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四年這一年的年末,在這京城,雪似乎就沒有停過,哪怕時至年關,天穹依舊是一片白茫茫,放眼望去,整個天地,似乎都在風雪覆蓋之中。
在這將至年關之時,朝堂各部,幾乎都已經將各自職權內的事情處理得差不多,就等著休沐的假期來臨,過上一個好年。
天子也不吝嗇寬容,這一年,似是天下一統的喜悅刺激著天子,早在泉州大捷傳至京城後,天子便下旨,天下在冊官員將士,皆賞三月俸祿,如此恩旨,自然是引得無數官員將士為之感恩戴德,一片稱頌。
連帶著這個天災綿年之下即將到來的新年,似乎都多了幾分喜慶。
而在這看似閑暇之間,在乾清宮中,天子召集文武重臣的一次議事,卻是悄然無息的定下了事關大恆數百載國運的政策,開啟了大恆朝,皇權下鄉的第一槍。
剝離稅務體系,成立稅務總司,由朝廷中樞直接統轄,垂直管理。
同樣,也是在順天府暫試行。
只不過這一次,卻不同于之前督學衙門的設立,畢竟,以往歷朝歷代,也都有專門的提學官負責教育之事,只不過大恆將提學體系,徹底細化至基層。
雖也算得上最先鋒的皇權下鄉,且對必然會對科舉產生巨大的沖擊,改變自古以來的選才體系。
但誰都知道,短時間內,以大恆的財政,根本不可能負擔起教育體系鋪開帶來的財政壓力。
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可能,而一個國家,不可能幾年,乃至十幾年,都沒有一個合適的選材體系。
如此之下,這督學衙門的出現,新教育體系的鋪開,雖然一直引得不少紛紛擾擾,但影響,卻也並沒有想象之中那麼的大。
甚至,對不少人而言,可以說是就等著看天子的笑話。
而這一次稅務司,動靜自然不是區區督學衙門能夠比擬的,圍繞著稅務司,是毫不遜色以往軍改,及財稅改革的大動。
天子一道旨意,大恆稅務學院成立,而第一批稅務學院學員,卻非是官員,也非是士子,而是軍中將士。
由兵部,五軍都督府,及總參謀部聯合上奏了一封關于軍隊將士退役轉業的試行建議。
凡軍齡十年以上,或立下大功者,皆可選擇遞交轉業申請,經批準,在經培訓之後,可擔任與軍中同品級,亦或者與所立功勛相等的地方之官。
此決議一出,在這新年之際,幾乎是瞬間就將新年即將到來的那一點年味給沖得一干二淨,朝野動蕩,人心浮躁。
盡管大恆以武立國,武勛早已徹底崛起,壓得文人們喘不過氣來。
但文人之高傲清貴,武人之粗鄙,早已經是滲入文人血脈骨髓的習慣!
哪怕是天子一再抬高武人之地位,但在如今的大恆天下,文貴武賤的現象,依舊是屢見不鮮。
讀書,才是天下人心目中最好的出路。
在以往臨時應急的武轉文,乃至武院民科,那動蕩時期的臨時之策,都帶來了一直到現在都難以壓制的隔閡動蕩,更別說成定制的武人轉文官了。
喧囂驟起,朝野動蕩,一封封彈劾奏章,如雪花一般,至天子桌案之上。
不知道多少官員士人四處奔走,甚至還有士子匯聚午門跪拜請願。
可最終,詭異的是,天子卻沒有任何反應,武勛也沒有任何反應,反倒是朝堂諸部堂大臣出面,硬生生的將這場風波給摁了下去。
一時之間,士林之中,對朝堂諸部堂大臣的罵聲,可謂是不絕于耳!
奸臣之名,亦是飛速擴散。
但顯然,士林的輿論,官場的震蕩,對如今近乎軍事集權的大恆而言,影響並不大。
一切,依舊穩步向前的推進著。
短短不到十天時間,于京軍禁軍以及御前營之中,便挑選出了近千名士卒將領,直接入新成立的大恆稅務學院培訓。
緊接著,朝堂各部,更是以從未有過的速度,便將稅務司的章程擬定。
而當稅務司的詳細制度擬定公布,原本官場的動蕩,對軍中將士轉業的反駁之聲,卻是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見兔子不撒鷹啊,這群人……」
天子輕笑,人啊,都是一個德行,利與弊,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可是分得一清二楚。
就如這稅務司的成立與軍隊將士轉業制度這兩個政策。
稅務司的成立,是增加了朝堂的職權,這便是好處,好處吃進肚子里,半句話都不說。
而軍隊將士轉業制度,則是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弊處,那就是吵得沸反盈天。
可當告訴他們,軍隊轉業的這些將士,經稅務學院培訓後,會填充至稅務司,各地稅務司皆要成立稅捕營,稅捕營按軍隊編制。
而稅務總司,則是隸屬戶部,隸屬朝堂!
吵吵嚷嚷的聲音,便立馬消失得一干二淨。
其原因,自然很是簡單。
各府縣,皆設稅捕營,而稅捕營,則是按軍隊編制。
也就是說,雖名為稅捕營,且皆是官員編制,但實際上,就是一支支軍隊。
代表著文官們一直想要伸手,卻怎麼也伸不進去的兵權!
一個縣設一個稅務司,一個稅務司,下轄一個稅捕營。
整個天下,兩千多個縣,幾百個府,起碼是幾千個稅捕營,如此龐大的兵權,而且還是送上門的兵權,天大的好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對這些文官們,無疑已經很是清晰。
「稅務與教育……」
天子心中默念著,稅務與教育,這兩項,對一個國家而言,太過重要,剝離出來,成制度體系,直屬中樞,未來修修補補一下,便可以說已經完成了皇權下鄉的最重要一步。
局面已經打開,剩下的,就是穩步前進了,對基層縣衙權利的剝離,也可以到此打止了。
接下來,反倒是要強化基層縣衙的權利。
如增加縣一級的官員人數,逐步淘汰吏的存在,持續性打壓地方勢力。
如將縣一級之下的村鎮,納入統治體系,增加大恆對天下的掌控力。
如配合性的將教育體系鋪開,以及對科舉體系的調整,鑄造出屬于大恆的這一套選才體系。
如……
當然,這一切,得跟隨大恆的財政賦稅力量而行,準確的說,是量力而行。
意外之財,終究是無根之水,最終,還是得靠大恆的財政賦稅收入來支撐起這一切。
而當這一切都調整完畢,由他昭武帝主導的大恆新秩序,才算是真正定型。
而這個過程,注定會很漫長。
未來幾年,乃至十數年的執政重心,都將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