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漢軍府兵嚴格繼任律令,導致有大量的軍府兵子弟沒有機會成為正兵,只能苦苦的等待機會。
也是這個原因,董平在洛陽的募兵很快就是收到了成果。
「實在想不到啊!」
劉預看著手中的奏報,心中不住的感嘆。
「這才短短的三個月,就已經募集了十二軍的士卒。」
「足足有兩萬人的精壯,之前竟然全都淪為輔兵或者市井,實在是太可惜了。」
在這份奏報上,董平相信回報了在洛陽的募兵情況。
募集的士兵,基本都是軍府兵治下的輔兵,要不就是城市中的市井平民。
這些人都經過了嚴格的選拔,凡是被選中的人,都是絲毫不差于軍府兵正兵的人。
「陛下,如今朝廷開疆拓土,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因此封侯拜將,全都是陛下賞罰得當,這才引得民間忠義之士盡數來效力啊。」
旁邊的公孫盛笑著說道。
這個在洛陽募兵的辦法,就是他幫助具體操作的。
此等功勞,他是與有榮焉。
「洛陽的募兵這麼快就足夠了,那樣的話,關中、荊州的安危基本就是有了保障了。」
劉預滿意的說道。
洛陽的這一支常備軍,只要編練完畢,就可以隨時應對周圍的突發情況。
「如今看,還是淮南的情況為先吧。」
「陛下,傳給各州軍府的調令,都已經完畢了,至多一個月,就可以大軍集結。」公孫盛說道。
「嗯,非常好。」
劉預點點頭,然後繼續說道。
「江東的司馬睿,最近正在鬧著要退位給他兒子繼承皇位,整個江東朝野都是雞飛狗跳,跟本無暇顧及淮南,只要大軍一亮出旗幟,恐怕就能傳檄而定了。」
對于這個情況,劉預還是有幾分小期待的。
淮南聚集了大量的北方流民。
這些流民本身,都是極其渴望回到家園的。
只不過,受制于當地晉室官員軍隊的約束,很難月兌離管束。
要是漢軍揮師南下,渡過淮水,那麼情況就會大為改變。
這些北方流民,大部分都會成為漢軍的潛在助力。
「奪取淮南,輕而易舉,難得問題卻是在後面。」公孫盛說道。
「且不說攻略淮南需要的糧食輜重消耗,就是淮南數以萬戶的流民,就全要仰仗陛下給予口糧了。」
劉預听到這個問題,也是陷入了思考中。
今年淮南遭遇的大旱,大半個淮水都是消退了。
至于淮南的農田,自然也是幾乎絕產。
本來就基本沒有余糧儲備的流民們,肯定是要餓肚子了。
要是沒有漢軍即將南下的消息,這些淮南江北的流民們,就會自願或者被迫向南繼續逃亡。
南方的江東,可是世家大族和江東土豪的天下。
這些勢力單薄,一盤散沙的流民只要去了江東,必然會淪為他們奴僕和部曲。
絕望的情況下,這是他們唯一的一條生存路。
不過,如今卻是不同了,劉預馬上就要派兵南下攻取淮南。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中的人就可以有擺月兌晉室官吏的壓榨了。
「這些流民,不,不僅僅是這些流民,其實所有的人,都是真正的財富。」
劉預听到公孫盛的顧慮,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緩緩的說道。
「只要能把這些流民,真正的轉化為大漢的子民,撥付一些糧草,又是算的了什麼。」
「可是,陛下難道不知道,如今府庫的糧草,除了防備邊塞戰事的儲備,基本是沒有太多了,那要如何再籌措多余的糧食呢?」公孫盛問道。
「呵呵,你真覺得,這是糧食不夠的問題嗎?」劉預笑道。
「那是自然,朝廷府庫中的糧食不富裕,難道不是糧食不夠嗎?」公孫盛疑惑道。
「你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劉預神秘一笑。
「臣愚鈍了,還是陛下明言吧。」公孫盛沒有什麼玩字謎游戲的心情。
「這兩年天下基本太平,又沒有太多的大災,少有的一些災荒,也都是挨過去了,如此的情況下,怎麼可能缺了幾萬戶流民的口糧。」劉預說道。
「可是,糧庫里面的儲備真的已經不多了。」公孫盛說著,從桌案上取出大司農的奏表說道。
「朕不用看那個東西,我想要說的糧食,現在也不再糧庫里面。」
「不在糧庫里面,那是在哪里?」公孫盛問道。
「這糧食,不再小民的家中,也不在朕的府庫中,你說,那還能在哪里?」劉預說道。
「啊,陳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豪族大姓家中肯定有存糧。」
「何止是有存糧,簡直不要太多。」
劉預心想,自己之前也是想的太簡單了。
總想著,天下戰亂十多年,總共不過安穩了三五年。
就算是那些豪強大族,家中日子肯定是緊緊巴巴。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啊。
劉預新設立的‘繡衣使軍’接二連三的回報,根據他們的調查。
如今各州郡的豪強大姓家中,又已經是滿滿當當了。
許多豪強大族糧食甚至已經是多余到可以釀酒了。
要知道,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
在如今的大漢,可是嚴格控制釀酒的。
普通的酒水,只有到專營的市集才能買到。
民間釀造的果子酒等除外,所有的酒都是征收高額的稅賦。
這麼一手‘刮地皮’的辦法,還是劉預從後世‘富宋’學來的。
把一切能收稅的玩意兒,都是盡可能的收稅。
這樣就能營造出一副‘富庶景象’了。
「陛下,臣覺得,這些世家大族的根本就是糧食和土地了,不知道再動他們的糧食,又要如何應對可能的情況呢?」
公孫盛有些為難的勸諫道。
他覺得,自己已經猜到了劉預的意圖了。
既然豪強大族家中有糧食。
那就是去搶來好了。
就如同當年收拾那些不肯合作的豪強一樣,隨意安插個罪名,就能抄家了。
不過,這個抄家一時爽,隨後引發的‘兔死狐悲’的效應,可是相當的棘手的。
現在,外面可沒有什麼凶殘的‘胡虜’,來吸引仇恨了。
一旦有什麼不滿,那都是全吐到劉預的頭上的。
「哈哈哈,先生,你這是想到哪里去了。」
劉預頓時就是一陣失笑。
「難道是臣說錯了嗎?」
「朕可沒有打算去搶掠豪強富商,只不過是想要他們主動獻出來。」劉預說道。
「主動獻出來?」
公孫盛一听,頓時大搖其頭。
「陛下,臣覺得,讓他們主動獻出來的可能性,還不如直接去搶來的方便。」
他對于那些世家豪強的嘴臉可是非常清楚的。
別看一個個都是滿口的忠孝仁義,其實肚子里都是錙銖必較的利益。
「你我君臣,說的話倒像是一對強盜呢。」
劉預心情顯然很好。
「其實,朕的辦法很簡單。」
「這些世家豪強手中有糧有錢,也可以算是有人,可是有一樣東西,卻只有朕的手中有。」
「陛下說的是什麼東西?」
「那就是官職!」劉預說道。
公孫盛眉頭一皺,頓時覺得不太靠譜。
「陛下,賣官蠰爵可是治國的大忌啊!當年桓靈二帝,就是各種賣官斂財導致的民心盡失啊。」
「雖然說,那些賣官的錢很多都用在了平定西涼羌亂上,可是賣官蠰爵的名頭一開,那就是貽害無窮啊。」
公孫盛說的情況,劉預也是有多了解的。
當年東漢的桓靈二帝,都是面臨世家大族逐漸強橫的時代。
納稅的平民百姓越來越窮,朝廷自然也是越來越窮。
可是需要花錢的邊患軍事開支卻是越來越多。
就算是這種情況下,皇帝開啟了賣官的門路,也直接被噴的狗血淋頭。
「哈哈,這個情況,朕自然是知道的。」
「不過,此等情況,卻是要看如何操作呢。」
「同樣是賣官,把官職賣給寒門商賈,就大大不同于賣官職給清流世家。」
「你把官職賣給寒門商賈,人們就會說朝廷吃棗藥丸。」
「如果把官職賣給清流世家,人們不僅不會罵,恐怕還會裝作看不見呢。」
「甚至于,還會有人出來說這是‘雅政’。」
劉預對于這個情況的出現,是充滿期待的。
「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把官職賣給世家大族?」
劉預听到後,點點頭,然後繼續說道。
「不錯,朕就是如此想的。」
「所謂今時不同往日,當年桓靈二帝的大漢,朝廷的官員任免錄用,都是操弄在一眾天天品評舉薦的名士手中。」
「而如今的天下,官職的授予,卻是掌握在朕的手中。」
「哪怕是風流名士,不參與科舉,也是沒有什麼出路的。」
「所以,朕才這麼有底氣。」
公孫盛一听,頓時也是來了精神。
「陛下,打算賣什麼官職?」
「不知道是朝中的郎官,還是台閣的文學一類?」
公孫盛說的這些官職,雖然級別不是很高,但是都算皇帝的近臣,有著得天獨厚的尊貴。
「不是什麼郎官,也不是文學。」劉預搖搖頭。
「那陛下打算賣什麼官職。」公孫盛問道。
「刺史!」
「什麼?刺史?!」公孫盛頓時有些懷疑自己听錯了。
「是的,就是刺史,秩為二千石的州刺史!」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 閱讀最新章節。
新為你提供最快的五胡之血時代更新,第597章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