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並不點破少年的身份,又走了一陣,越看心中越是驚嘆。
涼州海納百川的氣象,實在令人心折,心中對羌胡異族的排斥也澹了許多。
如果站在另一個角度,羌胡也為涼州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旺盛生機。
與之相比,洛陽就顯得死氣沉沉了。
高平陵之變後,洛陽便籠罩著一層陰雲。
司馬師、司馬昭以傾國之眾征討淮南,百姓從此困窘。
「君侯回來了,君侯回來了!」
街市上,一人高呼。
仿佛一顆石子投入湖水之中,瞬間沸騰起來。
整條街都在呼喊︰「君侯回來了!」
家家戶戶大門打開,百姓奪門而出,長街瞬間變得無比擁擠,人群如潮。
盡管幾個護衛不斷向兩人靠攏,但還是被沖散了。
羊祜與楊宏被人群裹挾著向東城走去。
期間楊宏一直用身體為羊祜遮擋,一直走到城外。
城外早已人山人海。
周圍的部落似乎也收到了消息,騎馬前來觀看。
姑臧城中的守軍全都出城,一個個軍容齊整,維持秩序。
遠方大地上,蹄聲轟隆。
很快,一條黑色的長線從天邊席卷而來。
北面草原的翠綠,南面的雪峰皚皚。
人未至,百戰雄師的無敵氣勢排山倒海。
百姓們的熱情在這一刻被徹底點燃,熱情的歡呼著。
那里面就有他們的孩子、丈夫、兄長、親人……
羊祜亦是領兵之人,一見此軍氣勢,心中忽然忽然涌起深深的懼意。
擊敗司馬昭十六萬大軍並不是偶然。
大軍潮水一般涌來,將近兩里的時候,緩緩減速。
最前一排,鐵甲錚錚,長槊森森,簇擁著中間的「王者」。
「君侯!」無數百姓主動跪伏在地。
也有人站著拱手行禮,在場維持秩序的士卒並未強求。
而馬上之人卻大聲喝令︰「起身,起身,無需跪拜!」
騎兵走過,卷起幾縷征塵。
馬上的王者意氣風發卻又澹定自如,如同烈日般令人不敢仰視。
羊祜再次受到沖擊。
即便是當年的司馬師、司馬昭也沒有讓羊祜如此震撼。
闊別大半年,回到姑臧,見到人山人海,楊崢百感交集,一場大勝,帶給涼州新的氣象。
不過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混戰至今,也到了天下一統的時候。
「有如此百姓,如此將士,一統天下指日可待!」楊崢大笑道。
「左傳有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出!天下英雄何人能與君侯比肩?」龐青又拍起了馬屁。
春秋在漢末為顯學,尤其是左傳。
杜預的叔父杜寬雖然政績上沒有什麼建樹,但在治學上名震一方,推崇左傳,著有《春秋左氏傳解》,讓涼州學術氛圍大增。
武功興盛,必有文事相濟,才能相輔相成。
「你這句話後面兩句為何不說?」楊崢笑道。
龐青笑道︰「後面兩句不吉利,不說也罷。」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楊崢毫無顧忌的念了出來,「不過吾更傾向于孟子所言︰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意思差不多,但氣勢完全不一樣。
「干脆稱王算了!」劉珩終于憋不住了。
之乎者也沒听進去,王者二字卻是听進去了。
「你這廝懂個鳥?當今陛下猶在水深火熱之中,我稱王,豈不成了天下最大的叛逆?」楊崢心情不錯,所以多說了幾句。
安裝最新版。
司馬昭至今也就一相國,自己稱公是因為伐蜀之功。
稱王就是僭越了。
到時候不是自己罵司馬昭,而是司馬昭罵自己亂臣賊子。
中原士族楊崢不做指望,但中原百姓,楊崢覺得還是可以爭取一下。
除了這些,心中多少對曹家有一絲憐憫。
曹髦無疑是合格的君主,這些年一直在苦苦掙扎,可惜生不逢時。
鎮撫司各地說書人傳回的消息,司馬昭的情況不太妙。
鐘會十四萬大軍頂在尹闕關,有問鼎洛陽之意。
中原各地的百姓不堪重稅,紛紛逃散。
連各大屯田都發起了小規模的叛亂。
各大的叛亂也在錦衣衛的謀劃之中。
總之,司馬昭想休養生息,那是不可能的。
黑鍋這麼大,黑料這麼多,自己當然要給他助助興。
「叛逆不叛逆的,又不是司馬小兒說了算,我們贏了,他們就是叛逆!」劉珩狗嘴里有時還真能吐出象牙……
這與歷史掌握在勝利者手中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崢怔怔的看著他。
看得劉珩都不好意思了,干笑兩聲,「看我作甚?屬下說錯了麼?」
「沒有,你這廝簡直是個天才。」
進入城中,休息了兩日,各地勸進的表文陸續送來。
正如劉珩所言,很多人直接勸稱王。
稱什麼王,稱什麼公,又吵成一團。
涼、周、夏、秦各有人支持。
還有人大膽的提出以晉為國號。
春秋五霸,晉實力最強。
楊崢心中苦笑,這不是走司馬家的路,讓司馬家無路可走嗎?
當年漢高祖欲以沛為國號,畢竟他當了很多年的沛公,又是出身沛縣。
最後是蕭何勸他以漢為國號。
取天漢之意。
詩經雲︰倬避雲漢,昭回于天……倬彼雲漢,為章于天。
最適合楊崢的國號其實是涼,楊崢自涼地而起。
但涼字本身就有貶義。
大涼……
听上去就有種涼涼的感覺。
楊崢的本意是夏和秦。
祖籍陽夏,原本就是夏王太康的遷都之地,弄不好楊崢就是太康的後代……
秦因為受到太史公史記影響,名聲不好,一向有暴秦之說,還是二世而亡。
不過楊崢不在意這些,國號取的再響亮,人不行,後代不給力,全都是白搭。
司馬家把晉弄髒了,老趙家把宋給玷污了。
楊崢也不著急,畢竟魯芝、杜預、衛瓘、索靖都沒有表態。
眼下當務之急是準備迎接蜀國君臣的大典。
此次北上的不僅是劉禪一族,還有譙周、張紹、 正、張翼、廖化、董厥、樊建等蜀國骨干。
把這些人遷到姑臧,蜀中的士族豪強力量就去了一半,群龍無首。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