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小憐知道孫五林媳婦擔心的是什麼,無非是怕沒了收入來源,撒一家子坐吃山空。
「五嬸,我覺得你還是問問滿勝的意見,如果滿勝有心繼續讀下去,束脩的問題你不必擔心,我給他出了。」
貧富差距之所以巨大,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非常的安于現狀,稍微有了一點小成績就很滿足,就不肯再去奮斗了。
在孫五林媳婦眼里,孫滿勝已經比孫家其他的孫子多認識不少字了,而且還會寫字,這就很足夠了,她可沒想過要讓孫滿勝給個考個狀元回來,別說狀元,就是個秀才,她都不敢想。
當初孫五林可是被認為是孫家最聰明的人,那也是連個童生都沒考過呢!
人不該去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孫五林媳婦只想踏踏實實過日子,有不打補丁的衣服穿,有不喇嗓子的白米飯吃,她就非常知足了。
知足常樂嘛!
虞小憐見孫滿勝就站在她和高氏身後不遠處,干脆伸手把他叫了過來。
本以為孫滿勝會選擇繼續讀書,誰想他居然來了一句,都听他娘的。
虞小憐蹙眉,頓時有種孫滿勝是扶不起的阿斗的感覺,有人給出束脩錢讓你去讀書,你不該高高興興的答應嗎?
虞小憐不求高氏和孫滿勝對她千恩萬謝的,只求孫滿勝能抓住眼前的機會。
虞小憐不知道的是,孫滿勝並非不想繼續讀書,只是他並不想忤逆他娘,讓他娘傷心,他大哥沒有跟他們一起回來,他娘其實很是傷心。
孫五林媳婦沒發現孫滿勝神色不對,只是欣慰這個小兒子最是听她的話,最是孝順她。
虞小憐在心里嘆息一聲,沒有再多說什麼,她尊重任何人的選擇。
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應該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
虞小憐也給高家留了一些辣椒種子,並告訴他們種植方法後,就呆著趙平和草根走了。
下一目的地,虞小憐打算去孫大吉媳婦的娘家大井村,大井村在下河灣下游方向,離蒼河也不算太遠,草根駕車,他們只用了一刻鐘就到了。
虞小憐是來過大井村的,孫虎的姥姥家徐家,就是大井村人。
當年徐氏丟下生病的孫老太和孫虎獨自回了娘家,導致孫老太差點死掉,孫虎不肯相信他親娘是如此狠毒之人,非要跑去大井村求證,虞小憐不得已只得帶著孫虎去了大井村。
說來也巧,虞小憐一進村,一眼就看見了徐氏。
轉眼八年沒見,徐氏比之前憔悴蒼老很多,只是不到四十歲的人,卻活成了一副老嫗的模樣。
徐氏怎麼還在娘家住,莫非她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嫁人?
虞小憐敲了一下馬車廂板,示意草根停車。
下了車後,虞小憐直奔徐氏走去。
孫虎心里是掛著他娘徐氏的,雖然徐氏對孫老太不孝順,但對孫虎是真心疼愛的。
虞小憐覺得順手幫徐氏一把,也好讓孫虎心里多少有點慰藉。
這些年來,孫虎雖然對祁大蓮這個後娘恭敬有加,但兩個人的心其實是融不到一塊去的。
徐氏正在村口的石磨盤處推磨盤,石磨里碾的是苞米粒子,徐氏每推幾圈,就會停下大口大口的喘粗氣。
此時正是午時,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徐氏居然挑這個時候來磨苞米面子,這很讓人費解,這個時候的石磨估計都是燙手的吧?
虞小憐剛在石磨跟前站定,就和徐氏的視線踫了個正著。
徐氏疑惑的看著虞小憐,「你找誰?來我們村干嘛?」
「你不認得我了?」虞小憐說話的功夫,草根已經從車里拿了一把油紙傘遞了
過來。
虞小憐將油紙傘打開,給自己遮太陽。
徐氏看虞小憐的面相雖然很熟悉,但她沒敢認這是虞小憐,當初孫家和虞家一起,不是搬家去了南邊了嗎?咋可能出現在這呢?
「你是虞小憐?」徐氏試探的問道。
「是我!」虞小憐點頭。
徐氏一下子激動起來,「你怎麼回來了?我家虎子呢?我兒子呢?」
「虎子沒有回來這邊,他還在南邊,舅母,你現在過得怎麼樣?還好嗎?」虞小憐也不知道是怎麼了,看著徐氏如此可憐的模樣,竟然有些心酸。
徐氏本性並不是很壞,當年听了她爹娘的教唆,這才對她婆婆起了壞心思,當她被孫豐收休棄以後,她爹娘對她的態度立刻就變了模樣,她從孫家偷拿給娘家的錢,她爹娘一分都不肯給她花用,還逼著她嫁給隔壁村的老光棍,只為換取三兩銀子的彩禮錢。
徐氏被逼的沒有一點辦法,只得求她爹娘,容她在家在住一段時間,等她自己挑選要再嫁的人選,然後再離開。
因為徐氏許諾自己選的再嫁人選,肯定會比那老光棍的三兩銀子彩禮高,這才得到了她爹娘的寬待。
「不等我尋模再嫁的人家,咱們這兒就鬧了旱災,從秋天的時候,到第二年夏天一場雨都沒下,就連河水都一天天見少,到了第二年秋天,井水都打不上來多少水了,村里的人都大批大批都往南邊逃,我爹娘兄弟把我扔在這兒了,他們逃走的時候,沒帶我……哇……」雖然過去很多年,但徐氏只要想到那天的絕望場景,還是忍不住傷心欲絕。
徐氏身無分文,寸步難行,她也失去了活著的信心,索性就留在了大井村沒走,只是天無絕人之路,徐氏發現村中那個原本已經打不上來水的水井,每隔幾日便能滲透一些水出來,村中只剩徐氏和幾個被兒子拋棄的年邁老人,他們這些人每日守著這口井過活。
徐氏家里是沒有糧食的,糧食都被她爹娘拿走了,一點也沒給她留,好在家里還有以前喂豬剩下的大半袋子的稻糠,徐氏是靠著稻糠才活下來的。
熬過了旱情最嚴重的一年,第三年的時候,老天爺開始冬天下雪,夏天下雨,陽城這才像是恢復了正常。
只不過,那些出走的人,大多在沿海城市站腳,不願意回來了。
「听他們說,渤海城那里比咱們陽城好的多,哪兒靠海吃還,不用擔心吃水,海里有魚蝦,還不用擔心會被餓死,而且漁民不用繳稅,我們村有不少人在那里落戶的。」
徐氏絮絮叨叨的和虞小憐說了一大堆,就好像是許久不見的親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