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城下,魏軍營寨連綿數十里。
對峙一直持續著,魏軍沒急著進攻,淮南軍也沒急著破敵。
著急的是東吳大將軍孫綝,在驅走政敵鎮軍將軍孫壹後,與虎威將軍丁奉、將領黎斐領甲兵五萬進抵鑊里。
朱異、陸抗領兩萬余夏口殘軍匯合。
吳軍士氣大振。
孫綝令朱異為前部督,與丁奉再領生力軍五萬馳援壽春。
戰報一封封的遞進司馬昭的中軍大帳。
但司馬昭對眼前局勢卻顯的並不關心,戰報堆在桉幾上,一封都沒有看,而是盯著地圖上太原的方向。
幾天前鄧艾兵敗,隴右淪陷的消息就已經讓他寢食難安。
昨日,又傳來雁門郡遭襲的消息,更讓他心神不寧。
太原乃中原之肩膀,太原失守,則幽、冀、河東、乃至洛陽京畿都會受到威脅。
這是明面上的軍事威脅,政治上,楊崢高舉清君側的大旗,對司馬昭的打擊更為巨大。
「楊兒猖獗如斯!」這是司馬昭今日以來第三次說出同樣的話。
「太原乃國家重鎮,不可失陷敵手,請令一大將舉重兵守之!」賈充建議道。
這是常規的解決辦法。
並州傳來的戰報,西賊裹挾鮮卑、匈奴諸部,長驅而下,血流遍地,人頭滾滾,各地懼怕屠城,只得開城投降。
司馬昭頗為猶豫,若領重兵防守雁門、太原,則圍攻淮南之勢大減。
眼下吳國舉重兵而來,吳國大將朱異、丁奉、陸抗、全懌、全端、唐咨等全部上陣,還有叛將文欽父子,吳軍士氣復振,孫綝對淮南勢在必得。
思索一陣後,司馬昭目光轉向鐘會。
鐘會永遠一副雲澹風輕模樣,「大將軍集二十六萬大軍于此,吳人卷土重來,此時馳援並州,則淮南今後不復國家所有,中原有月復心之刺。」
對比太原,淮南仍然重要的多。
淮北是當年鄧艾打造的屯田防御體系。
越過淮北,則全部是中原膏腴之地。
反觀並州,雁門之後有太原,太原之後有河東。
五千騎兵想突破重重關隘重鎮,無疑是痴人說夢。
司馬昭頷首道︰「集二十六眾,此戰若不能克淮南,吾亦將失威信于天下!」
賈充出身並州士族,並州有難,他自然最為關心,「但若是太原淪陷,得不償失。」
「太原丟不了。」鐘會抿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西賊看似勢大,實則並未傷我分毫,雲中郡為鮮卑人侵佔,定襄郡、新興郡當年是安置匈奴五部之地,楊崢要殺,盡管殺就是,與南匈奴五部結下血仇,將來可借他們之力,反攻河西。」
賈充道︰「將來是將來,眼下是眼下,西賊大舉攻打雁門,為之奈何?」
「太原不是有王氏與郭氏在嘛?公閭為何替他們如此著急啊?而且賊眾只為擄掠而來,雁門他們拿不下,太原也拿不下。」鐘會笑盈盈道。
賈充一怔,這話背後的意思有些讓人不寒而栗了。
太原王氏、郭氏與司馬家並不完全一條心。
鐘會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可以借西賊之手,消耗王氏與郭氏。
不僅是王氏與郭氏,南匈奴五部也會受到重創。
這太附和潁川士族與司馬家的利益了。
司馬昭反應過來,微笑道︰「士季果然是士季!」
鐘會笑容收斂,眼中閃著寒光,異常嚴肅的對司馬昭拱手道︰「雖然並州暫時無憂,然吳人傾國而來,若能一舉破之,擒殺朱異、丁奉、陸抗等重將,則東吳可滅!請大將軍再發大兵,舉傾國之眾剿滅諸葛誕與孫綝!」
帳中忽然變得極為安靜。
這是以壽春為餌,引誘吳人北上。
此策不是第一次使用。
去年對付楊崢,鐘會進獻相同的計策,欲以長安引誘楊崢東出,于長安城下決一勝負。
只不過楊崢並沒有上當,還被杜預吃掉了兩萬河北義從。
這條計策對楊崢沒用,對吳國卻是量身定做。
長安對目前的楊崢而言可有可無。
然而壽春對東吳而言,勢在必得,至少不能讓諸葛誕輕易覆滅。
攻敵所必救,守其所必攻。
司馬昭當即拍桉而起,「大善,傳令,盡起青徐兗豫冀所有州郡兵,共滅淮賊、吳賊!」
壽春城牆上,諸葛誕看著越聚越多的魏軍,沒有絲毫懼色,反而一臉欣喜。
眾將皆疑惑不已。
諸葛誕大笑道︰「天機不可泄也!」
諸葛誕鎮守淮南十余年,對淮南的氣候了如指掌。
馬隆望了一眼烈日高懸的天空,自五月起,淮南沒有下過一場雨,已經出現干旱的跡象。
不過今日起,天空中開始有了厚厚的積雲。
或許真有天機。
就算沒有天機,以馬隆的身份,該說的話已經說了。
諸葛誕並不是一個虛懷納諫之人,甚至隱隱對文欽有澹澹的敵意。
一陣喊殺聲讓馬隆瞬間清醒。
壽春之南,殺聲若有若無的傳來。
那是從黎漿水口傳來的。
淝水經黎漿北流,經過壽春而入淮水。
因此黎漿水口成了壽春的南大門,也成了雙方爭奪的要地。
朱異、丁奉領五萬甲兵再來,諸葛誕已令文欽父子出兵接應。
朱異選六千敢死之士以丁奉為先鋒, 攻魏軍大營。
魏奮武將軍石包率四萬人馬與州泰一萬精銳前後夾擊,朱異驅吳軍大進,與丁奉等死戰,兩軍連續激戰多日,死傷慘重,黎漿水為之赤,尸體堵塞水道。
《一劍獨尊》
朱異、丁奉是吳國大將,經歷過東關之戰,也經歷過新城之戰,手下都是江東精銳。
文欽父子也是當世悍將。
只是,再精銳的甲士面對魏軍重重營壘,也只能徒呼奈何。
雙方反復絞殺近一個月,丁奉多次攻入營壘之中,然而魏軍不僅佔有地利,還有兵力優勢,朱異、丁奉、文欽皆攻不破魏軍營壘。
就在雙方鏖戰之時,魏鎮東將軍王基令龐會、路蕃領三千騎兵,沿小路奔襲吳軍後方,直撲都陸。
大戰之前,朱異擔心魏軍偷襲兵力空虛的安豐,遂將糧草運送至後方的都陸。
卻依舊沒逃過魏軍斥候與細作的哨探。
龐會、路蕃焚毀吳軍糧草。
朱異、丁奉只能引兵且戰且走,安然退回安豐。
淮南大戰第二階段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