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弟兄听令,隨本將退守奉天殿!」
面對沉憶辰一百八十度轉彎,韓良安瞬間就明白了對方的意圖。確實按照這種局勢繼續在左翼門抵擋下去,不等外面的騰驤四衛攻進來,己方將士們在太後權威下,怕是紛紛舉手投降。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不管怎麼說景泰帝朱祁玉終究還是大明天子,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性不容置疑。
哪怕依舊處于劣勢,總比現在不戰而降強!
听到沉憶辰跟直屬上官的號令,侍衛上直軍紛紛朝著奉天大殿的方向退去,意味著紫禁城最後一道防線失守。
要知道奉天大殿跟左翼門的直線距離不到一千米,殿外長廊上朝會的官員,已經能目視戰場情形的變化。當看到一眾守門禁衛如同潮水一般涌過來,他們立馬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兵敗如山倒……
一股恐慌情緒瞬間蔓延開來,站在殿外的低品階京官,開始無視監察御史的督管,蜂擁朝著殿內方向涌去。以免外面兩軍交戰兵荒馬亂的情況下,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情況發生。
見到這種局面,右都御史楊善的臉上,閃現過一抹壓制不住的喜色。自己冒著風險下注太上皇這步棋沒走錯,宮變的速度跟果斷,有些超乎了楊善對于朱祁鎮能力膽識的認知。
看來人只有被逼到了絕境,才會爆發出潛力。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再順勢推舟一般,徹底瓦解奉天殿內文武百官對當今皇帝的效忠。只見楊善在眾人一片慌亂之中,跨步站在中庭朝著龍椅上的朱祁玉稟告道︰「陛下,沉中堂率領的侍衛上直軍一片潰敗,刀劍無眼還請早做決斷!」
「早做決斷」四字背後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如同當初蒙古大軍即將要兵臨城下,勸戒景泰帝朱祁玉棄守京師隱喻一模一樣。
那就是皇帝你趕緊跑路吧!
問題是當初蒙古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朱祁玉哪怕就是棄守京師放棄北方半壁江山,他依舊還能依托兩京之一的南京順天府苟延殘喘。
如果勵精圖治緩過這口氣來,配合靖遠伯王驥的南征軍,以及北方各布政司的衛所軍,未必沒有機會北伐光復河山。
現在的朱祁玉要是跑了,他沒有了皇帝身份作為倚仗,絕對沒有任何翻盤的可能性,連當初下落不明的建文帝都不如,只會在史書上面貼上妄圖篡位的亂臣賊子的標簽!
右都御史楊善的意思,不僅僅是朱祁玉懂,奉天殿內這群坐鎮中樞幾十年的老狐狸,誰還听不出背後的那套潛台詞?
不管宮外還有多少效忠于朱祁玉的兵馬,只要宮中禁軍戰場分出了勝負,誰坐上了奉天殿的這把龍椅,誰就將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景泰帝就目前形式來看大勢已去,是時候該「投靠舊主」,順應天命了。
同時要能說動景泰帝朱祁玉主動跑路或者投降,或多或少還能在宮變中沾點功勞,日後太上皇登基犒勞有功之臣分點湯喝喝。
于是乎吏部侍郎趙新當即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稟告道︰「陛下乃萬金之體,容不得分毫閃失,還請暫且退朝避開兵鋒!」
「臣附議少冢宰之言!」
戶部侍郎趙倫同時表明了態度,他們這群六部副官跟主官處境不同,正好處于不上不下的位置。沒有特殊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想要更進一步只能靠獲取通天功勞,復闢之功無疑就包含其中。
幾位六部級別大臣出來勸說,讓景泰帝朱祁玉內心簡直是又驚又怒,他畢竟登基繼位還不到一年,哪怕在執政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成長,依舊做不到那種運籌帷幄的沉穩跟自信。
換源app
此等情形下朱祁玉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只能把目光看向諸如于謙、陳循這樣的閣部大臣。畢竟他們才是大明官場的核心重臣,一言一行代表著整個朝廷的風向跟立場。
只是面對朱祁玉「求助」的目光,閣部大臣個個臉色嚴峻,沒有誰首先站出來表態。原因就在這群人幾乎全部是宣宗、正統兩朝提拔,于情于理朱瞻基、朱祁鎮兩父子對他們而言有著君臣大義。
家國危難之際,他們不願讓帝系月兌離宣宗一脈,于是乎孫太後最初召喚的襄王朱瞻墡被否決,兵臨城下又不可能讓年僅兩歲朱見深主事,這才退而求其次共同推選了郕王朱祁玉。
禪位詔書頒布之後,加之誰也不知道朱祁鎮還能不能從瓦剌活著回來,這才讓皇太後跟群臣徹底拋棄了明英宗,把目標放在了皇太子朱見深身上。
只要帝系法統能重回朱祁鎮一脈,朱祁鎮安心當個太上皇享受天倫之樂,也不是不可以。
結果現在太上皇朱祁鎮率兵馬上就要打進來了,加之朱祁玉借助朝臣拜見封鎖南宮,以及最近沸沸揚揚的金刀桉,準備進一步朝太上皇下手,這就讓本已經不滿跟同情的群臣,心中生出了念想。
新君才登基一年,就一步步的壓迫封鎖太上皇,按照這個架勢下去朱見深的皇太子之位又豈能坐穩,最終帝系還能回到朱祁鎮一脈嗎?
要知道朱祁玉即位達成的政治妥協跟先決條件,是確保皇太子朱見深未來繼承大統,如果先決條件沒有辦法繼續遵守,後面的一系列擁戴跟效忠,就成為空中樓閣。
哪怕于謙這樣忠于社稷的大臣,此刻都開始猶豫到底是繼續擁護新君朱祁玉,還是避免一場更大的兵災,讓皇權平穩過渡到太上皇朱祁鎮身上。
畢竟滿朝文武沒有沉憶辰那樣的上帝視角,不可能知道明英宗朱祁鎮復闢即位之後的所作所為,將掀起一場堪稱腥風血雨的政治清算跟迫害,包括于謙在內的眾多挽狂瀾于既倒的忠良功臣大肆清洗。
外在更是為瓦剌也先立祠,帶著一種對蒙古的莫名好感,輕信喀喇沁部首領孛來,直接丟失了中原王朝對于西域最重要的一條通道河西走廊。
戰略要地的丟失,從此大明再也無法重現漢唐榮光,成為了大一統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另外對于女真三部堪稱胡鬧的羈縻政策,再度導致建州女真部一家獨大,埋下了明末亡國的隱患。
這些歷史文武群臣們不知道,他們的記憶中太上皇朱祁鎮,依舊是那個意氣風發,充斥著銳意進取精神的少年英主。絲毫沒意識到土木堡之變跟北狩生涯期間朱祁鎮種種舉動,早就變成了一個貪生怕死、心理扭曲的小人!
朱祁鎮復闢的目標,不是為了重振大明榮光,洗刷土木堡之變的恥辱。他只想要復仇這些「背叛」過自己的臣子,肆意報復那些從道不從君的社稷英雄。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了雜亂的腳步聲,長廊上甚至出現了侍衛上直軍的身影,現在景泰帝朱祁玉就算想走,恐怕也難以逃出生天。
見到大局已定,奉天殿內的會昌伯孫忠,懶得繼續再裝下去,出列開口道︰「還望陛下為了天下社稷著想,早做決斷!」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不是勸朱祁玉跑路,相當于直白告訴對方,局勢無力回天早早投降為好。至少廢帝之後還有著郕王的名號,說不定太上皇顧忌名聲跟看在手足的份上,還能苟且一條性命活下去。
頑抗到底,恐怕會死于亂兵之中。
會昌伯孫忠的表態,不僅僅是代表著外戚,還代表著朝堂中老牌勛戚。
文官集團很多人畢竟吃到了擁戴的紅利,加之官員群體是不斷變動的,靠著科舉制度能選拔出自己班底跟心月復。勛戚集團與國同休,只要活著就不存在什麼退休告仕的可能性,朱祁玉只能不斷打壓才能騰出空間,來扶植忠于自己的新貴上位。
比如一步封侯的武清候石亨,以及昌平侯楊洪等人。
勛戚的不滿跟怨恨相比較文官集團更大,會昌伯孫忠表態後很快就有數名勛戚跟進,頗有一種大廈將傾的覆滅感。
有了勛戚開路,這下會昌伯一脈的黨羽,工部尚書陳恭就沒必要藏著掖著,同樣拱手奏稟道︰「陛下,騰驤四衛即刻就要殺到,還請從偏殿速速撤離!」
工部尚書陳恭終究沒有勛戚的底氣,說話還是要委婉一些,不過他的進言意味著文官集團閣部級別高官,已經把效忠的對象轉換為了太上皇朱祁鎮,景泰帝朱祁玉在滿朝文武中,彰顯出一副「眾叛親離」的場景。
面對這種場景,景泰帝朱祁玉呆呆的坐在龍椅上,已經不知道自己還能信任何人,下意識的把目光放在了身旁的內官監掌印成敬身上。
看著朱祁玉這麼一副失神落魄的模樣,成敬眼神之中飽含著淚光,誰能想到登基為帝最終變成了一場無妄之災?
「陛下,無論怎樣,奴婢將誓死跟隨!」
不管成敬曾經有過怎樣的功名,這幾十年下來他終究只是一個宦官而已,前朝大事特別是這種涉及到皇權斗爭,他有心無力能做的事情不多,唯有以命相報這麼多年景泰帝朱祁玉對自己的照顧。
听著成敬的話語,景泰帝朱祁玉的嘴角突然出現了一縷苦笑,就這麼一瞬間他突然有些理解了皇兄當初在土木堡的處境,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恐怕也只有王振陪伴在他身旁了吧。
同樣站在御座下見到這一幕場景的于謙,他終于按捺住了內心的理性抉擇,哪怕順利過渡帝位是對天下萬民最好的方式,可人終究不是冷血無情的動物。
朱祁玉國難當頭登上帝位,身為救時之君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應該淪落到如此場景。于謙不想把皇權斗爭給擴大化,致使如同靖難那樣九州大地處處烽火,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如同成敬那樣,最後時刻守在景泰帝朱祁玉身旁從容赴死。
于是乎在殿內群臣一片意外目光中,于謙站了出來拱手道︰「臣將陪伴陛下堅守奉天殿!」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明眼人都知道景泰帝朱祁玉這個皇帝到頭,此時還選擇效忠就等同于找死。更別說兵部尚書于謙本就是最初擁戴郕王的重臣,太上皇復闢後大概率會選擇清算,還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
「于少保,朕……」
景泰帝朱祁玉指向于謙,嘴中想要說點什麼,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雖然他給了于謙很大權力,包括提督天下兵馬這種重權,但給的越多心中猜忌就越大。加上于謙忠社稷的本心,注定不會跟君王有過多的阿諛奉承,雙方實際上關系處于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中。
結果沒有想到,這種危難時刻于謙依舊堅定的選擇效忠于自己。
「于少保,亂兵將至,你難道不顧陛下安危嗎?」
成山候王通當即站了出來,向于謙怒斥了一句,實則是色厲內荏。
要知道于謙是京師守衛戰的統帥,救時之臣的身份讓他在軍中跟民間威望極高,兵部尚書加提督天下兵馬的職權,名義上對于各路兵馬都有著管轄權。
騰驤四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叛軍,他們中大多數將士事先甚至不知道太上皇朱祁玉要復闢,完全被皇家權威跟重賞一步步裹挾打到了這里。
朱祁玉要堅持不走或者不降,皇帝身份再加上于謙的威望,不說騰驤四衛會出現什麼解甲倒戈的場景,至少會極大的影響軍心。
成山候王通當然不可能明言說出自己心中本意,只能借助皇帝安危這種道德制高點向于謙施壓,希望對方能綏靖妥協。
但就在他這句話音落下,還沒等于謙回答的時候,一道渾厚的聲音從殿門方向傳來︰「妄言陛下離宮者,立斬!」
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沉憶辰手提三尺之劍,緋紅的三品文官袍上沾滿了暗紅色的血污,正帶著滿滿的殺意一步步的走向殿內,目光所及之處無人敢與之對視!
這份氣勢跟威儀,根本就不像是一個三元及第的文官,更像黃沙百戰的將軍歸來。
京師守衛戰于謙當了救時之臣,現在該輪到沉憶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