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功名不用渠路多(三)

作者︰破賊校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听到叫喚,對面一人抬起頭,看到了李維,露出驚喜之色。

「竟然想不到在這里遇到七郎。」

來者三人,左邊那位三十多歲,雄壯高大,一把美髯垂落至胸;中間那位最年輕, 二十多歲,長相俊朗,穿著一身斗牛服,讓人側目;右邊那位三十歲左右,相貌端正,個子不高不矮。他正是李維的十三叔。

「十三叔, 你也和朋友來喝酒啊。這位是我的好友陳修陳道之,也是今科應試士子。」李維介紹道。

「陳家小郎君啊。是哦, 今天你們科試考完,出來喝酒解乏?一起,一起,同我們一起。」十三叔豪氣地說道。

「十三叔客氣了。道之,這位是我家族叔,排行十三。」

「哈哈,某姓李名邈,字彥思,原是河間府的通判。蒙許工部鎮守河北時,賞識提攜,舉薦為庶吉士,正在翰林院彝倫館學習。這位是我的好友何仲源(何灌)何大郎和李少易(李簡)李十五郎。」

「何大郎是晉寧督軍王大蟲麾下猛將,這次被舉薦來萬勝陸軍大學孫武學堂進修。李十五郎現在兵部保安司任職。今天正好遇到,便相約一起來喝一杯。七郎,陳家小郎君, 一起吧。」

「好叫十三叔和兩位世叔知曉, 我們也是受道之兄長輩相邀而來的。他們還在雅間里坐著。」

「陳家小郎君的長輩,不知如何稱呼?」

「在下的表舅父張賓老,現居計部右侍郎。」陳修老實答道。

「哦, 原來是賓老先生啊!」何灌恍然道。

陳修驚喜問道︰「何世叔認識在下表舅父?」

「賓老先生做過陝西轉運副使,元符二年,西北興兵,賓老先生奉命解送一批軍資糧草去定邊軍。正好負責押運的正是在下,當時從河東軍調至鄜延路。賓老先生不嫌在下粗鄙,引為好友。即如此,當去拜訪一回。」

說完,何灌轉頭對李簡和李邈詢問道︰「十五郎,李家哥哥,要不要一起去?」

李簡笑道︰「某正協助郭兵部整編保安警隊,預算上正要求著計部這群財神。今日有機會拜會下張侍郎,結下一分人情,求之不得。」

這一席話,讓李維和陳修不由側目。這一位年紀跟自己差不多,說話卻如此得體從容,落落大方。

再看看他身上的斗牛服,想起那些傳說,于是也就是釋然。

听聞官家還在潛邸時, 籠絡了一群部屬, 各個都是一時俊杰。官家即位後, 給這些潛邸舊臣賜下飛魚和斗牛服,以示殊榮。

李邈也不是迂腐之人,當即也答應一起去。

佷兒好友的長輩在,于情于理都要去拜會。

推開雅間門,張康國聞聲一抬頭,看到陳修、李維帶著三個人走了進來,再仔細一看,見到了熟人何灌。

「仲源老弟,想不到在這里相遇。」張康國欣喜地說道。

「賓老先生,一年不見,你是更見風采了!」何灌笑著說道。

互相介紹了一番,張康國和宇文粹中看著李簡,眼楮里閃過異色。他們比李維、陳修知道的更多。

飛魚和斗牛服也不是傳說中那樣,潛邸舊臣人手一件。

飛魚服攏共也就賜下長孫墨離、曾葆華、張叔夜、李芳、于化田、岑猛、薛番子、王稟、高世宣、斛律雄、曹鐸、潘意、高世則十三件,斗牛服不過賜下四十七件。

足見珍貴。所以官民才會如此踴躍熱忱地仿制簡化版的飛魚服和斗牛服。

這兩身衣服穿出去,實在是太有面了。

寒噓一番,張康國問李簡,「少易,郭兵部現在可好?」

西北興兵時,張康國與郭忠孝打過幾次交道。

「不瞞賓老先生,郭大官人現在甚是苦惱,已經向官家請辭了四五回。」李簡搖著頭答道。

無非是許多清流諫官在新官制下被「分流」,心中憋著一團火,不敢找官家和章相的麻煩,就選軟柿子捏。

郭忠孝是郭逵之子,以父蔭補右班殿直入仕,元豐中進士。但大家都知道,這個進士屬于半考半送,水分太大,士林大儒們是不大認的。

現在被驟然擢升到兵部尚書這一要職,被原來那群清流諫官抓到把柄了,玩命地上書彈劾。從資歷尚淺到功績不足,甚至攻擊郭忠孝元豐年間中的進士屬于父功蔭補,當褫奪。

御史台改為都察院,因為初創不久,各級御史缺口很大,一邊加緊從成均大學奉臬院里培訓,一邊從原來御史台御史諫官中甄選。

所以原來御史台還留任了部分諫官,彈劾上書的窗口也沒有關閉。

如此一來,鬧出的動靜很大。氣勢洶洶的樣子讓人不由想起仁宗皇帝年間,群臣彈劾狄青之事。

郭忠孝也惶惶不可安,數次上書請辭。

「听說官家和章相那邊有了定計?」宇文粹中好奇地問道。

「章相稟過官家,請左僕射呂公兼判兵部,郭官人改任兵部左侍郎。這樁公案,算是告一段落。」李簡答道。

也算是個解決辦法。

宇文粹中又忍不住說道︰「听說秘書省行文門下省,要抽調了四十七位諫官,組成五支國情調查隊,分赴荊湖南北路、四川路、廣南東西路,調查各地實情,為這些地方改設郡守做準備?」

「沒錯。」李邈聞聲答道,「某在彝倫館听人說了。人選已經定了下來,彈劾郭兵部最活躍的那群人就在其中。秘書省說,著後天前全部出發。」

眾人在心里憋住笑,有心人都知道,地方州縣實情,秘書省統計局改過來的尚書省國情檢計局和華夏通訊社采訪處,是最靈通不過的。

組建所謂的國情調查隊,還指派一群養尊處優、平日里只動嘴不動手腳的諫官們去執行,明擺著就是官家不爽了,找借口給這些人穿小鞋。

又添了好幾個菜,加了幾壺酒,大家說說笑笑,話語間把各自之間復雜的關系搞清楚了。

張康國和何灌是在西北兵興時認識的。

押運糧草過延州某山谷時,張康國坐騎驚了,要不是何灌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張康國可能就被發瘋亂跑的坐騎載著,一頭沖進清水河。

何灌與李簡相識,是去年何灌回歸河東晉寧軍建制,時常奉命去宋遼邊境關隘-保德縣董家寨接收李簡和劉存義轉交的大批糧食、牛羊甚至人口。

部分人口會安置在河北州縣里,李邈被河北帥司抽調,派去董家寨接收。很快就與何灌、李簡等人混熟了。

董家寨不僅是宋遼邊境,離西夏河套地區也不遠。那段時間常有西夏軍喬裝打扮,潛入遼境,假裝馬匪,襲擊接收的宋軍。

三人並肩作戰過幾回,生死之間交情也就處出來了。

李簡與劉存義完成任務後,轉回開封。劉存義去河北郡布政司任職,李簡轉到兵部保安司任職,協助組建保安警隊。

聊來聊去,陳修抓住機會向宇文粹中直言,把機會讓給了好友李維。

他猜測得沒錯,宇文粹中確實有幫老師在這科進士中物色收攏人才。交談過幾句,發現李維確實也是有才華之人,當即約好時間,邀請李維一起去拜見老師常安民。

李維有了著落,卻心懷愧疚,忍不住出聲為陳修聲張。

「道之把拜明師的機會讓給了我。可他自己」李維悲切地說道,「再過兩三天,科試成績就要出來了,恐怕會錄入師範學院,蹉跎此生,辜負了他一身的才華。」

陳修不在意地說道︰「存真不必內疚,我一看律法條例,眼花頭暈。所以不能白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唉,季升先生一直深居格物院,無緣相見。這是我唯一遺憾的地方。」

「季升先生,蘇季升蘇攜?」李簡問道。

「真是,李十五郎認識季升先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