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鄴城的人們享受勝利的喜悅,自然是越多越好。
不僅是東市的女奴貿易,隨後的三天里,鄴城還進行了珍奇異貨的發賣。
各種不常見的商品,又一次在在商鋪里看到。
此等盛世,幾乎只有當年晉武帝太康年間才有過的景象。
整個三年的冬天,鄴城的人們都是沉浸在喜悅和滿足中。
冬,十一月。
鄴城,南郊。
數千甲冑齊全的羽林軍全都嚴陣以待。
已經做好了隨時開拔出發的準備。
一輛異常寬大的馬車中,劉預正在進行離開之前的最後叮囑。
公孫盛、華琇等人都在盡心的听著。
劉預馬上就要前往長安。
他將要在那里召見關中及益州的氐羌各部首領。
在收服了這些氐羌各部之後,劉預就決定進一步把他們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漢朝的時候,中央政權對于他們都是施行非常放任。
其下的土地人口都是處于很少管理的狀態。
東漢朝廷每一次派駐官員,想要管理氐羌各部的時候,總是會鬧出各種的亂子。
甚至于,整個東漢都是對于氐羌各部戰爭不斷。
「朕這一次去長安,至少要三個月,到時候有什麼軍情事務,就全部托付給二位了。」
劉預最後,又是對公孫盛和華琇二人囑咐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保鄴城的平安。」公孫盛立刻說道。
劉預委任他為監鄴城軍事,負責整個鄴城的防務。
「陛下,氐羌素來反復無常,此去長安,希望陛下勿要急躁,收服他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
華琇也是出言勸諫道。
一般來說,作為皇帝很少離開京城。
因為會導致朝廷無法及時處理一些重大事情。
但是,劉預的權力怎麼可能輕易被束縛在鄴城。
所以華琇等人雖然不願意劉預去長安,可也沒有辦法阻止。
「氐羌各部勢力逐漸壯大,苟晞等人雖然帶去了寧州數萬人,可是大部分還是留在了關中秦州一帶。」
劉預繼續說道。
「若是不能收復他們,這些羌人早晚會重新反復,一旦做回賊寇,可就難有好的機會了。」
華琇擔心皇帝離開,害怕有什麼變故。
畢竟,皇太子年幼,根基不穩。
一旦有事情,很是麻煩。
「那臣望陛下達成所願!」
華琇想了一想,最後還是把內心中的想法壓制了下來。
劉預率領的羽林禁軍,總共有一萬多人。
隨行的官員也都是習慣了車馬。
所以,隊伍的行進速度很快。
並沒有用了多久,就抵達了長安。
此時,長安城外已經是白雪皚皚。
因為皇帝的到來,整個城中都是干淨整潔異常。
往日里胡漢商旅往來的街道上,也都是施行了戒嚴。
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驛館里,不得隨意上街走動。
「長安,總算是恢復了一些生氣啊。」
劉預望著整潔的街道,雖然沒有什麼人,但是裊裊升起的炊煙,還是顯示了生機。
「幸賴陛下,關中百姓流離四處,都已經開始回遷了。」雍州刺史劉演笑著說道。
「如今光是長安城中,就已經有了三萬戶人口,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有當年盛世之景了。」
劉演最後又是一記恭維。
「哈哈,才三萬戶人,別說是和當年昭宣盛景時候想比了,就算是和前晉時候想比,也遠遠不如太康年間的情況。」
劉預倒是沒有被這話唬住。
偌大的一個長安城,才區區三萬戶人家。
而且,這三萬戶人還有許多都是駐軍的府兵戶。
這些府兵的職田,就在長安城外的近郊。
若是把這些人派出去,那長安人口更少了。
「陛下英明,肯定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復往昔盛景了。」
司州刺史劉演說道。
劉預隨後又是跟他詢問了一些長安城內的雜事。
一邊說著,一邊就到了要召見各氐羌部首領的時辰了。
「陛下,時辰差不多了,是不是傳召那些氐羌酋長?」
「嗯,那就開始吧。」
劉預點點頭。
隨著一聲聲的鼓聲。
早就已經是在行宮外布置好的宮廷樂隊,立刻開始了吹拉彈唱。
這些音樂,可不是隨便演奏的。
而是傳承自宗周的周禮雅樂。
天子召見藩屬諸侯,必須要用專門的禮儀和音樂。
那些胡人夷狄可能不懂,但是在場的士人官吏們,可都是通曉的。
若是禮數不到的話,不僅要損害天子的威儀,還會損害朝廷的法度。
隨著雅樂的進行。
上百名穿著漢室冠服的氐羌各部首領,都是一個個魚貫而入。
沿著宮門兩側的甬道,來到了大殿的正前方。
在幾百名冷峻威嚴的羽林衛注視下,這些曾經在西陲邊境上桀驁不馴的各部首領。
全都是緊張了起來。
如此威嚴肅穆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是從心底被震懾住了。
劉預居高臨下,把這一切盡收眼底。
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當年周王朝定禮樂,是多麼的英明,多麼的務實啊。
這些禮制、雅樂絕對不是無用的花架子。
只需要看看眼前的這些氐羌首領,一個個都已經被從心神上震懾住了。,
就可以想見,當年宗周封疆的時候,其文化上的強勢,對于當時的蠻夷是多麼的震撼。
「古人誠不欺我!」
劉預不禁輕聲感嘆一句。
經過小半天的禮制下來,所有的氐羌各部首領都是服帖的很。
哪怕是再豪橫的人,也絕對不敢在此等場合造次。
當禮制的流程結束,剩下的就是要按照劉預的套路走了。
「朕召你們前來,你們可知道為什麼?」
此時,已經是在大殿內進行朝會。
劉預向下面的各部首領問道。
「陛下天威,我等西陲野人,哪里能猜測道啊。」
一名坐在前排的氐人首領答道。
此人是仇池部的首領楊難敵。
「楊難敵,你是大族子弟,治下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你可知道?」
劉預一看楊難敵答話,就知道自己安排的托開始配合了。
他便又問道。
「臣自然是知道。」楊難敵答道。
隨後,楊難敵就把自己部眾土地和丁口的數量數了一遍。
劉預滿意的點點頭,繼續問道。
「那朕問你,將來你老邁了,將會由何人繼承部眾和土地?」
楊難敵一听,先是換上一副很自豪的表情,然後說道。
「回陛下,臣有十六個兒子。」
「一個個都是勇敢強力,不管是誰繼承,都是一個好手。」
很顯然,楊難敵並沒有直接明確的繼承人。
其余的氐羌各部首領聞言,也都是同樣點頭。
很顯然,大部分的氐羌首領,根本沒有什麼明確的繼承人。
或者說,在場的許多部落首領,根本就決定不了將來由誰繼承自己的遺產。
他們的兒子、兄弟和佷子背後都各有勢力。
一旦身死,總會少不了一番爭搶的。
到那時候,他們都已經嗝屁,又怎麼管。
「哈哈,那朕問你,若讓你最中意的兒子,將來繼承部眾和官職,你覺得可以實現嗎?」劉預問道。
「恐怕很難啊。」楊難敵繼續說道。
「臣的幾個兒子,都是有才干,不給他們機會施展能力的話,只怕會出亂子啊。」
氐羌各部爭搶首領,幾乎就沒有不出亂子的。
「要是朕有辦法,讓你的意願得到保證,你覺得怎麼樣?」劉預問道。
「陛下,真的有辦法嗎?」楊難敵一副驚喜的模樣。
劉預一看,不禁有些皺眉。
這個楊難敵,演技實在太差!
不僅僅是演技差,表情浮夸。
甚至于,這話接的過程中,都已經有了遺漏了。
按照原本的劇本,他還不能說這話的。
不過,事情已經這樣了,劉預只能繼續往下說了。
「那是自然」
「難道朕的話,你還不相信嗎?」
楊難敵聞言,立刻就是離席叩謝。
「不知道陛下有辦法?」
「朕早就听說,你們不僅各部之間有爭端,而且部落之內也往往紛爭不斷。」
劉預輕咳一聲。
然後繼續說道。
「所謂的根本願意,無非就是兩條。」
「一個就是各部地盤劃分不明確,農田牧場胡亂劃分,時間一長,就會有誤會。」
「再一個就是是部落之中長幼尊卑秩序不行!」
底下的一眾氐羌首領聞言,都是一個個若有所思。
有幾個聰明人,都已經明白了皇帝話中含義了。
他們不禁在心中暗暗冷笑。
這個漢人皇帝,果然還是一樣的野心。
提出所謂的問題,肯定就要是直接管轄他們部眾和土地。
當年的漢魏晉都想做的事情,他們怎麼可能輕易的答應。
不過,還是有些沒有想明白。
他們依舊在等著劉預接下來的話。
「所以,朕此次找你們來,就是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兩個問題。」
「朕打算派出專門的官吏,替你們勘定山川輿圖,劃分各部的土地,明確界限。」
「給勘定的部族授予封冊鐵卷,只要是持鐵者,全都受到大漢的保護。」
「不論是征戰,還是復仇,都不會允許侵吞土地和部眾。」
此話一出,一些勢力弱小的部族首領,立刻就是笑逐顏開起來。
氐羌各部之間,相互攻殺兼並從沒有停止過。
弱肉強食,在這片土地是最為常見。
若是能得到這樣的土地封冊,那就是獲得了漢軍的保護啊。
對于小的部族來說,再也不怕大部族的攻擊和兼並了。
就算是遭受了損失,也絕對不會落到被徹底吞並的境地。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五胡之血時代更新,第574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