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作賈時賈亦甄!
……
相傳女媧娘娘補天之時,從洪荒各地采集風雷水火土等玉石,熔煉成天壁,足足用去三萬六千五百塊,唯獨剩下一塊兒,置于大荒山青埂峰下。
雖無人于石上銘刻女媧娘娘的救世功德,但天地卻早有烙印。
也是定數使然,留下的那塊天壁玉石經娘娘熔煉之後,得天地功德相助通了靈性,它見眾玉石紛紛完成補天使命,唯獨自己材質不堪而落選,便終日里自怨自艾。
忽有一日,一僧一道聯袂而來,坐于峰下談天說地,提到了紅塵富貴之事,听得天璧凡心大熾。
「兩位上仙,弟子有禮了!」
「听得紅塵諸般好,弟子願往那名利場、溫柔鄉走上一遭,也不枉混沌一生。」
「還望兩位上仙大發慈悲之心,送弟子一程。」
它只好口吐人言,向一僧一道請願。
「你可曾想好了?」
「紅塵中雖有些樂事,但好事多磨,到頭來終是一場空,不如不去的好!」
僧道開口勸道,卻顯得十分虛偽。
可是天壁早已被蒙蔽了心智,哪里能想明白這些,直言不會後悔。
頑石生心思凡,正應了那無中生有,靜極生動之意。
二仙便應了它的請求,施展法力將其縮成扇墜大小的玉佩,帶它投向了茫茫苦海。
……
姑蘇城內,最是風流之所。
在這城中有座葫蘆廟,廟里突然來了個老和尚,還有個老道士。
廟的旁邊住著一戶鄉紳,姓甄字士隱,家中雖不富裕,卻也被鄉里鄉親推舉為望族,稱得上有名有姓的人家。
一日,他在屋中少憩,朦朦朧朧間听到了老和尚和老道士在交談。
「你攜了這物,欲送往何處?」
「道友放心,如今正有一段風流公案也該了結,就放此物前去投胎經歷一番!」
「哦?此劫又源自何處,落于何地?」
老和尚遂開口道︰「說來也稀奇。」
「蓋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生有絳珠草,得赤暇宮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澆灌,月兌去草木之體修成女身,終日游于離恨天外,渴飲灌愁海水為湯,故而五內郁結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恰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熾,趁此太平盛世,意欲下凡歷劫,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
「那絳珠仙草為報灌溉之情,遂向警幻仙子請求,以一生之淚還他甘露之水,也隨之下界去了。」
道人听後大為驚奇,「果真罕見,從未听聞還有還淚之說。趁此良機,你我二人也下界去度化幾個,也算一場功德。」
「道友此言,正合貧僧之意。」
一僧一道拔腿便走。
這些話恰被甄士隱听了個明白,但不知二人口中的「此物」究竟是哪個,好奇心一起,急忙追趕過去上前見禮。
「兩位仙師在上,恕弟子愚鈍,不能了悟個中因果,還望二位開示。」
「弟子當洗耳恭听,以作警醒,免受沉淪之苦。」
「哈哈,天機不可泄露也!」
僧道笑著回應,如忽悠玉璧一般奸詐。
「天機不可泄露乃正理。但此物究竟為何物,可否令弟子一見?」
好奇心不止,如貓兒撓心,他只好再度請求。
「罷了,你們當有一面之緣。」
老和尚將無暇美玉取出交予他的手上,甄士隱接來一看,上面刻著「通靈寶玉」四個字,旁邊還有許多蚊蠅小字。
正待細看時,美玉卻又被奪了去。
他隨即抬起頭來,不見了二人身影,只是前面出現一座石牌樓,上書「太虛幻境」。
原來不知不覺間,他竟隨著一僧一道來到了某個神秘之所。
「太虛幻境?既來之,我也去看看!」
他邁開腳步來到牌樓之下,正要進入時,忽有晴天霹靂落下,一下子將其震醒。
醒來之後,夢中之事已忘卻大半。
此時女乃娘正抱著女兒英蓮走來,他見女兒生得粉妝玉琢,越發寶貝得很,伸手接來抱在懷中,帶至街上玩耍。
不多時,卻見一位癩頭僧和蓬頭道人,由遠及近來至他門前。
誰知那癩頭僧來了便指著蓮英大哭道︰「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里作甚?」
「舍給我吧,舍給我吧!」
見他說了一堆瘋癲話,甄士隱根本不去理會,抱了女兒轉回門中。
癩頭僧見狀卻又大笑一番,留下了四句偈子。
甄士隱也是個聰慧之人,正欲問個明白,卻听蓬頭道人說道︰「你我就此分開,三劫之後北邙山見,同去太虛幻境交差!」
「妙極,妙極!」
言畢,二人混入人群不見了蹤影。
「太虛幻境?好耳熟的名字!」
蓬頭道人的話,頓時激起了甄士隱的回憶。可惜那兩個早已離開,再想挽留悔之晚矣。
後來之事,確實應了兩人的話。
劫數當頭,先是蓮英被人拐了去,隨後葫蘆廟走水連累他家,轉去田莊又逢大旱顆粒無收,各地盜賊四起搶奪口糧,無奈之下只得攜了妻子投奔岳丈家。
然而家道中落卻不受待見,貧苦交加之下,甄士隱整個人越發蒼老。
說巧不巧,這日他正拄著拐杖散心時,再度踫到了那個蓬頭道人。
道人口中念念有詞︰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甄士隱听後當即大徹大悟,與那道人一同去了。
唯獨留下發妻,大哭不止。
……
時隔不知多少載,有個空空道人尋仙求道,來到大荒山青埂峰下。
他見到一塊大石字跡分明,記述了一番荒誕故事,從上到下看了一遍,頓時沉迷其中。
「呀,這不是拋妻棄子的隱士嘛!」
大石突然開口,認出了道人的身份
「拋妻棄子?石兄,你難道見過小道的前世?」
空空道人一臉不解。
「哈哈,或許吧!話說你來這里,所為何事?」
「我奉師命來此找尋機緣,見石兄你的故事精彩萬分,欲謄錄在冊傳之後世,不知可否?」
「哈哈哈,」大石一陣狂笑,「我這一段故事,不願世人稱奇,也不要科舉解讀,只希望他們在閑暇之時,能夠打發一些時光便好!」
空空道人听後,思忖大石的話中之意,將文字再度檢閱一遍,從頭到尾抄錄下來,凝成一篇文字。
後人題上一句詩曰︰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