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你說了送春哥禮物的……」
滿城喧囂之間,小天子在李修懷中扭了扭身子,終于忍不住問道。
「哈哈哈哈!」
看著小天子這期待的模樣,李修亦是忍不住爽朗一笑,環視街兩旁喧囂吶喊的百姓人群,李修揉了揉小天子的腦袋,
隨即從懷中掏出一柄造型精致的帶鞘小木劍,
小天子立馬兩眼放光,一把抓住小木劍,把玩起來,沒一會,小天子卻是突然昂起頭,
指著小木劍劍穗上懸掛的幾個如同迷你版印璽的小飾品,疑惑道︰「李叔,這是什麼啊?」
「陛下以後會知道的。」
李修一笑,卻未曾解釋。
小天子哦了一聲,也沒多問,抓著小木劍,自個琢磨起來。
夸功游街,也未曾持續太久,或者說,時至如今,李修已經不需要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威望了。
最終,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之下,大軍橫列午門之外。
獻俘太廟,封賞有功之臣!
再次立在午門之外,望著著巍峨的午門城樓,李修的神色,亦是明顯有些恍惚。
這應該是第二次獻俘午門,也是他第二次在午門外接受封賞。
只不過,
這兩次,意義亦是天差地別,同樣,
也是物是人非。
此刻,午門之外,軍陣橫列,軍威森嚴,整個天地間,除了戰旗獵獵之聲,便是一片寂靜,所有的目光,亦是匯聚在了那跨坐戰馬,懷抱天子的秦國公。
似乎是感受到了氣氛的肅穆,小天子亦是停止了玩鬧,和以往上朝一樣,裝出一副大人模樣,坐在李修懷中。
「呼!」
李修長吐一口氣,翻身下馬,隨即,將小天子放在地上,替小天子整理了一下稍顯雜亂的龍袍,李修又將那小木劍掛在小天子腰間,遞給了小天子一個鼓勵的眼神。
隨即,
李修起身,一襲血色戰袍隨風舞動,李修牽著小天子,轉身面相全軍,沉默片刻,右拳擊胸,行大明軍禮而立。
「大明威武!」
一聲低喝,清晰傳至在場所有將士耳中。
「將軍威武!」
戰旗滾蕩,兵甲踫撞,這午門之外,
震耳欲聾的呼喝聲,亦是直沖雲霄!
李修再喝︰「明軍威武!」
「將軍威武!」
目光匯聚,震耳欲聾的高喝聲,亦是再次響徹雲霄。
此刻,小天子面色潮紅,眼楮瞪得大大的,小手緊緊的握著腰間懸掛的小木劍劍柄,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他李叔交代的幾個字。
「大明威武!」
這一刻,所有將士之目光,亦是驟然從他們敬仰的統率,轉至這個小大人模樣的天子身上。
一身頗為合身的小龍袍,頭戴冠冕,腰懸小木劍,面色潮紅,明顯頗為興奮,卻又在努力克制著。
「陛下萬歲!」
只是瞬間,軍禮再行,高喝聲,亦是在這午門之外,直沖雲霄,經久不散!
小天子亦是謹記著剛才李叔的囑咐,昂首挺胸,穩穩的站著,不敢亂動絲毫。
而這未在計劃中的一曲,無疑是讓午門城樓之上的百官及太後皆有些措手不及。
禮部制定的獻俘儀式,完全按照禮制規劃,可絕不會出現這種曲目。
群臣竊竊私語,議論紛紛,向來極少在群臣面前發表意見的周太後,此時卻是緩緩出聲︰
「國事艱難,紛爭不止,陛下雖年幼,但多多接觸兵事,亦是一件好事。」
此言一出,群臣議論頓時戛然而止,秦公如此做了,太後還沒意見,他們再多說,那就是閑的沒事干找抽了,
「秦公為帝師,有教導天子之責,此舉亦是正常。」
這時,突有一大臣不痛不癢的說了一句,頓時讓城樓上的氣氛凝固到了極點。
秦公為帝師,早已是眾所周知之事。
但,眾所周知歸眾所周知,縱覽大明數百年,乃至縱觀青史,歷朝歷代,武人為帝師,又曾有過幾次?
屈指可數,亦是絲毫不為過!
更何況,還是在天子遠未到出閣讀書的時候,便已成事實上,以及名義上的唯一帝師,從幼教導!
此等事情,對滿朝文官而言,無疑是一件極其打臉的事情,可縱使再打臉,如今這局勢之下,他們也只能憋著,
如此無奈至極的恥辱,又有誰會閑的沒事拿出來打自己的臉。
眾所周知,亦是變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毫無疑問,這一刻,不少大臣看向那愣頭青的眼神,皆是有些不善起來。
而孫傳庭,此刻卻是眉頭一皺,愣頭青不可怕,但,若是有人借帝師之事搗亂……
思及至此,孫傳庭神色亦是凝重了一些,深深的看了那愣頭青一眼,心中亦是決定,等會絕對要好好查查這愣頭青的底細。
局勢好不容易才平定一些,大朝堂中樞,可不能再亂了。
城樓上心思各異,而此時,在城樓之下,李修卻是和出征之前一樣,策馬飛奔,懷抱著小天子,共同檢閱有功之臣。
一場獻俘儀式,封賞大典,亦是在李修這位秦國公的特立獨行之下,猝不及防的開始,亦是猝不及防的結束。
和以往一樣,李修對有功之人,向來大方,此次大戰,雖看似取得勝利的,只有陝西之戰,也遠不及當初橫掃漠南漠北,兵臨遼東的那般輝煌,但實際上,靖武元年的這一戰,或者說,遍及天下的紛爭,影響亦是遠比當年那漠南漠北大捷,要深遠得多。
山海關登萊鎮的攻守之戰,江南的混亂交鋒,邊疆的對抗蒙古入侵,陝西的鎮壓賊亂…,天災不斷,經濟政治輿論一片混亂……
一切的一切,造就了歷朝歷代,都未有過的內憂外患……
而這一戰雖未徹底勝利,但,階段性的勝利,亦可以說是一場縱觀青史,都罕見的輝煌!
逆天下大勢而行,扶大廈將傾,挽狂瀾于既倒,此等功勞,有多輝煌,滿朝諸公,自然是心知肚明,李修送至朝堂的封賞名單,幾乎沒有任何異議的迅速通過。
就連一向吝嗇的戶部,都抽調了二十多萬兩白銀,以及數額不菲的物資作為封賞之用。
工部更是將皇城腳下本隸屬工部的一片房屋,皆是修繕一新,也拿來出來作為封賞。
如此,倒是讓李修頗為詫異,但詫異歸詫異,送上門來,李修自然照收不誤,皆是如數封賞下去。
封爵,升官,賞銀,賜物……
一切的一切,亦是在這場封賞大典之後,被極速貫徹落實。
再加之李修掌軍之後,就定下的每逢戰後,人人有賞之規矩。
李修麾下,遍布大明的數十萬大軍,亦是陷入了徹徹底底的的狂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