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大風暴中,大興城里有二十多名官員自盡。
夏侯莊也在壓回大興的路上自盡了。
不出意外,皇後心力交瘁,病倒了。
「臣妾對不起陛下,對不起大秦。」夏侯止以淚洗面。
有些事情不查,永遠不知道。
她絕不會想到,夏侯家打著她與太子的名頭,做了這麼多事。
那些攀附上來的官員,其實就是沖著皇後和太子來的,在他們眼中,大秦遲早是太子的,提前打好關系,將來也能用上。
「這是他們造的孽,不關皇後的事。」楊崢安慰道。
夏侯家出了這麼大的事,皇後自然會受人詬病。
雖然沒人敢說,但夏侯止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身體也日漸虛弱起來,楊崢請來皇甫謐,皇甫謐搖搖頭,「此乃心病,非藥石所能為也。」
楊崢只得守在她身邊,悉心照顧。
這麼多年的夫妻,走過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雖說夏侯止毛病不少,但其實她並不是個有野心的女人,特別是楊旭長大之後,她就專門相夫教子,沒有招惹是非,極其低調。
偶爾耍些才女脾氣,但也無傷大雅。
此次也是她深明大義,剜去了夏侯氏這塊腐肉。
即便是楊崢照料,夏侯止的身體也是一日不一日,「陛下,臣妾怕是不行了……」
楊崢老淚縱橫,自己吃到的第一口紅利,其實正是來自夏侯止,「朕不允許你這麼說!」
夏侯止的眼神中也充滿了不舍。
但心病從來不是那麼好醫治的。
楊崢調來太學里面的所有醫學士,眾人齊心協力,才勉強控制住了病情。
她本來就是個驕傲的女子,夏侯家的事是個不小的打擊。
好在太子及時趕來回來,夏侯止看到英氣勃發的兒子,精神終于好了一些。
一家人悉心照料,加上皇甫謐醫治,夏侯止的病終于好轉。
不過此事已經對她造成了不小的打擊,即便病好了,身體也沒從前那般好了。
其實經過此番驚嚇,楊崢的身體也受到了影響。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難免憂思郁積。
看著夏侯止身體轉好,楊崢抽身處理政務。
將夏侯家的罪狀貼滿大興城,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楊崢對夏侯家問心無愧。
百姓的眼楮是雪亮的,市井巷陌之間,談論的也是夏侯家的貪得無厭,對皇帝的大義滅親拍手稱快。
「咱大秦是真的為天下著想。」
「陛下鐵面無私,以後就有人為我們做主咯。」
「夏侯家千不該萬不該跟陛下唱反調,陛下是什麼人?天人下凡!」
……
民間輿論也多傾向楊崢。
其實國家怎麼樣,他們看的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
這麼多年,楊崢在他們心目中猶如神靈。
所有涉事的官員,連同家卷全部發配遼東。
這些家卷也不是白蓮花,既然享受了權力,就要承擔罪責,沒人是無辜的。
夏侯家發展到今日,沒少這些家卷的推波助瀾。
此事也讓朝野上下看清楚了楊崢的決心。
「貪墨之人,無論是皇親國戚,還是朝廷大員,朕決不輕饒!」
治國就是治吏。
大秦這才多少年,就出了這麼大的桉子。
由此可見腐、敗的滲透力,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夏侯家被拿掉了,大秦最後的一絲的隱患也消失了,以後可以給楊旭一個干淨的大秦。
楊崢趁機下詔,讓貪墨之人自首,朝廷酌情從輕處理。
拔除夏侯氏,中原官場為之一清,地方上也見識到了皇帝的決心。
越來越多的人向御史台、宣義司自首。
其實很多人是受官場環境影響,不得不貪,不得不拿,不然你在位置上根本坐不下去。
只要不是罪大惡極之人,楊崢一概從輕處罰,讓他們代罪繼續留在原來的位置上,以觀後效。
使功不如使過,以前的事大家一筆勾銷,以後的事繼往開來。
當然,罪大惡極之人也不會自首。
對于地方上清廉的官吏,楊崢大加賞賜,提拔他們,填補夏侯家留下的空缺。
還提高了官員們的俸祿,讓他們不用為全家的生計擔憂。
也許是最近操勞的事太多,又是家里,又是外面,只感覺一陣心力交瘁。
「朕這一代的人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後面就看你的了。」楊崢拍了拍楊旭的肩膀。
曾經幼小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他的肩膀已經足夠強壯。
「父皇……孩兒還未準備好……」
「朕當年從西平起兵,何曾準備好了?你們的時代已經到來,創業難,守業更難,你已經做的很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楊崢鼓勵道。
聰明才智,心機城府,手腕靈活,楊旭都不缺。
最關鍵的是他性格沉穩。
從清查江東一事就可以看出來,該收手時果斷收手。
未來大秦在他手上,必能走向輝煌。
楊崢早年沖鋒陷陣,現在到老一身的病,也該過幾年悠閑日子了。
這個想法早以有之。
在治國上,楊崢能想到的都想了,海洋、遼東、南疆、西域、河中、漠北……
視野內的所有地盤楊崢都拿到了,也沒冤枉來這時代一遭。
剩下的就要看後人的聰明才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
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悲劇,在楊崢看來,都是貪戀權位所至。
唐玄宗若是早點退位,肯定是歷史上的一代聖君。
其實楊崢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早點退休,享受生活,也給自己留下了一個美名。
更給後代做出了一個表率。
「與你三失,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一為開創盛世,使我百姓太平安康,二為海洋,萬不可棄也,三為遼東,此乃中原之大患,萬不可松懈。」楊崢取來三支金翎箭,交給楊旭。
必須要給他點目標,不然容易躺平。
大秦的盛世其實已經開啟。
盡管這幾年關東一直不太平,但並未影響到尋常百姓。
只要楊旭按照自己設置的軌跡走,大秦怎麼著也有個兩三百年的國運。
至于千秋萬代,那就純粹是意婬了。
從來就沒有不滅的王朝。
改朝換代也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
「兒定不辜負父皇所托!」楊旭神色異常肅穆的接過金翎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