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了一段時間,弄出這麼個結局。
大劉對李杉說︰還真他媽刺激,只要他們敢干的事,還真他媽能干成。
這些錢,咱拿著還真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
放心吧,這些錢只管花就行,他們自然會想辦法抹平的。要是沒這個機會,他們還會想別的辦法,去把錢弄到自己兜里。
現在咱走的這些程序,都是合法合規的,不比咱自己從銀行里弄要還的貸款要好嗎?
他們弄出來,和咱自己貸出來,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這些錢,在咱手里還能發揮一些正經的作用。
另外,你不是說省城還有個項目有點意思嗎,可以用在那個項目上。
也好,我還是先多方面考察一下吧,多了解一下,動起來的時候針對性也能更強一些。
現在,我到覺得太快,太冒進也不是什麼好事。還有衙內給咱上的這一課,也得吸取點教訓。
今後對考察,調研這類事,能躲的,也要盡量躲開,省的給自己招風。
也是,還是低調一些好,要不容易被別人盯上。咱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家業,別到最後都成了給別人做嫁衣。
李杉接上大劉這句話以後,想到這次的事也算給大劉提了個醒。以後再有高調的事找上門,也會三思而行。
寒假前,陪著大劉一起去省城,看了之前他提起的那個項目。
是在城區內的一個大型國棉廠,各種原因已經造成了資不抵債的現象。
有的欠款收不回來,給外貿加工產品被退貨,欠下游的原料款,付不了,反正是一大堆的雜事。
現任的領導班子倒是心寬體胖,該吃吃,該喝喝。招待李杉大劉等這一行人,還是選在了省城最好的飯店。
簡單通報過情況,會面完畢後,隨行的專業管理人員說︰有可能還有一些隱性的情況,根本就不會在表面上顯示出來。
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理清楚內部的情況,別看吃飯時說的這麼好听,有些陷阱稍不注意,就會在接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才會爆發出來。
對此大劉表示︰這事咱們不用著急,先慢慢談著,光是那些等著發工資的職工,也就夠他們喝一壺的。
回到連山縣,大劉又單獨和李杉密談了好久,把投資隱患,和好處一、一列出來分析了一遍。
然後決定,先不急著推進,上面對這樣的大型企業,會有單獨的應對手段,自己急著接手的話,會有一些能避免的負擔壓到自己頭上。
他們的這種情況,也不是隨便哪個企業輕易就能接下來的。
年終也正是各個企業要出財報,準備分紅的時候,今年投資的幾個企業,表現都在李杉預料之中。
把大劉樂的夠嗆,只是付出去了一些錢,別的什麼心也沒有操,就能有這麼大的回報,是在他的預料之外的。
就要放寒假的時候,初三的同桌陳金秀找了李杉一趟,說是寒假期間,想讓李杉幫她補習功課。
李杉想不出推辭的辦法,硬著頭皮答應了。
果然寒假開始後,陳金秀開始有規律的來找李杉,補習之余,陳金秀對李杉說些試探性的話。
李杉也不敢正面回答,只是巧妙地把話題引開。
他也知道這小姑娘心思單純,也不知道他其實也算這個時代的有錢人了,至少比這個時代不少的大款現金充裕。
陳金秀不好意思明說,李杉也就留著這層窗戶紙,生怕說破了,會傷害到小姑娘。
至于別的送信的,遞紙條的,他也是一概不理會。
雖然身體里是個老靈魂,可這個時候也不想理會這些。
也並不是因為陳金秀的家庭狀況而看不起她。
下崗後的工人或者去給別人打工,或者擺攤開小店,雖然辛苦點,可日子還能湊合著過下去。
這時候還沒有城管滿街搶小販的東西。
這個時期的女孩子,還沒有被社會污染的太厲害。
和有錢人談感情,和窮人談錢的女孩子,還沒有像十幾年後那麼多。
有時候,陳金秀也和李杉說些家里的事,李杉也能從容應對。
雖然從這時候起,開始崛起一批有錢人,可最終還是普通人多。
就算有時候能發筆小財,那也只是保持在能改善生活的水平。
過完年正式上班以後,李杉和大劉兩人在辦公室,商量著今年發展的具體計劃。
大劉擺在辦公桌上的大哥大,也換成了全球通。
兩人談完計劃,閑聊的時候,大劉感慨道︰你看不管是現在電視里,還是外面大街上,都是「三棵」,口服液的廣告。
就是我路過鄉鎮農村的時候,滿牆上也都是他們的廣告,能花這麼多廣告費,他們一年得賺多少錢?
李杉看了看大劉滿是羨慕的神情,開口說道︰具體的不知道,一年幾十億還是不在話下的。
真的!大劉若有所思。
你不會還想投資這個行業吧?李杉換了個坐姿問道。
不,不能投這個了,大劉回答。
「哦,」你是發現什麼不對的地方了?
也不算什麼發現,你看他們把這個產品都宣傳成什麼樣了?差不多就要直說「有病治病,沒病防病」,的地步了。
這世上哪會有這麼神奇的藥?那還要醫院干嘛!
這事是咱們羨慕不來的,還是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干好就行。
再說咱們雖然賺的少,可是賺的安心,別的咱也管不了那麼多。
放完假回到學校,高三最後一學期,同學們都進入了最後沖刺的狀態。
像李杉這樣胸有成竹的畢竟還是個例,依舊是按自己模式,不緊不慢的上學放學。
有時候,也和李燕討論想去那個大學。
至于他自己,倒是個無所謂的態度。帝都里的那兩個頂級學府,去不去都一樣,反正他們不差自己一個。
還有對當地戶口,和外地的,錄取分數區別對待,就更不是自己關心的事了。
總不能說是去那里上學,隨大流學成以後,和多數在那里畢業的一樣,跑到國外去就不再回來吧。
還是看李燕報考的是去哪,自己就去哪。
可是這個想法,時間不長,就被學校的老師和領導打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