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宋清齋和許寄不畏髒不怕累,百姓們從一開始對他們的畏懼慢慢變得願意親近了。
當知道許寄對莊稼的種植如數家珍,就更願意和她一起討論種田的事情。
許寄話不多,更多的時候都在傾听,偶爾說幾句,都能切中肯綮。
尤其她帶來的新式農具,看著跟從前的差別不大,使用起來卻更加順手省力,百姓們就更喜歡這位年輕的縣主了。
尤其是大家發現今年種植的作物,不管是豆子還是高粱,都生長得格外肥壯,結出來的豆莢和高粱穗也比他們從前種的要大不少。
那些什麼玉米和紅薯長得也非常好。
許寄還請宋清齋找人給每個村子都打了兩口井,使得村民們用水更加方便。
然後趁著農忙未至,組織村民修繕或者翻蓋房屋。
自然還是泥牆草頂的,但結實程度卻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許寄根據當地的情況,結合原本土炕的原理稍稍給煙道做了改良,這樣一來,不光冬天燒炕的時候更省柴而且取暖性能也更好。
房子的高度增加了三寸,寬度和入深也各有增加,使得村民們的居住環境好了不少。
有些有心眼兒的村民看許寄那邊還專門撥了人養家禽,便商量著能不能討些雞苗來養。
養殖局的人上報給許寄,許寄搖頭,「可以讓他們來上工,可以按時間計算工錢。」
她這是科學養雞好不好?定期都要給雞舍消毒,給雞群吃防瘟病的藥。
百姓人家誰能做到?
宋清齋知道了,便和她說︰「不許百姓養雞,我還從未听說過。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可以變通的。」
許寄仔細想想,也有道理,若是當真不給他們養,現在是沒什麼,時日久了,必定生事。
所以她改口道︰「那也成,讓他們每隔半個月就來領一次藥,雞舍和雞群都要定時撒藥、吃藥。」
宋清齋也知道,一旦發生雞瘟,有可能殃及村民性命,便頗為贊許。
閑下來,許寄和宋清齋說︰「我記了一本賬。」
「賬目的事不必和我說,」宋清齋擺擺手,「若是銀子不夠了,你只管告訴我,缺多少,我和皇帝去要。」
許寄撇撇嘴,「怕是不好再要出來了。我這賬本也不是給你看的,是防備將來皇帝要查賬。」
宋清齋不由贊她心細。
許寄付之一笑,對付這樣的人就要用這樣的辦法!
果不出許寄所料,沒過幾天,翰林編修馮彰便奉命前來核對賬目。
光找許寄和宋清齋就找了大半日,找到的時候,已近黃昏。許寄正站在玉米地里掰玉米,宋清齋跟在她身後,提著個籃子,籃子里已經放了七八個青皮玉米。
許寄還興奮地說︰「回去就讓溫嬤嬤給咱們做了吃,好吃得很呢!」
宋清齋敏銳察覺有人窺伺,便示意許寄打住,一扭頭便看到了剛剛隱去臉上不屑表情的馮彰。
馮彰看到許寄挽著褲腿,露出一截白生生的小腿,心里就頗為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