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葫蘆浮起瓢。
歷史上的這一時期,雍涼爆發持續性的旱災,接連引起鮮卑、匈奴、羌氐的叛亂。
涼州賀隴右的旱災完結了,關中旱災又起來。
楊崢有些懷疑老天爺故意在耍自己。
不過只要不是整個雍涼地毯式的旱災,大秦就能熬過去。
百姓的情緒比較穩定,家家都有余糧,還能熬下去。
大興的七萬中軍,加上戰馬,有些熬不住。
一匹戰馬每天的吃喝頂五個將士,大興常駐十五萬匹戰馬,另外的十多萬養在河南地牧場。
「陛下應該祭天,以求蒼天眷顧我大秦,風調雨順。」魯芝建議道。
衛瓘卻更向前一步,「既然是祭天,不如直接泰山封禪,率士民就食許昌,減少關中壓力。」
「元凱意下如何?」楊崢問道。
杜預拱手道︰「陛下文治武功不亞于孝武皇帝,封禪泰山亦無不可,陛下出身陽夏,就食許昌,正可收攏中原人心。」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漢高成功之後,也曾回鄉祭祖,華夏講究的就是這一套。
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做。
楊崢點點頭,「朕也應該去中原走走了!」
關中和關西不能是對立的關系,此番東行,不僅要封禪,還要拜祭一下楊家的祖墳,加強與中原之間的聯系。
計議已定,朝堂上也迅速通過。
封禪的請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幾年前就有人進諫,當時一窮二白,怕勞民傷財,也就不了了之了。
中原經過兩年的減賦,經濟有所恢復,是時候看一看自己打下的江山了。
五萬中軍,十萬戰馬,四萬牛和駱駝,文武百官宮中侍女宦官,加上隨行的大興士民,一共二十余萬,水陸並進,浩浩蕩蕩向東而去。
太子楊旭與太傅魯芝留鎮大興。
沿途官府早有準備,囤積了糧食。
第一站弘農,夾雜河東與南陽之間,土地肥沃,糧草戳戳有余,當地本身就是一個糧草中轉站。
不過到了第二站洛陽的時候,楊崢忽然感覺洛陽如此宏偉,當年攻打此城的時候,倉皇一瞥,還沒感覺,這幾年戰火消弭,洛陽竟然也如此繁華。
人口繁密,百業興旺。
經過曹魏幾十年的經營,宮闕別有一番韻味。
大興是一座面向未來,包容兼續的城市,而洛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銅駝大街上,鐘虡、九龍、翁仲、銅駝、飛廉相對而立,氣勢恢宏。
明帝曹睿和司馬炎都曾大興土木,造許昌宮、洛陽宮、昭陽太極殿、總章觀、陵雲台、承露台等宮殿,奢華程度比之大興猶有過之,現在全部便宜了楊崢。
恰逢天降大雪,楊崢遂駐陛于此。
洛陽百姓喜不自勝,進獻豬羊,犒勞大秦將士。
一些富戶主動進獻錢帛、奇珍異寶、秀女……
其熱情遠遠超過了楊崢的想象。
不過有些東西能收,有些東西不能收。
遂下了一道詔令︰「天下承平才數年,四時不正,百姓有啼饑號寒之困,不可重開奢靡之風,中原父老愛護之心,朕已知曉,錢糧珍寶,一概不取,望中原父老知朕撫民之心也……」
人心才是最大的財富,天下能走到今日也不容易。
這一道詔令下去,整個洛陽都沸騰起來,百姓紛紛拈香為楊崢祈福。
「洛陽繁華,地處中原月復地,有八門金鎖,當立為都也。」杜預建議道。
洛陽的地緣優勢實在太大了。
西面是關中,西南是南陽,東南是宛許,東面則是中原月復地,北面承接並州,東北連接河北……
也難怪歷朝歷代都如此看中此地。
如果只想守成,洛陽絕對是上上之選,不過為了控制河套、河湟、西域,楊崢還是更青睞關中一些。
將洛陽立為陪都也不錯。
這麼宏偉的宮殿,放棄了可惜。
曹魏有五都,大秦再立一個都城也不錯。
直轄洛陽,更有利于控制中原。
「干脆洛陽、許昌全部立為都城」楊崢點頭答應了。
隨行的百官立即進入商討階段。
其實也用不著商討,洛陽兩個字在人心中的地位不必多言。
三省迅速通過,楊崢加蓋了傳國玉璽。
洛陽、許昌正式成為大秦的陪都。
地緣上,關中、河東、洛陽、、許昌、鄴城宛如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穿梭在大河兩岸,挑起了華夏的脊梁。
從關中到關西,大秦再無地緣短板。
即便天下有事,憑借這條長龍,也可迅速平息。
消息傳出,整個洛陽沉浸在一片歡喜聲中。
百姓奔走相告,到處都是歡笑慶祝之聲。
而洛陽城的宅邸也跟著水漲船高,隨行的豪貴之家,大量購置宅邸,洛陽的宅邸價格沖天而起,向大興看齊了……
楊崢看著錦衣衛呈上情報,不僅一陣苦笑,看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在洛陽停駐了十幾日,風雪稍停,楊崢率五萬將士與百官趕赴許昌,隨行的士民就留在洛陽。
洛陽百姓依依不舍,出城十里相送。
楊崢忍不住心中感慨,華夏的百姓就是這麼容易滿足,自己只是做了一個皇帝應該做的,就讓百姓如此感恩戴德……
大秦迅速統一中原,讓百姓少遭受了些戰火。
中原的繁華遠在關中之上。
尤其是豪強們被忽悠去遼東之後,中原更加生機勃勃。
人口和土地都被釋放出來。
大秦一向輕徭薄賦,生存的壓力大大減小,沿途村落,孩童哭號歡笑之聲遍地。
到了許昌,百姓也是出城十多里翹首期盼。
烏壓壓的人山人海,就是為了一睹大秦皇帝的風姿。
楊崢騎在馬上,一身盔甲,披大紅斗篷,華蓋羽麾,旌旗儀仗,環列周圍,左右精騎環繞,甲士步伐整齊,馬上天子的氣勢噴薄而出。
百姓遠遠望見,便拱手跪在雪地里。
「楊氏亦出于中原,父老鄉親不必多禮!」楊崢在馬上抬手虛扶。
身邊的護衛大聲重復。
百姓這才起身道謝。
一句話就拉近與中原士民的關系。
進入城中,大街小巷里站滿了人,都在觀望皇帝儀仗。
楊崢微笑示意,頻頻拱手,走到哪里,哪里便是一陣歡呼聲︰「陛下萬安。」
許昌原本就有宮殿,早就被官府收拾好。
楊崢直接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