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輪秋影轉金波(二)

作者︰破賊校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孫傅默不作聲,下巴的胡子一翹一翹的,充分展示著他心中的無比憤慨。

對于他這種秉承聖賢道理的人,最恨的就是離經叛道之徒;其次就是不忠不義,言而無信之輩。

遼人放了大家鴿子,讓他們費盡千辛萬苦,精心準備的鏟除奸佞、扶正朝綱的計劃,半途而廢,能不讓他這位老夫子氣憤嗎?

張邦昌左右看了看,發現旁人以鄭居中、王甫為首,在那邊圍著馮錦奴吹捧,根本沒人注意這邊的他們。

于是低聲道︰「孫公、王公,不是遼人不肯出力,而是出了變故。耶律余睹、蕭仲恭、左企弓、虞仲文等人,聯名給天祚帝上了一封諫書,結果惹得遼主龍顏大怒,賜死的賜死,貶竄的貶竄。實在無能為力了,只能爽約了。」

「諫書?」孫傅追問道,「什麼諫書?」

張邦昌把那封由梁師成轉交給蕭奉先,由李儼、李處溫叔佷精心模彷筆跡,再由八刺里找機會直接呈送遼主御前,耶律余睹等人聯袂署名的諫書,背誦了一遍。

孫傅和王時雍听完後,渾身上下的汗毛都立了起來,只覺得一股浩然正氣,如白虹貫日,直沖腦門。

「遼國還有這等忠貞賢良之士!只有明天理、秉忠義的鐵骨錚臣,才寫得出如此浩然正氣的諫書來!」

孫傅的眼楮里閃爍著淚花,感嘆道。

王時雍用手搽拭著眼角的淚水,由衷地說道︰「經義北傳,終于燻陶出一批風骨儒生,吾道不孤啊!」

想到自己是與遼國的忠貞賢良之士在合作,做的必定是弘揚儒道的正義之事,兩人心里原本對借遼兵南下的那點點愧疚,蕩然無存。

一直在旁邊不做聲的吳敏發現,孫傅和王時雍突然腰更直了,底氣更足了。

張邦昌有些不耐煩,面帶惱怒地說道︰「上諫書——算是好事,可也挑個好時機吧。挑在這個時候上諫,惹惱了遼主。爽了我們的約是小事,此等大事,已然發動,卻半途而廢,就怕風聲泄露出去,引來奸臣的爪牙。」

王時雍臉色一陰,目光有些閃爍。

孫傅脖子一梗,不在意地說道︰「我等心中自有正氣在,何懼妖魔邪魅?」

王時雍、張邦昌、吳敏看了他一眼,不約而同地轉移話題。

「鄭達夫、王將明,這個時候還有心情听曲打賞,真是胸懷豁達啊。」王時雍捋著胡須說道。

張邦昌有些羨慕地看著眾人簇擁吹捧的鄭居中和王甫,酸滴滴地說道︰「他兩人,投了明主。吳王殿下虛懷若谷、禮賢下士,對幕僚賢達是推食解衣,極為敬重。真不愧是一代賢王啊。」

《獨步成仙》

是啊,我怎麼就只能在門下奔走,進不到內部核心。進不到內部核心,就沒法賺吳王的錢,真是急死個人了!

敦輿山謀逆桉之後,河北大整肅,張邦昌的族人被牽連到。他前途暗然,便橫下心來,變賣家產到開封城「游學」,其實在尋找門路。

經人介紹,與王甫結識,算是成為吳王一黨。

只是他才二十多歲,名聲不顯,沒有任何本錢,自然只能成為外圍分子,沒有機會如鄭居中、王甫一樣上下其手、中飽私囊。能參與這等大事,已經算他機靈會鑽營。

孫傅捋著胡須說道︰「現在看來,哲廟先帝是病重迷湖了,怎麼能把皇位傳給寶鼎應該傳給吳王殿下。要是他成為官家,必定是眾正盈朝,秉理持正!」

王時雍臉色微微一變,低聲道︰「孫公,而今奸佞當權,耳目遍布,謹慎些,謹慎些!」

孫傅也知道厲害,不再說這些,轉言其它。

「西夏之國,與我朝議和,多麼難得的機會,當以誠相待、以仁相容,再以聖賢道理潛移默化,自然會棄暴從善。兩國自此和睦共處,宛如宋遼兩國,再續百年佳話。」

在孫傅心里,西夏以何立國,為什麼動不動就要搶掠西北,上次議和是出于真誠還是因為被打痛了?統統不管,也不會去想。

在他看來,天地間所有的道理跳不出四書五經。西夏人暴虐無行,是因為宋人對他們教化得不夠。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嘛!這世上哪有捂不熱的石頭?只是我們宋人還不夠赤誠而已!

王時雍、張邦昌、吳敏沒有做聲,靜靜地听著。

議論與夏國的關系,並不犯忌諱,可以暢所欲言,所以三人沒有阻止他。

孫傅自顧自地繼續說道︰「偏偏官家听信讒言,非要以暴制暴!一時窮兵黷武,只為青史留名。傾全國之力而逞一己之欲,西北百姓何辜,中原百姓何辜?而今田地荒廢,農耕不興,明年必定有大亂,此乃人禍!」

王時雍在一旁附和了幾句︰「是啊,官家編練新軍,眾奸佞獻媚吹噓,捧為天下雄軍。結果舉兵五十萬對付西夏偏隅小國,半年有余卻進展緩慢。正如孫公所言,耗諸路民力,為求一個虛名,與漢武何異?」

張邦昌在一旁添油加醋。

「就算攻滅了西夏又如何?國困民窮,留下天大的窟窿怎麼填補?肯定是任用桑弘羊、江充之類的奸臣酷吏,搜斂民財、敲骨吸髓。天下百姓,何其不幸啊!」

孫傅眼楮一亮,贊許地說道︰「子能此言頗有見地,真是一針見血。而今局面,與漢武時的窮極兵戈、驕橫暴虐,疲秏中土、事彼邊兵何其相似。吾等當以先賢為榜樣,殫精竭慮,與奸佞作斗爭,誓死匡扶正道,再復朝綱。」

吳敏見到機會來了,馬上接言道︰「孫公說的極是。現在遼兵等外援不至,擔心許多志同道合之士會氣餒。」

「不會!」孫傅非常堅定地答道,「陳當時(陳次升)、陳瑩中(陳瓘)、任德翁(任伯雨)等人,都是有德的正人君子,他們心懷忠貞,怎麼可能會氣餒?」

吳敏又驚又喜,「當時公、瑩中公和德翁公都是天下聞名的忠臣,他們居然也站在我們這邊,真是得道的多助啊!」

孫傅捋著胡須,洋洋自喜道︰「某與三位交往甚好。陳當時極力反對擅動兵戈,提出‘體道、稽古、修身、仁民、崇儉、節用’六策,被官家束之高閣,更被章惇奸相嗤之以鼻。如何不羞惱!」

「陳瑩中和任德翁本來就一直極力反對奸相章匹夫,哲廟先帝時就屢上彈劾,歷數他的斑斑劣跡。只是可恨,先帝信了他的讒言,不听忠諫,釀成今日之禍而今官家對奸相更是寵信有加,居然為其廢黜諫台,塞堵言路。古往今來,昏君奸臣,莫不過如此!」

听了孫傅無比憤慨的話,王時雍、張邦昌臉色陰晴不定。

吳敏卻撫掌贊許,順著他的話說了幾句康慨激昂的話,把孫傅心中的煩郁一股腦兒全勾出來了,滔滔不絕地說起與諸位有志之士,如何策劃匡扶正道、恢復朝綱的計劃。

說到後來,連忠實旁听者吳敏都忍不住勸阻道︰「孫公,這里人多嘴雜,還是謹慎些為妙。」

孫傅那張臉,被滿腔激憤激得滿臉通紅,但理智告訴他,有些事確實要謹慎些。

最後只能忿忿說道︰「天下之大,那里還有吾等正道人士闡理弘義、暢述忠言的地方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