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官員都欣慰的看著太子。
大秦不缺武功,缺的是文治。
「太子所言,諸位還有何異議?」楊崢目視殿中諸臣。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識相的沒有反駁。
其實也反駁不了,即便加征算賦、口賦也不是一時片刻的事,中原的官僚系統還沒建立起來。
另外,中原百姓手上也沒幾個錢,司馬炎遷都鄴城,竭澤而漁,百姓早就被盤剝一空。
楊崢還沒蠢到殺雞取卵,逼百姓再去依附士族豪強。
「既然沒有異議,大秦的國策便是無為而治!」楊崢定下治國方針。
無為而治,並非是躺平,讓民間野蠻生長,而是不過多的干涉百姓的生產和生活,讓百姓自己發揮創造力。
老子有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一句話,別有事沒事折騰百姓,惦記百姓手中的三瓜兩棗。
大環境好了,民間自然就會充滿活力,國家也會起來。
朝會散了,已經是辰時,剛才瞌睡連天的,現在反而沒了困意。
索性讓楊旭陪著一起走走。
說實話,皇宮雖然建好,楊崢卻沒怎麼游玩。
楊旭略顯拘謹,沒有以前孩提時的親密。
也許是人長大,懂的東西多了,便越是敬畏。
知道敬畏的人往往差不到哪去。
「這一年多辛苦你了。」他不開口,只能楊崢先開口。
「國事有太傅主持,兒臣只是敲敲邊鼓,何談辛苦?父皇和太傅才是真的辛苦。」楊旭說話倒是滴水不漏。
楊崢笑了兩聲,拍拍他的肩膀,這種談話不像是父子,更像是君臣,「怎麼,一年多未見,變得如此拘謹?」
楊旭一愣,「父皇……」
楊崢像小時候一樣模模他的後腦勺,這個舉動瞬間拉近兩人的距離。
「有什麼想法可以全部說出來,我先是父子,然後是君臣。」
「是。」楊旭明顯輕松了一些,「幾位兄長都已年長,兒臣以為當分封地方。」
「哦?」楊崢倒是挺意外的。
楊武、楊宏年紀越來越大,留在大興是非多,每個成年的皇子,背後都若有若無的凝聚著一股勢力。
楊武是楊囂的女婿,那麼楊濟、楊駿、楊珧三人自然就是他的人。
楊宏走名士圈,身邊聚集的官二代也不可小覷。
還有青營的楊暉、楊昭、楊明,身邊有意無意的也聚集著一伙人,跟當年的楊毅如出一轍。
「這是你自己想到的?」楊崢問道。
如果是他意思,說明這些兄弟讓他忌憚了。
提前分封出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削弱他們在中樞的影響力,讓太子的地位更加穩固,也可加強大秦對地方的掌控。
身為太子,絕不能是不知世事的白蓮花。
楊旭沒有否認,「兒臣思索多時。」
「好!」楊崢大為欣慰。
養兒如羊不如養兒如狼!
提前消除威脅,也避免了以後處理起來麻煩。
曹魏的殷鑒不遠,曹丕上位,使勁的弄宗室,圈養在鄴城,才二三十年,曹家就無人了……
司馬家這麼輕易的就奪得了天下,不正是宗室給不上力嗎?
漢高立國,大封宗室,鏟除諸呂的朱虛侯,是齊王劉肥的次子。
鞏固大漢江山的漢文帝原本是代王。
漢景帝七國之亂,靠的是梁王頂住了壓力。
司馬家竊取曹魏江山,曹家居然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也算是千古奇事了。
除了曹魏,任何一個朝代,都分封宗室。
其實歷史上的晉朝正是吸取了曹魏教訓,不僅大封宗室,還授以地方實權,不是刺史,就是一鎮都督,這便是矯枉過正了。
「倘若你的這幾個兄長將來羽翼豐滿,不利于你,又當如何?」楊崢目光灼灼。
很顯然,他早就思索過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沒有一絲遲疑,「東西司隸,以河北關中持天下之正統,若不能制區區一隅之地,則是兒臣的無能了。」
「哈哈,不愧是朕的兒子。」楊崢終于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楊旭身上一半流的是夏侯家的血,但另一半則是自己的。
太子是儲君,儲備的君主,自然要有君主的霸氣!
楊崢對這個兒子完全放心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一年多未見,已經成長了這麼多。
「那麼旭兒以為該如何分封?」
「兒臣以為,有能力者封于南中、遼東、河曲、漠南、西域,天家血脈鎮撫一方,揚大秦之威儀,宣漢家之王化,平庸者封山東、河北、蜀中、荊襄、江東,富貴終老。」
這跟楊崢的思路差不多。
此前封楊毅為夏王,也是這個意思。
能力強的留在中樞,遲早內卷,若是封在外面,說不定還能開疆拓土。
楊崢忽然想起了明成祖朱棣。
如果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健在,朱棣絕不敢起兵。
兩邊實力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
而且人家朱棣一開始也沒想造反,是建文帝一個勁兒的造作,一口一口的喂,才成就了他。
大秦的分封也不是像明朝那樣軍事實封,手握重兵,更多是代表皇室監管地方,有一定的兵權,防備突發狀況,但無法對中樞構成威脅。
楊旭還有個優勢,就是年輕,現在十三歲,等到楊崢「退休」的時候,正是三四十歲年富力強的年紀,這麼多年的儲君,早就深入人心了。
「分封之事你擬定一個詳細章程,朕再定奪。」
「唯!」
楊崢心情大好,多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繼承人出了大問題。
當然,也不能說楊旭有多合格,只能說是個好苗子。
沒有辜負楊崢當初對他的期待。
「文治朕放心了,但武事不可松懈。」
司馬家的傳統手藝是夷三族,老楊家則是沖鋒陷陣,騎馬砍人,不懂點武藝和兵法肯定不行。
一來強身健體,遠離病患,延長壽命,二來,強健的體魄自然會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三來,皇帝知曉兵法,也不至于被手下人糊弄。
「兒臣謹記。」
「勞逸結合,沒必要把自己繃的太緊了,有閑暇可以外出走走,看看民間疾苦。」
「兒臣……前些時日外出游獵,被御史發現,尋著兒臣死諫,弄得滿城風雨……」楊旭一臉郁悶。
楊崢笑了兩聲,「以後當心些就是。」
比起磕五石散、清談、沉迷酒色之類的,游獵還算是個不錯的興趣愛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