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虞長河和孫氏就是戀家,舍不得離開這兒。
這個小院兒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家,更何況故土難離,真要去了江南,還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那邊的氣候。
虞小憐不怕別的,就怕秋天的時候,陽城人去城空,孫氏生產沒有好的郎中和穩婆,怕孫氏有危險。
古代沒有剖月復產不說,孫氏懷的還是雙胞胎,這危險指數太高。
虞長河覺得虞小憐的擔心很有道理,也發起愁來。
一連幾天,虞家幾人都是在走與不走之間糾結。
虞小憐想到今天應該去百花樓听信了,便找了個借口出門了。
鳳姐已經在等虞小憐,一見到她就遞過來一封信。
虞小憐拆開信紙,越看臉色越差。
原來曹氏之所以突然發財,竟然是因為那個塑料的慢羊羊玩具。
虞子義竟然將那個慢羊羊玩具,在黑市的拍賣行里賣了三千兩的高價。
想想自己的美羊羊才賣了五百兩,虞小憐一陣心塞。
至從虞長玉娶了齊氏以後,兩口子每天養尊處優的,什麼活也不干,髒活累活都是虞長福一家的。
曹氏雖然不平,但尚能隱忍,但虞子義不能啊,他覺得他女乃太偏心他三叔了,三叔兩口子什麼也不干,吃飯的時候還得吃好的,他爹累死累活的,每天吃糙米不說,還得挨他女乃的罵,于是虞子義就開始攛掇他爹和他女乃分家過。
虞長福不覺得自己吃虧,他覺得老三是讀書人,吃好的用好的,那都是應該的,他大字不識幾個,不出把子力氣還能干什麼?
莊稼人不都是這麼趟黑起早的干嗎?
虞長福不同意分家,虞子義就開始鼓動曹氏。
虞老太不肯出虞子書去陽城趕考的費用的時候,曹氏就已經對虞老太恨之入骨了。
加上這段時間她每日都要做飯,喂家里的牲畜,還得給齊氏和老三洗衣服,做牛做馬的日子她早就過夠了。
以前孫氏在的時候,這些活計都是她們兩個輪著來干的,如今齊氏嫁了進來,理應兩個人干的活,卻還讓她一個人干,曹氏心里憋氣。
但能怎麼辦?
虞長福這個當家的人,不跟她一條心,她要是帶著兩個孩子離開虞家,她能去哪兒?她該怎麼活?
就在曹氏糟心的時候,虞子書‘偶然’看見了虞老太供奉的‘土地公公,’目光一亮,回屋就叫虞子義找機會去偷了來。
有了銀子以後,曹氏硬氣了,毅然決然的和虞長福那榆木疙瘩和離了。
走之前不僅和虞老太大干了一仗,還把虞長玉和齊氏也一起臭罵了一頓。
虞家就這麼兩個孫子,曹氏可以走,但虞家的兩個孫子可不能跟著外人走。
只是虞老太怎麼可能攔住?
虞子書想要科舉,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得離開這偏心眼的家,不然有多少錢,他女乃都得給他那個好吃懶做的三叔。
虞子義就更不用說了,分家就是他強力攛掇的,如今又有了三千兩的巨款,誰留下他也不會留下。
兩個孫子都要跟著他娘,可把虞老太和虞老爹氣壞了,他們以不給兩個孫子戶籍,要挾兩個孫子留下。
沒有戶籍寸步難行,就更別提科舉了,沒戶籍,考不了。
不過戶籍要挾,也沒管用。
虞子書早就料到這一點,已經花錢為自己立了新的戶籍,他是戶主,曹氏和虞子義也在他的戶籍上。
虞小憐一連看了好幾張信紙,看到後面,不由得松了一口氣。
原來虞子書一直找她,竟然是因為戚雲凡。
只是他怎麼會認識戚雲凡的呢?
不管怎麼說,只要虞子書不是君墨白那伙的,就算是好事兒。
這麼說來,他們和曹氏可以相安無事了。
虞小憐將信紙折好。
鳳姐驚于虞小憐居然能將信紙通篇看下來。
她只是一個十一歲,沒有上過學的農家女娃,居然識字?
虞小憐將鳳姐吃驚的表情,看在眼里,解釋了一句,「我爹識字,我跟他學的。」
虞小憐想到虞長河和孫氏,看她寫標簽時候吃驚的樣子,虞小憐還撒謊說在夢里和一個神仙學的。
她那時候毛筆字寫的歪歪扭扭,的確是初學的模樣,虞長河和孫氏也絲毫沒有懷疑。
畢竟超市這麼神奇的東西他們都有了,有神仙教閨女學習怎麼了?
很正常。
虞小憐謝過了鳳姐,就打算離開,卻被鳳姐叫住。
鳳姐神色忐忑,「你……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嗎?」
虞小憐腳步一頓,沒有回頭,「不知道。」
然後也不等鳳姐再說別的,就快步走了。
鳳姐看著虞小憐的背影,嘆了一口氣。
也許不回族里,對她真的是件好事。
太小了,還太小了。
虞小憐腳步匆匆的回到了家,卻發現大門敞開,幾個官差正在他家的院子里。
官差是來征役的,先是查了虞長河的戶籍,知道虞家就虞長河一個成年男子,又是一個坡腳的瘸子,表示極為晦氣。
瘸子干活慢啊,比不了好手好腳的壯勞力耐活。
但總比沒有強,說著就要把虞長河拉走。
虞長河立刻拿出前幾天,在縣衙開好的以銀代役的文書,那官差將文書仔細看過了,確定是縣衙的印章,這才帶著人罵罵咧咧的走了。
虞長河嘆息,「這一大早上的,已經在咱們巷子里帶走好幾個了。」
雖然他們這巷子里大多都是做小買賣的。但能一下子拿出三十兩銀子的,還是少數。
有的人家人口多,寧願出一個壯勞力,也不願意出三十兩抵活。
徭役再累,也就是幾個月的活計,而且家里人多的,還可以換著去干,但三十兩銀子,幾個月可是掙不來。
孫氏發愁,「豐收要是去當徭役,那家里一老一小的,可怎麼辦啊?」
徐氏那人她是一點都沒敢指望。
雖然上次虞小憐給孫家留下五十兩銀子,但孫氏知道,他娘和他弟弟,是絕對不會把那五十兩銀子拿出來抵活的。
孫氏憂心如焚。
以往孫豐收也不是沒有做過徭役,只是這次孫氏心里格外的不安寧,總覺得家里好像要出了什麼事一樣。
茅盾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