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築高壘以臨晉國,故曰臨晉。
其後便是關東與關中爭奪的要地。
臨晉在渭水之北,為馮翊郡治所,與河東郡隔著黃河相望。
周圍一馬平川,適合騎兵沖鋒,是楊崢能想到的最好戰場。
司馬昭如果置之不理,楊崢就拿下此城,打通通往並州的通道,上可與雁門夾擊太原,下可橫掃河內郡,直撲洛陽。
騎兵在手,想去哪就去哪!
一場風雪如期而至,在大地上留下一層淺白。
積雪剛剛沒過馬蹄。
寒冷也是涼州軍的優勢之一。
渭水和黃河恰好結冰,騎兵暢通無阻!
所謂天時,正在于此。
西北人喝了這麼多年的西北風,早已無懼風雪。
尤其是羌人,極為耐寒,很多婦人產子時都不避風雪。
楊崢未到涼州之前,很多羌人都是光著腳丫在雪地里瘋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苦寒之地也有苦寒的好處。
光腳才能不怕穿鞋的,若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誰還願意把腦袋別褲腰帶子上玩命?
這也是楊崢設置奴隸、待歸、治民,以及十二轉軍功的原因。
有等級就會有動力。
想發財嗎?上戰場砍人去!
想高人一等嗎?上戰場!
想跨越階層嗎?還是戰場!
軍功在涼州就是一切。
只要打開向上的通道,越窮的人越有斗志。
這便是涼州的人和。
天時加上人和,對司馬昭的地利,強弱便一覽無余了。
兵力往往不是戰爭最決定因素。
「司馬昭趕到哪里了?」楊崢騎在烏羽上,看著白茫茫的曠野,昏沉沉的天地。
身邊士卒包裹的嚴嚴實實,涼州別的沒有,羊皮到處都是。
羊毛小襖與皮履早已成為制式裝備。
很多士卒還會自備狼皮護脛。
「稟君侯,司馬昭大軍剛到弘農。」孟觀道。
「太慢了,我們都從姑臧趕到頻陽,他們卻慢吞吞的才到弘農。」楊崢笑道。
「听說司馬昭偶染風寒,士卒多被凍病,在弘農休整。」龐青拱手道。
冬季行軍本就是大忌。
楊崢從涼州往關中走,越走越暖和,而司馬昭大軍從東往西走,自然越走越冷。
劉珩伸長耳朵,剛好听到,咋咋呼呼道︰「那還等什麼,趁他病要他命,現在就去弘農砍了司馬昭的賊頭!」
孟觀與龐青同時投來一個白眼。
文鴦來了之後,劉珩人也低調多了,主動讓出涼州第一猛將的位置,非常謙虛的自稱第二猛將。
「弘農乃天下重鎮,易守難攻,北扼黃河,東靠函谷關,有崤函之固,兵家之要地,司馬昭十三萬中軍,你這涼州第二猛將也沖不到他面前啊。」孟觀一邊解釋一邊打趣。
周圍人一陣哄笑。
「笑什麼!」劉珩惡狠狠的朝周圍呲牙咧嘴。
雖然第二猛將的水分很大,但憑著他一身的蠻力,加上狼牙棒,軍中還真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
「仁武說的不錯,我們的確可以去弘農會一會司馬昭!」楊崢被劉珩的話啟發了。
打不打再說,但幾萬騎兵突破黃河,繞過潼關,劫掠河東,兵臨弘農,帶給司馬昭的沖擊卻是無比巨大的。
別以為縮在崤函或者渭南就是安全的。
我可以兵臨弘農,就可以掃蕩並州、南陽、河北等地!
周圍將佐都因楊崢天馬行空的想法而驚訝。
「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楊崢緩緩道。
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每說一個字,就吐出一團白氣。
紙上談兵不可取,但紙上兵法可以拓展將領的思維深度。
楊崢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帥才,所以苦讀兵法,實戰配合理論,然後才能融會貫通不拘一格。
當然,這只是楊崢的個人理解。
一出道就是絕世名將的,也大有人在。
將佐們立即拱手,「君侯英明!」
「那就啟程,讓司馬昭看看我們涼州將士的英姿!」楊崢沉聲道。
「遵令!」
風雪中,五萬步騎繼續跋涉。
路過蓮勺、重泉等數個小城,城上幾個守軍一見到涼州騎兵,便主動打開城門。
城內總共也沒幾個人,沒有任何防守價值。
到了臨晉,守軍如臨大敵,城牆上刀矛林立,士卒哆哆嗦嗦林立于風雪之中。
司馬家的大旗在風雪病懨懨的耷拉著。
「某听說司馬亮有瘋病?」楊崢問道。
「稟君侯,那是司馬干,正在武關防守。」龐青道。
司馬家的氣運全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身上,剩下的基本都是庸碌之輩。
司馬望貪財,司馬干有瘋病,司馬炎,兒子司馬衷是傻子……
只有一個司馬攸還算不錯,稍有才干。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五子,若有本事,早就被士族們吹捧上天。
「孟觀,給你五千步卒,在此地堵住司馬亮,構築營壘。」
如果大軍渡河,深入河北,那麼臨晉就成了重點,潼關的司馬班與長安的羊祜說不準就會支援過來,堵住楊崢的退路和糧道。
當然,楊崢也希望羊祜能從長安鐵桶里面出來。
眼下形勢,除了司馬昭,誰敢露頭,楊崢就立刻調轉矛頭先打誰!
所以未來的決定性大戰,很可能還是在臨晉。
「唯!」孟觀拱手應命。
正在此時,斥候便來匆忙來稟報,「君侯,河東太守王卓領軍民鑿穿河冰、毀壞渡橋,在東岸設置鹿角、營壘!」
楊崢一愣,還真有人不開眼,原本只想路過河東就算了,沒想到人家主動上來挨刀子!
河東郡異常富庶,本身就是一個糧倉,境內還有大型鹽湖。
當年杜預的祖父杜畿經營河東郡,政績為天下第一。
曹操與馬超潼關大戰,全由河東郡輸送十萬大軍的糧草,前後持續半年,直到戰爭結束,河東還能剩下二十萬石糧食。
拿下此地,楊崢可以不依賴後方補給。
「河東太守王卓,太原王氏出身,頗有名聲,但政績一般,未曾領兵出戰過。」龐青很快在各種小本上找到記載。
「此人愚不可及,他還能把整條黃河都鑿開不成?螳臂擋車!」楊崢抖了抖身上的雪粒,「諸軍听令,隨吾拿下河東!」
「遵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