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把玄武騎軍交給韋寶慶、折可適等人指揮,帶著幕僚坐船從耀州港直抵東興港,再北上直抵河北郡治信都城,與在那里督運糧草物資的長孫墨離會合。
「陛下,這份規劃圍繞北都,需要耗時十五年,還需要無數的人力物力花費這麼大的代價打造北都,臣有些不明白,還請陛下指點臣。」
長孫墨離看完一疊厚厚的規劃書後,好奇地問道。
「玄明啊,收復燕雲十六州後,將其納入大宋版圖,一並治理,只是其一。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得更遠些。東北的遼東遼西,即將設立的青龍旗,連同漠北的玄武旗,從前漢開始,就一直是中原的心月復之患。」
「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還有現在的韃靼、蒙兀和女真他們游牧在這片土地上,時機一旦成熟,就會趁勢崛起,威脅中原王朝。我們必須找個辦法,永除後患。」
「四象旗只是手段之一,政制手段。然後宗教、文化和經濟手段,一並用上。尤其是經濟手段,要把東北和嶺北這廣袤土地上的經濟,完全納入到我大宋經濟體系中來。讓東北嶺北數百萬百姓的民生民計,與大宋呼吸一體。而這一切,需要一個重要的支點。」
趙似滔滔不絕地講道,然後走到巨幅地圖前面,指著幽州說道。
「玄明,你看,幽州城的位置正好合適。它背靠燕山,扼守渤海走廊。北出燕山幾個山口,可以直通灤河、潢河、鮮卑山和嶺北,與這片廣袤草原相連。東走沿海走廊,直通東北。最關鍵的是它靠海,這一點比開封城強多了。」
「我們可以在泥沽寨(塘沽)修建一座港口,再利用潞水、桑干河、永定河等河水,挖鑿運河,直通北平城。依我大宋目前的海運能力,可源源不斷地將各處的糧食和貨品運至海港,再轉運北平城。」
听到這里,長孫墨離興奮地說道︰「陛下,臣明白你的意思了。北平城將是漠北和東北的宗教、文化和經濟中心。還有兩湖、兩淮、兩江以及閩海、嶺南和南海諸地的糧食和物產,先通江,再達海,以水運方式直抵北平城,再分散去漠北東北諸地。反之也亦然,漠北和東北的物產集中在北平和海港,再轉運去各處。」
「對的。」趙似欣慰地說道。
「除此之外,朕還規劃了一條運河,北連海港至北平的運河,中間經過河北和齊魯,與河南、江淮的運河連通。滄州、無棣河道已經說明我們有能力對黃河進行綜合治理。我們可以再開鑿一條河道,把黃河直接在河北中部分三條道入海。不再有洪患,也不會再影響到北平府的這個海港。」
趙似語重深長地繼續說道︰「我們要謀千秋之業,才能讓漠北、東北不再成為我們的心月復之患,而是財富之地。」
「陛下深謀遠慮,臣願為驅使。」
趙似哈哈一笑,「現在就看劉法、王師、高師和白善、伯虎他們,什麼時候攻下北平城。北平一下,平遼之事,算是大局已定。」
長孫墨離也笑了,「現在遼國唯一有威脅的,應該只有耶律大石一軍。只是他最大的危機不在我們,還在他們朝中。越是危急時刻,越是人心思變之際。」
遼國南京城,李儼府上。
張琳、李儼、李處溫、劉彥宗、曹勇義、康公弼、李處能等遼國朝中有數的漢臣,近二十人,聚集與此,正在商議重大事宜。
前些日子他們還斗得你死我活,現在又猶如至親好友。
「宋國官家英明神武,識才善用,這才有今日大勝之局。可見他當是應天命、合氣運的神州之主。吾等必須承天命、順氣運,方可免去滅門之災啊。」
說話的劉彥宗是進士出身,現為樞密院都承旨、潤州知州。
他的一番肺腑之言,讓在座的眾臣紛紛點頭附和。
「只是那些契丹、奚人不肯答應啊。」李處能眼珠子一轉,看了一圈眾人,「在下听聞,有部分奚人酋長,慫恿奚王蕭干,率部退居中京奚人故地,趁亂稱帝,開創一番事業。」
「不知死活的東西!」同平章事曹勇義冷笑一聲說道,「大公鼎與我來信了?」
「大公鼎?長寧軍節度使、中京留守大公鼎?」張琳追問道。
張琳追問的這位大公鼎,是渤海豪族世家,世居遼陽率賓縣。遼咸雍年間中進士,歷任多職,後主動提出率渤海豪族世家遷居中京,自此一家人定居中京大定府。
「真是此公。某與他關系匪淺。他前幾日遣人來信,言明燕山以北,已是宋軍鐵騎之域。他也率領中京、東京渤海上百豪族世家,向宋國東北宣撫使曾大官人(曾保華)請降了。同時也勸吾等,早做打算。」
听曹勇義說完,康公弼冷然一笑。
「故地老巢都沒有了,奚人還妄稱什麼立帝創業,真是可笑之極。」那語氣,彷佛已然成為宋國柱石良臣。
「耶律大石在涿州準備與宋軍主力大戰一場,要兵催糧的奏章來了十幾封。既然如此,就把南京城內外的契丹、奚精兵,悉數調給他。這南京城的防務,從其他地方抽調漢軍、渤海軍來負責。」
老謀深算的張琳一說完,引起一片叫好聲。
「妙計!」
「張相不愧是吾等楷模。」
李處能站在自己已經是宋臣的立場上,憂慮地問道︰「南京城還有六七萬契丹、奚人精兵,悉數調撥給耶律大石,加上遼興軍,有十二三萬之多。實力倍增後,萬一打敗了宋軍,又當何如?」
李儼瞪了他一眼,「你湖涂!現在這局面,遼國缺糧少兵,宋國卻能傾全國之力,糧草兵源源源不斷。耶律大石就算勝兩局、三局,也翻不了盤。可要是他輸一局,就是滅頂之災。再說了,耶律大石僥幸勝了一局,豈不是顯得吾等更加重要了嗎?」
是啊。耶律大石要是打敗了宋軍一兩局,自己這些誠心反正的漢臣們,豈不是在宋國官家那里,顯得更有價值了?
「李相說得沒錯。燕雲十六州,還有中京、東京諸州,宋國官家都需要吾等去幫他治理的。不用我們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士子們,難道用那些粗鄙不堪的契丹、奚人?」
李處溫連忙附和了一句。
「沒錯,沒錯!」
這時,門外有人在稟告︰「諸位大官人,宮里來人了,說陛下宣諸位進宮,有要事商議。」
屋里一片寂靜。
過了一會李處能不耐煩地答道︰「都這個光景了,還有什麼好商議的,就說吾等早早睡下,有事明日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