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駱谷

作者︰蒼穹之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臨晉城拿下,關中就到手一半。

陳泰在蒲阪召集潰兵,深溝高壘,仿佛要把整個西岸都弄成鐵壁。

楊崢望著河西不禁苦笑,馮翊一戰,已經給關東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這一戰可以說是立國之戰了。

五年之內,關東只能防守。

十年之內,或許能恢復元氣。

這還是在涼軍沒有其他動作的前提下。

盡管長安、陳倉還在堅守,但這種局部、戰術層面的堅守,無法扭轉整個關西大勢。

這兩座城池不可能持久。

張特已經領三萬府兵圍困。

沙盤之上,黃河、潼關以西,秦嶺之北盡歸涼州所有。

楊崢的目光轉移到秦嶺之南——漢中。

鐘會這十二萬大軍太顯眼了。

也是關中最大的威脅。

當然,只要鐘會不是狂犬病,這個時候,就不會來跟自己死磕。

但對楊崢最大的威脅就是,姜維如歷史上一般投降鐘會。

如此一來,自己在關中大破司馬昭的紅利,就被鐘會吃掉一半。

鐘會只要不傻,就會集中十二萬大軍入蜀中,然後堵住劍閣,在成都過他的小日子。

歷史上的鐘會比現在的鐘會還要狂野,腦洞還要大,人家不是要佔據蜀國,而是集合蜀國軍力,讓姜維領數萬蜀軍出斜谷,鐘會自引十數萬大軍緊隨其後,從陳倉順渭水而下,直撲長安,搞死司馬昭,然後兵分兩路,步軍繼續順渭水而下,騎兵長驅直入,五日內直撲洛陽,一舉奪得整個天下……

現在的鐘會比歷史上的鐘會優勢更大。

十二大軍至少現在都在掌握之中。

沒有衛瓘,沒有胡烈,更沒有司馬昭的掣肘,想干什麼就干什麼。

這廝如進了蜀中,就是耗子進了油缸。

「長安以西之事托于子產,長安以東之事托付于你!」楊崢對孟觀道。

孟觀慨然領命。

臨晉、潼關、武關,只拿下臨晉,不過問題不大,司馬昭幾年之內沒有西進的實力了。

他要解決的問題比自己還要多。

只要拿下華陰、藍田,關中最肥沃的土地就在自己的手中。

而且也堵死了鐘會。

司馬昭連臨晉都沒守住,自然不會防守華陰和藍田。

孟觀兵不血刃就拿下二地。

至此,關中真正被封鎖了。

長安與陳倉再堅固也是絕地。

楊崢不介意他們繼續守。

反正城中沒有百姓,糧食總有吃光的那一天。

楊崢領一萬步騎南下,直接越過長安,進入駱谷,屯于衙嶺。

一邊盡管蜀中之變,一邊修養士卒,一邊注視著長安。

再次重游故地,心中頗多感慨。

當年就是在這里夢回三國。

駱谷中多了無數孤墳,地上還有未收斂的尸骨,早已變成黑褐顏色。

初春降臨,北地春寒料峭,駱谷中的淺綠早已蠢蠢欲動。

青山依舊在,只是早已換了人間。

不知不覺,十六年彈指一揮間。

難怪聖人亦會感傷逝者如斯夫……

一萬步騎只是第一波人馬,後面大軍在華陰休整之後會陸陸續續到達。

幾日之間,張特引隴右諸郡、金城、安定府兵趕來,兵戈所至,望風而降。

只剩下陳倉與長安。

楊崢也不廢話,直接一封書信,不開城投降,雞犬不留。

長安已經被攻破一次,熟門熟路,不差這一次。

城中的三四千守軍早就成了驚弓之鳥,在楊崢許諾保其富貴之後,守將孫謙開城投降。

陳倉城卻還在堅守。

每天敲鑼打鼓的,仿佛故意吸引楊崢的注意力。

但長安歸降之後,陳倉城已經沒有絲毫意義。

楊崢毫不理會。

令張特引五千府兵入長安,余下大軍皆來駱谷匯合。

這一次拿下長安,就不會再走了。

楊崢忍住重回長安的渴望,與士卒待在駱谷中。

隴右、河湟的各種物資,紛紛送來。

馮翊戰場上的牲畜尸體被宰割,腌制,一車一車的送來。

肉吃多了,糧食、蔬菜反而變得金貴起來。

魯芝這一次沒有勸楊崢罷兵,而是鼓勵畢其功于一役。

河西四郡的大小豪強也紛紛慷慨援手,送來糧食、士卒、裝備,尤以皇甫氏、索氏、張氏為多。

東西之豐厚讓楊崢嘆為觀止,感覺這些家伙比自己還富有。

隴西李氏比較窮,但他們舍得出力,對軍功異常渴望。

駱谷的大軍越聚越多,已經有四萬之眾。

雍涼各地的部落,都像嗅到腥味的貓,一個個帶著戰馬、糧食、弓刀,主動來當義從。

毫無疑問,楊崢在他們心目中的分量,已經不亞于司馬昭。

這也是戰爭紅利之一。

親軍還在恢復之中,府兵與義從卻斗志高昂。

不過,斥候與細作還沒回來,鐘會的信卻又來了。

大義是,楊老弟如今已得關中,就不要貪得無厭了,該歇歇了,大家以和為貴,蜀國交給他就行了,以後兩家繼續哥倆好,甚至鐘會願意每年進貢五萬匹蜀錦。

楊崢自然不會上當。

鐘會這廝拿下蜀國,毫無疑問,第一個要干的就是自己。

弄不好還聯合司馬昭一起來……

楊崢不理鐘會,鐘會卻再次來撩撥,這一次尺度更大,連漢中都不要了,雙手奉送,只要把蜀中讓給他就行了。

他倒是大方,但問題是漢中根本不在他手上。

黃金圍、漢、樂、陽安,他也僅僅拿下陽安關而已。

這等于是讓楊崢去跟其他三地死磕。

再說漢中能跟蜀中相提並論?

蜀國人口錢糧都在蜀中,連人才也都在成都,漢中只是一個空殼子……

不過話又說話來,鐘會手上的十二萬大軍的確讓楊崢非常忌憚。

若是在漢中決戰,涼州騎兵之利無法展開。

怎麼弄死鐘會成了一件頗為頭疼之事。

這廝打仗能力一般,但心思極多,不會犯司馬昭一樣的錯誤。

其實打仗,很多時候並不是看一方有多強,有多厲害,而是看雙方誰先出錯。

同一時代,同一生產力下,軍隊戰斗力並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涼州騎兵固然厲害,但陳泰能想出武剛車克敵……

騎兵也受制于地形,正面與步陣廝殺,反而會吃虧。

十日之後,華陰、藍田的親軍陸續趕來,面前湊出一支五萬步騎。

親軍還是疲憊不堪,大戰的影響不僅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但蜀中形勢已經到了關鍵之處。

細作傳來一條重要情報,鐘會已經在縮減糧食。

十二萬中軍入蜀已經半年多,糧食困乏是必然的。

也就是說鐘會和姜維隨時都有崩潰的可能。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