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雪災,吃的最肥正是拓跋部。
漠北諸部跟秦國總隔著點東西,而且他們一入秦國,便會被吞掉。
但跟拓跋鮮卑可以無縫餃接,只要奉拓跋力微為主,就可以繼續保持本部落的完整。
形同受封。
漠北諸部當然更願意投奔拓跋鮮卑。
「庫賢在狼居青山收編一萬三千帳,實力大肆膨脹,誠為大忌也!」沙漠汗用漢言交談。
烏桓王庫賢本非鮮卑種落,佔據狼居青山的草場後,野心也在不斷膨脹,手上烏桓精騎八千,游騎近萬,若是振臂一呼,族中男女老少皆可上馬拉弓,湊出一支六七萬人的大軍不在話下。
庫賢早有月兌離拓跋鮮卑之意,只不過顧及跟拓跋力微這麼多年感情和威信,不敢輕動而已。
拓跋力微眉頭微皺,一萬三千帳就是五六萬的人口。
在中原不算什麼,在草原卻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勢力了。
「草原有俗諺,如果鷹的翅膀硬了,一定會單飛。」沙漠汗繼續添油加醋。
「你準備怎麼做?」拓跋力微瞥了一眼自己的兒子。
從秦國回來後,他就跟以前大不一樣。
「先下手為強!」沙漠汗揮掌如刀,做了一個割頭的動作。
拓跋力微卻有些遲疑,「庫賢未露反跡,我若殺他,豈不是失信于其他諸部?」
「若庫賢動手,則為時已晚。」沙漠汗著急道。
他跟庫賢已經水火不容。
庫賢只願遵從草原舊傳統,行部落制,追慕當年的冒頓、檀石槐,公開反對沙漠汗的漢化之策。
兩人之間遲早有一戰。
拓跋力微人老成精,自然心知肚明。
但人老了,殺伐之心也就大不如前。
當年的拓跋力微取沒鹿回部族長之女,反手吞並沒鹿回部,殺伐果斷,才有今日的拓跋鮮卑。
「我們草原本就不如中原鼎盛,如今天下形勢,周圍全是虎狼,只有團結一致才能跟他們周旋,若起內亂,拓跋部輕則分崩離析,重則如當年的烏桓一樣消失!」拓跋力微的眼神蒼老而深邃。
虎雖老,然余威尚在。
有他在,庫賢絕不敢叛離。
拓跋力微有這個自信,相反,他對沙漠汗的急躁大為不滿,「看來你在秦國這麼多年,已經忘了我們草原的傳統。」
這無疑是相當大的不滿了。
決定腦袋,拓跋力微身為鮮卑可汗,可以招撫漢民,可以進貢洛陽,但必須以草原視角統治諸部。
他允許沙漠汗適度漢化,但不允許完全舍棄鮮卑傳統,變成一個漢人。
這是本質上區別,也是父子二人真正的矛盾所在。
沙漠汗知道勸不動父親,嘆了口氣,告別之後回到自己營帳喝起了悶酒。
他覺得自己的父親真的老了,沒有以前英明神武。
就算不得不屈從于司馬氏,但也不必這麼著急的當馬前卒。
拓跋部屢次進攻太原和雁門,跟秦國的關系惡劣起來。
沙漠汗聯秦抗晉一統東部鮮卑之策破滅。
鮮卑部只能在東西對峙中越來越虛弱。
「太子可曾听過班定遠之舊事?」帳篷外,一人幽幽道。
「當然听過。」沙漠汗對來人沒有絲毫驚訝。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庫賢若是繼續壯大,只恐太子將來非太子也!」
庫賢與沙漠汗不合,但跟拓跋悉鹿、拓跋綽的關系非常不錯。
三人時常一起游獵酒宴,拓跋悉鹿、拓跋綽也逐漸成為反對漢化之人,這兩年更是鼓動拓跋力微積極交好司馬氏,圍攻秦國,收復雲中、九原、雁門等地。
而拓跋力微跟二人越來越親近,離沙漠汗越來越遠。
沙漠汗忽然站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秦王願助太子一臂之力!」帳外的聲音幽深起來。
只要沙漠汗點頭,鮮卑就他的,庫賢也不足為慮。
但關鍵時刻沙漠汗卻退縮了。
拓跋力微的影響太深遠了,而沙漠汗在漢地多年,熟讀經典,對「孝」字看的極重。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秦王若非顧念太子,早就興兵討伐拓跋部!」帳外的聲音逐漸嚴厲。
帳中陷入寂靜。
良久之後,沙漠汗幽幽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我若行此不忠不孝不義之事,有何面目統領草原之眾,閣下休要多言,秦王亦不會用此下下之策!」
這是沙漠汗的抉擇,也是拓跋鮮卑的抉擇!
「既然如此,太子珍重。」帳外的聲音越來越小。
黑夜席卷蒼穹。
席卷了廣武城下連綿的鮮卑營帳。
城牆上,衛瓘站在夜色之中,「沙漠汗為人雄異,恐為後患。」
「未想草原之上亦有如此人物,拓跋鮮卑落入他手中,說不得日後會崛起。」衛瓘背後的聲音跟沙漠汗帳外的聲音一模一樣。
重孝道,相當于知道中原規則。
拓跋部如今的實力不在當年蹋頓、軻比能之下,拓跋力微極擅長治理,鮮卑部再這麼隱忍發展下去,將來也一定會成為龐然大物。
「天下人物何人與大王比肩?拓跋鮮卑居東西之要沖,大王貫通草原圍獵中原,拓跋部不得不除之!」衛瓘招了招手,黑夜中又走出幾人,清一色的鮮卑服飾,髡發結辮,長相氣度也跟鮮卑人一般無二,「沙漠汗不願出手,就讓庫賢先動手!」
「唯!」幾人拱手後退,消失在黑夜之中。
幾天之後,鮮卑部流言四起,庫賢要在狼居青山自立。
狼居青山卡在代郡與漠北之間。
此地若是自立,形同將鮮卑部一刀兩斷。
對代郡的威脅極大。
拓跋力微只能退兵,返回代郡。
鮮卑人退兵,陳騫留在河東,只剩下一個劉淵自然獨木難支,也只能退走。
雁門之圍接觸。
但寒風之中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在夜色中沖出太原城,趁著夜色穿過雁門,直奔草原。
領兵之人正是馬隆。
誰也不會想到秦軍會在此時出征。
「破東西對峙之局不在河東,而在拓跋鮮卑,大王欲貫通草原圍獵中原,此孝興用命之時也!」衛瓘的話猶在馬隆腦海中盤旋。
衛瓘算是他的伯樂。
攻打拓跋鮮卑,也沒有違背他當年的諾言。
從楊崢頒行均田制時,馬隆就知道這場東西對峙的最終結局。
「大丈夫建功立業,當在今時也!」馬隆揮起長槊指著北方。
身後騎兵仿佛岩漿一樣向前奔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