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給鐘會去信一封,讓他投降,我涼州必虛席以待!」
別人不敢用鐘會,楊崢敢!
鐘會這種人,司馬昭根本就駕馭不住。
如同歷史上的裴寂一樣,佞于隋而諍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
而是司馬家的大染缸,以及歷史上西晉的政治生態,但凡有才能的人,必然會陷入怪圈之中,除了造反,就是滅族!
歷史上衛瓘、孟觀、文鴦不都是如此?
鐘會如果投降,十二萬中軍卸甲入涼。
這可是十二精銳,十二萬青壯,十二萬漢人!
所以楊崢不僅僅是為了鐘會,也是為了這十二萬大軍。
其實現在的鐘會已經陷入絕境。
這一退,最後一搏的士氣也沒有了。
要麼投降,要麼攻打劍閣,進入蜀中。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楊崢就這麼跟在他後面,驅虎吞狼。
無論如何,鐘會的機會已經不大了。
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地理隔絕,十二大軍其實也是孤軍!
當然,為了避免鐘會惱羞成怒狗急跳牆,楊崢也沒有逼的太緊,屯兵于褒城。
清晨,陽安關上,鐘會望著東北方向冉冉升起的旭日,臉色一直很陰沉。
那個方向也是楊崢大軍即將到來的方向。
「閣下已至絕境,何不早降,涼州虛席而待!」
信很短,卻字字千鈞,幾乎壓的鐘會喘不過氣來。
「楊興雲小覷吾矣!」鐘會的陰沉並不是被楊崢的兵威逼退,而是他發現,楊崢沒有把他放在平等的地位……
這對自詡為名士的鐘會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王濬咳嗽兩聲,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鐘會狹長的眼楮瞟來,「士治有何高見?」
王濬連連拱手,「不敢、不敢,只是我軍困在陽安關,前為劍閣所阻,後為楊崢逼迫,糧食將盡,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鐘會負手踱步,仔細思量,良久,長嘆一聲,「惜乎,姜維不能為我所用,否則楊崢何足懼哉!」
到了這個時候,鐘會還在牽掛著姜維。
「都督若是要攻劍閣,便要盡快!」王濬善意提醒。
未想,鐘會搖搖頭,「楊興雲氣勢太甚,蜀中已成龍潭虎穴,我軍入之必死。」
前幾天還在叫囂著要入主成都,現在卻打退堂鼓。
其善變讓王濬有些跟不上節奏。
「那麼都督……」
「楊興雲勢在必得,吾今日入成都,明日便死無葬身之地也!」
不是他不想跟楊崢硬踫硬,而是十二萬大軍征戰超過半年,士卒疲憊,思念家鄉的父母妻兒,士氣低靡的厲害,听聞楊崢入蜀,居然開始出現逃軍。
這樣的軍隊去跟如日中天的涼軍血戰,後果可想而知。
更何況鐘會還有另一種選擇。
洛陽才是更適合他的戰場,爾虞我詐,暗箭傷人。
「舍棄陽安關,兵臨漢城!」鐘會嘴中說出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什麼?」王濬臉色一變。
舍棄陽安關,就形同月兌掉了盔甲。
十二萬中軍能堅持到現在,全憑陽安關,鐘會說不要就不要了?
「都督三思,我軍憑借此關,足以抵御涼軍!」王濬急道。
現在軍中大權全都在鐘會手中,王濬完全被架空了。
「一座死城而已!馮翊大戰之後,楊崢南下,我軍就大勢已去,若不是為了姜伯約,吾豈會逗留至此?爾等大可放心,吾不敢與楊興雲一戰,楊興雲也必然不敢與吾一戰!至于糧草,吾自有妙計!」鐘會大袖一揮,決心已定。
留在陽安關,就等著被楊崢困死。
這是戰略上死局。
但若是舍棄陽安關,這十二萬大軍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西邊不行還有東邊……
王濬畢竟是多謀之人,很快想通了,南下攻打蜀國,其實為楊崢做了嫁衣。
如今的蜀國,就算鐘會進去,成為最終的贏家,但又能如何?
天下大勢至此,蜀國滅亡已經是必然的。
縱然鐘會能把蜀中含在嘴里,也吞不下去。
沒有漢中門戶,能抵擋涼州、雍州加上漢中的楊崢?
蜀人能不能接受他們都是問題。
中軍將士願不願留在蜀中也是個問題。
王濬忽然覺察出,其實鐘會的選擇才是最符合當前形勢。
「看來,士治已經想通其中關節。」鐘會似笑非笑道。
王濬汗顏,他的想法總是比鐘會慢了半拍。
鐘會目光轉向南面連綿的青山,一臉蕭索之意,「姜伯約不能歸我,豈非天意乎?」
涼軍大營。
「鐘會退出陽安關?」楊崢不可置信。
「屬下等仔細打探,陽安關方圓五十里內,沒有伏兵,鐘會順漢水而退,直奔漢城!」斥候拱手道。
斥候的水平無需質疑。
涼州諸軍,最精銳的其實是斥候營。
人人都有以一當十的本事,眼力、智力、武力都是軍中拔尖的存在。
「鐘會沒有糧草,陽安關就是一座死城!」龐青道。
既然鐘會沒有糧草,為何還四處蹦?
這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漢城、漢城,難道鐘會帶著十二萬大軍去漢城要飯?
忽然之間,楊崢想通其中關鍵,「不好,蔣斌有歸降鐘會之意!」
這種可能性很大,雙方現在是盟友。
鐘會軍事上止步于陽安關,但攻心之術,一刻沒有消停,曾大張旗鼓的拜祭諸葛武侯之墓,又作《與蔣斌書》,與漢中的荊州系書信往來密切,交了一大群的筆友,大得荊州士人之心……
蜀國到了現在的地步,很難說蔣斌不會投降鐘會。
「他娘的,鐘會這廝如同一條泥鰍,鑽來鑽去!」劉珩忽然來了一句。
如此恰當的比喻讓楊崢不禁莞爾。
鐘會留在陽安關是死路一條,現在退出陽安關,反而把棋走活了。
首先,漢、樂二城有可能投降鐘會。
其次,他把陽安關讓出來,在一旁靜觀其變,楊崢成了螳螂,他成了黃雀。
若是得到漢樂二城糧草支援,那麼自己的後背就涼颼颼的了。
再者,若沒有機會,鐘會可以順漢水而下,從容撤回上庸三郡……
這個時代的漢水可算是天下最優良的水道之一。
曹真三路大軍伐蜀,其中司馬懿就是朔漢水而上,攻打南鄭。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八天行軍一千二百里,也是走了水道!
蔣琬曾獻計浮漢水而下,攻打上庸上郡,但被費制止了。
所以劉珩形容鐘會為泥鰍,異常貼切。
那麼現在問題擺在楊崢面前,是佔據陽安關攻打劍閣,還是先處理鐘會這條泥鰍?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