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故事,他同樣無比清楚。
如今朱祁鎮在自己手中,就算沉憶辰想要做大明的「岳飛」,也不得不面對大明天子的金牌令箭,能兵不血刃的除掉這個強大的對手,何樂而不為之?
至于為什麼沒用謀反的罪名,不是也先心善見的不連坐,而是在于會把成國公一脈給牽扯進來。以目前局勢大明朝廷可能會放棄一個沉憶辰,但絕對不可能僅靠被俘皇帝的一道聖旨,就夷了成國公三族。
過猶不及,太師也先非常熟悉明廷的權力斗爭,與國同休的勛戚想要滅族沒那麼簡單,拿沉憶辰的項上人頭來向長生天告祭蒙古勇士英靈,足矣!
「太師,此事非同小可,朕還需好好考量一番。」
自毀長城的事情,朱祁鎮在英國公張輔身上做過一次,他再蠢也知道不能做第二次。
听到朱祁鎮還不答應自己的要求,也先臉色瞬間就陰沉下來,冷冷說道︰「陛下,既然你不知道該如何決斷,那外臣就找人幫你決斷。」
說罷,也先就把目光望向了喜寧繼續說道︰「喜公公,听聞明國有宦官批紅權力,要不你就來替陛下代筆吧。」
批紅本是皇帝省事偷懶,賦予太監的代天子批復的權力,來源終究還是皇權。
現在也先繞開票擬批紅的授權,讓太監來直接下達聖旨,把自己這個皇帝置于何地?
朱祁鎮感到一種被架空的羞辱,可他卻不敢把怒火發泄到也先身上,只能回頭怒目圓睜的望向喜寧,試圖壓迫對方拒絕也先的命令。
這種威壓對于忠臣可能有用,喜寧早就不想綁定在朱祁鎮這艘破船上。加之他蒙古人的出身,連「漢奸」兩字好像都不適用,妥妥的撥亂反正……
于是乎徹底無視朱祁鎮的目光,匍匐在地朝著也先阿諛道︰「奴婢仰慕太師已久,願鞍前馬後效力!」
望著喜寧這副背主求榮的諂媚模樣,也先臉上流露出一抹嘲弄,真是樹倒猢猻散,哪怕高高在上的皇帝都不例外。
不過喜寧出鎮九邊多年,對于明國邊防部署無比熟悉,把他放在自己身邊的作用,要遠大于留在這里照顧朱祁鎮。
「果然是識時務者為俊杰,那你以後就跟著本太師,陛下我自會另安排他人照顧。」
「奴婢謝太師恩寵!」
喜寧得到也先的允諾後,立馬喜笑顏開的磕了個響頭。
這一幕看得朱祁鎮可謂是肝膽欲裂,他曾經是那麼信任喜寧,甚至是不惜羞辱大明英國公,還開創了歷朝歷代賜田給宦官的先河。
結果卻換來了如此赤果果的背叛!
這一瞬間,讓朱祁鎮對于「忠誠」兩字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他不敢再親信任何人。
「那外臣就不打擾陛下休息了。」
達成了想要的目標,也先並沒有刻意羞辱朱祁鎮的想法。畢竟大明朝依然屹立在中原,俗話說得好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朱祁鎮營帳外面推來了八輛載貨馬車,把泥土地面壓出了一道道車轍,側面彰顯了貨物之重。
「大哥,明國朝廷運送來了贖金,听說還是太後跟皇後交納的,價值不菲!」
伯顏帖木兒臉上流露著興奮神情,明國產物相比較草原上的東西要精美許多,皇室用品那更是精美絕倫,這下發大財了。
「打開看看。」
對于金銀珠寶這類東西,也先其實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他是個徹徹底底的不世梟雄,目標始終放在逐鹿中原上面。
只要能拿下中原花花世界,這些東西還不是蒙古人的囊中之物?
伴隨著也先的一聲令下,幾名蒙古士兵打開了馬車上的木箱,里面的金銀珠寶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迷人的光芒,讓沒見識過好東西的蒙古將士給看傻一片。
不過也先很快就回過神來,把目光放在了其中一件團龍袍上面。這是皇太後孫氏擔心朱祁鎮會在草原上受凍,提前幫他準備的御寒衣裘。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種母子之間的感情,可能是皇家為所不多的親情。
除了御寒衣物外,其中有一些首飾讓朱祁鎮看到後,呆呆的立在原地,他認出來這是自己皇後的珍寶飾物!
朱祁鎮震驚的原因,並不在于皇後首飾本身,而是他意識到朝廷交納給蒙古的贖金,沒有出自于國庫,它們來自于後宮。
更進一步說,朝廷沒有答應瓦刺交納贖金的條件,自己處在被群臣拋棄的邊緣!
朱祁鎮皇帝當的不怎麼樣,仗更是打的不怎麼樣,但對于帝王心術御下之道,確確實實達到了爐火純青的造詣。否則也不可能在歷史上被囚禁七年之後,還能依托南宮之變搶了自己兒子的皇位復闢。
如果說之前朱祁鎮僅僅是戰敗後懦弱,那麼現在的他內心出現了一種深深的恐慌!
一旦自己被朝臣拋棄,沒有了皇帝身份庇護,那麼在瓦刺手中將失去任何價值,下場可想而知。
感受到了致命危機,骨氣、尊嚴、威儀等等東西,都將被朱祁鎮給拋之腦後。
「這件衣服看著不錯,陛下賞賜給外臣如何?」
太師也先隨手拿起了那件孫太後準備的團龍袍,朝著明英宗朱祁鎮問了一句。
龍袍代表著什麼,天下人盡皆知,也先正在一步步的試探朱祁鎮底線,試圖讓這個大明皇帝徹底臣服于自己。
「太師要是喜歡,盡管拿去就好!」
讓也先萬萬沒想到的是,朱祁鎮居然連絲毫的猶豫都沒有,臉上還帶著一種賠笑答應了。
「好,好,那外臣就謝過陛下賞賜,哈哈!」
手中拿著這件團龍袍,太師也先發出豪邁的笑聲踱步離去,他已經意識到朱祁鎮的轉變。
從這一刻開始,再也沒有高高在上的大明天子!
另外一邊的沉憶辰,攜帶著從萬全左衛倉等四個邊堡武備庫,搶奪回來的糧草兵器,浩浩蕩蕩的返回了懷來城。
見到沉憶辰率領大軍凱旋歸來,留守在懷來城的將士們總算是松了一口氣。畢竟親征軍大敗後倉皇逃命的模樣,實在太過于丟人現眼,除了沉憶辰恐怕整個大明,沒有誰敢用這樣的士兵去反攻強大的蒙古敵軍。
事實證明沉提督高瞻遠矚,更證明的大明親征軍,並不是一群喪家之犬!
「明軍威武!」
面對得勝歸來的袍澤,留守在懷來城的衛所軍將士們,高呼著屬于明軍的戰號,來慶祝這一場反擊的勝利。
「明軍威武!」
同樣的呼喊聲從親征軍將士嘴中喊出,他們終于抬起頭站在袍澤弟兄的面前,用鐵與血捍衛了屬于自己的尊嚴!
震天的呼聲傳遞到了成國公的營帳,他用著虛弱語氣朝著身邊的副將薛綬問道︰「是儀兒跟向北歸來了嗎?」
「是,沉提督跟朱指揮僉事,率領著親征軍將士攻下四座衛城,並且奪回了糧草器械。」
「好,青出于藍勝于藍!」
成國公朱勇此刻心中,有著一股無法形容的欣慰,親征軍在自己手上被蒙古鐵騎給打敗,卻在自己兒子手中戰勝了強大的敵人。
將門虎子,莫過于此!
歡呼結束之後,沉憶辰就立馬來到了自己營帳,準備接下來全軍撤往京師的事宜。
見到沉憶辰進來,卞和拿起一份文書說道︰「東主,這是向朝廷請求入京的奏章,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紕漏?」
「卞先生辦事我放心。」
沉憶辰並沒有接過奏章細看,而是直接拿起了桌上的提督大印蓋了上去,然後囑咐蒼火頭道︰「快馬加鞭把這封奏章送往京師,我們必須在這幾日就要撤退,否則蒙古大軍休整完畢,想走就沒那麼容易。」
土木堡一戰,幾十萬明軍的裝備物資,盡皆落入太師也先手中。
要知道一漢當五胡的前提,是兵強馬壯加上裝備碾壓,到了唐朝時期就只能一漢打三個突厥。宋朝時期異族掌控了養馬地跟金屬冶煉技術,西夏出現了鐵鷂子這樣的重騎兵,金國同樣擁有了鐵浮屠這樣的重步兵,想要再取得碾壓優勢就變得困難無比。
後世有一位偉人說過,戰略上可以藐視敵人,戰術上卻要重視敵人。
太師也先時代的蒙古鐵騎絕對不是什麼弱者,有了明朝精銳裝備加持之後,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
還不快速撤退,就得重現當日斷後的場景,太師也先吃過一次虧,勢必不會讓沉憶辰「逃月兌」第二次。
正統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恐慌的陰雲依舊籠罩著京師,甚至絲毫不弱于土木堡戰敗的消息傳遞回來的那日。
能成為京官的大臣,無一不是官員中的佼佼者,對于大勢有著基本的判斷。按照時間推算,現在蒙古韃虜已經從大戰中休整過來,很快便會發動更加 烈的進攻。
相比較之下,京師的防守卻跟前幾日沒有多大區別。
畢竟以古代的通行效率,不說征調南方衛所士兵馳援,單單就號召山東河南等地兵馬勤王,最快速度沒有十天半個月恐怕都無法抵達京師。
相反蒙古鐵騎與京師的直線距離不過百里,騎馬強行軍一日便可兵臨城下,到那時候拿什麼去防守?
就在滿朝文武惶惶不可終日的節點,一封從懷來城傳遞來的奏章,讓他們喜出望外。
卞和書寫的奏章,詳細的奏報了沉憶辰率領馳援軍這些時日的行動,包括為親征軍殿後以及反攻奪下了被蒙古人佔領的四座邊堡。
馳援軍的勝利,仿佛為京師陰霾密布的天空,照射進來了一抹曙光。
大明北境,總算還有一支可戰之兵!
但是奏章最後面沉憶辰的請求,卻讓孫太後跟郕王朱祁玉感到一種莫名警覺,既然馳援軍能戰勝蒙古人,為何還要奏請駐防京師?
要知道當初沉憶辰僅僅率領著幾萬人在大沽海防口登陸,就足以讓朝廷感到威脅,現在他收攏潰敗的親征軍,加上馳援的遼東軍後,手下兵馬足足有十萬之多。
這支大軍入駐京師,要是沉憶辰真有反心,那麼以目前朝廷掌控的兵馬,恐怕毫無還手之力!
某種意義上來說,沉憶辰現在對于朝廷的威脅,在孫太後眼中比蒙古人更大。
華蓋殿內,郕王朱祁玉跟皇太後孫氏,依舊一左一右的坐在龍椅兩旁。那面曾經撤下的珠簾,此刻也重新擺放到位,孫太後明白想要拯救自己的兒子回來,必須垂簾听政。
「諸位卿家,對于沉提督駐防京師的請求,你們有何看法?」
很多時候真是實力決定一切,當沉憶辰掌控十萬大軍之後,孫太後對于他的稱呼,都由之前的直呼其名,改為了官職沉提督。
「臣不建議沉提督率軍駐防京師!」
幾乎就是在孫太後話音落下的瞬間,一直奉行明哲保身的禮部尚書胡,罕見的站了出來堅定表達自己態度。
他身為四朝元老,以及明宣宗的托孤五大臣之一。英國公張輔土木堡陣亡之後,胡就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孤臣,此刻若再不站出來成為中流砥柱,滿朝文武誰還能匡扶社稷?
「大宗伯,沉提督率兵勞師遠征,接連又與韃虜展開了幾場大戰,不讓他們赴京休整防守,接下來該如何抵擋鐵騎兵鋒?」
閣臣高穀同樣沒有忘記當年楊溥的囑托,沉憶辰如果能匡扶社稷成為大明擎天之柱,那為了天下蒼生萬民,送他權傾朝野又何妨?
事實證明無論是治水平叛,還是今日領軍赴京勤王,沉憶辰始終在扶危定傾。
豈能因為區區忌憚,便視家國天下為不顧,寒了忠臣之心?
「沉提督既然能大勝韃虜,那麼以他統帥的十萬兵馬,依托邊堡衛城防守,定能擋住蒙古瓦刺的兵鋒,何需來到京師駐防?」
胡義正言辭的反駁著,其實背後的原因眾大臣心里面都清楚,國難之際放沉憶辰十萬大軍入京,這個江山以後還姓不姓朱,恐怕都不一定了。
「宣大除了兩座孤城,以及寥寥無幾的土堡外,還哪有什麼堡壘衛城依托。靠著懷來城這三尺之地,十萬大軍在塞外面對蒙古鐵騎,與野戰何異?」
高穀同樣不甘示弱,莫須有的忌憚就讓十萬大軍不得入城,那簡直就是在自毀長城。一旦沉憶辰率領的兵馬崩潰,京師再無兵可守,要把這個大明江山讓給蒙古韃虜嗎?
閣部大臣在朝廷上激烈爭吵,讓其他文武大臣面面相覷不敢接話,甚至坐在御台之上的郕王跟孫太後,此刻都不好多說什麼。
對領軍主帥的不信任,你可以借助朝臣的嘴說出來,卻萬萬不能由當權者自己說出。
真到了這個地步,就相當于圖窮匕見,再無轉圜余地。
就好比明代宗朱祁玉,對于掌兵的于謙整整忌憚了八年,瀕死之際听到外面朝鐘響起,第一反應是于謙篡位。可在這八年的君臣相處期間,朱祁玉卻對于謙尊重無比,某種意義上都能稱得上是討好。
這才是一名合格政治人物應有表現,擁有著帝王猜疑本性,忌憚權臣卻不流露出來,從其他方面徐徐限制其權力,最終達成「杯酒釋兵權」。
就在兩部大臣各執一詞,據理力爭的時候,殿外傳令的太監,卻喊出了一聲讓殿內群臣震驚無比的話語。
「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