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恭不著調的性格,注定從他口中講出來的故事會被添加上他自己的修飾,盡管听起來會有很多沒用的細節,不過對張不周來說,他需要從張三恭的話里提煉出有用的信息,推測出最接近真相的可能,所以,哪怕張三恭講得很嗦,也耐著性子听。反正前往康樂坊還有一段路程,就當打發時間。
故事的開始距離今天已經很遙遠了。開場的兩個人物便是張不周萬萬沒有想到的。
趙陵的正妻早逝,只留下了趙光這麼一個兒子。雖然有幾位妾室,但一直無所出。直到結識了張韜以後,趙陵和小自己十幾歲的張玨兩情相悅,情投意合,很快就成了婚。張韜和趙陵的關系也徹底進入蜜月期。趙陵逐步掌握大成王朝的軍政大權之後,被四起的叛軍視為眼中釘,恨之入骨。為了應對一波又一波的刺客,張一溫和趙光各領一支隊伍,負責趙府的日常安危。在張玨身懷六甲以後,趙陵就將戰事暫時放下,全心全意地留在府中陪護。
陳氏皇族在大成末期,手中已經沒有多少實權,事無巨細,全由趙陵說了算。盡管趙陵明里暗里多次表示,自己只想將大成這艘船扶回正軌,並無弒君稱帝之心,但還是受到皇室的深深猜忌。
誰也沒想到,趙陵暫時卸下兵權之後,大成皇帝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串通朝臣,發動了政變,意圖將趙家滿門全部殺掉。只是一直以來,皇帝手里的兵權都形同虛設,頂多能發動幾百人的禁軍,這一戰,不成功便成仁。
那一禁軍突襲,原本依靠張一溫和趙光手下的兩支隊伍,是可以輕松將禁軍擋下的。沒想到平日里表現得很是鎮定的張一溫,被禁軍的喊殺聲嚇得連馬都跨不上去,更不用說統領手下御敵。在禁軍沖入趙府以後,便發動了殘暴的虐殺。凡是府內之人,不留活口。
被手下支撐著好不容易趕到的張一溫,面對院子里的血腥戰況,掉頭就走,讓原本就孤軍奮戰的趙光陷入更加危急的情況。關鍵時刻,趙陵和張玨兒夫妻二人帶領家丁開始反抗,只是禁軍收到的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死命令,殺意極其強烈。雙方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極為慘烈的死戰。
這場戰亂的最終結果,還是趙家獲勝,不過是慘勝。趙陵身負重傷,無法再親自上陣殺敵,從此深居趙府養傷,聲望大跌。嬌妻張玨兒與妻佷,于亂軍之中失蹤,生死不明,盡管趙家派出了大量人手尋找,卻一直沒有消息。
這場戰亂後,趙陵與張韜的關系降到了冰點,雙方的蜜月期宣告結束。張韜失去了一個妹妹,一個兒子,盡管張韜心里也清楚他們活著的希望渺茫,卻一直不肯接受這個現實。 _o_m 張不周于中元節時在張家墓園所看到的兩座衣冠冢,便是張玨和的。
張一溫的拙劣表現,讓張韜勃然大怒,若非帶兵在外作戰,非要將張一溫軍法處置不可。而沒有保護好張玨和的趙陵,出于愧疚心理,將這一夜張一溫的表現進行了封鎖,要求所有人守口如瓶,不許再提。張韜已經失去了兩位親人,如果再嚴格追究,他還要再失去一個兒子。
盡管對張一溫進行了維護,不代表趙陵就能原諒張一溫。從那以後,張一溫便淪為了邊緣人物,終日沉默寡言,埋頭讀書。
若是事情一直這樣發展下去,張一溫可能會郁郁寡歡而死。轉機來得不算慢也不算快,不過,這樣的轉機,再慢也值得。
這場戰亂後,趙光便接受了隸屬于趙家的全部勢力,很快就以清君側,除女干佞的名義,將護衛大成皇宮的所有禁軍都替換下來,至于這些人最終去了哪里,沒人知道。大成的皇室,名義上享有自由,實際上已經被趙光軟禁了。
手握重權,行事凌厲,又有多個趙陵親信擁護,趙光很快就徹底地不再將大成皇室放在眼里,在眾人的勸說下,他自然生起了廢掉陳氏皇帝,自己登基改朝換代的念頭。
這個念頭遭到了趙陵。(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決裂(一)
的極力反對。
無論旁人信也罷,不信也罷,只想做一個護主忠臣的趙陵,依舊堅持不篡位,不稱帝的想法。 首發更新@ 盡管張韜與他感情淡了,但對他這份堅持,依然是發自內心的敬重。因為他們都清楚,無論是誰登上那個位置,都要向陳氏皇族及其擁躉舉起屠刀,為天下再造殺孽。
趙陵的意見,趙光听進去了,他也照著父親的要求做了。當然,僅限于趙陵活著的時候。在趙陵死後不久,趙光對皇位的渴望已經不再掩飾,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改朝換代。在那之前,他需要有人為他鼓吹,為他造勢,而且這個人身份不能太低。
他找到了張韜。
這位看著自己從小長大的叔叔,與趙陵是知交好友,是大舅哥與妹夫,也是並肩作戰的好兄弟,更是如今名震天下的大將軍。若是張韜能夠站出來,帶領蜀軍表態,那趙光的登基之路會很順暢。
出乎他預料的是,張韜拒絕了。
確切來說,張韜對于他稱帝登基一事不做評價,但要想讓他幫著出力說話,沒可能。
當時的趙光,稱帝已經勢不可擋,張韜只需帶領蜀軍順水推舟,毫不費力地就可以獲得從龍之臣的潑天大功,從此蜀軍一系,天下第一的身份再無人可撼動。所以,從知曉此事的大臣,到蜀軍從上到下的將領士卒,沒人明白張韜為什麼會這樣做。
張不周知道為什麼。
張韜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說起來有些可笑,又讓人肅然起敬。
那是張韜,對那位敬重了半生,即便後來關系轉冷,也從未真正分道揚鑣的趙陵的承諾。趙陵用一輩子換來的生前身後名,都將被趙光毀于一旦,張韜不去阻止他就已經是足夠克制了,又怎麼會跳出來支持他。
只是張韜最終還是被卷了進來。
蜀軍一系從上到下,都接到了張韜的囑咐,萬萬不可以參與此事。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張一溫,會打著自己的旗號,暗中勾連有野心的部下,旗幟鮮明地跳出來為趙光搖旗吶喊。而張一溫和部下的身份擺在那,張韜再怎麼聲稱自己沒參與,也沒人再信了。
這件事對張韜帶來的影響極為深遠。
首先,趙光不可阻擋地最終稱帝登基,張韜無論是什麼理由,都錯過了從龍之臣的功勞。而趙光超乎情理的封賞他做一品鎮國公,無異于將他架在火堆上烤。更不用說,趙光對他的信任,恐怕從他拒絕那天起,就消失殆盡了。
其次,蜀軍自此不可避免地先後兩次分為兩大派系,一派便是張一溫暗中勾連的勢力,被張韜逐出了蜀軍,打散成了凌國各方軍隊的一部分。而剩下的蜀軍,又分為兩派,一派選擇相信張韜,認為世人都是被騙了,是有人故意要害他。而另一派,則是對張韜產生了懷疑與動搖,認為他偏心于自己真正的親信,帶他們發財,幫他們升官。
最後,張韜無奈之下,對蜀軍摻和的人口買賣案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分裂派系借此機會斂取錢財,圖謀升官。
張不周不禁感慨,這位大伯,既膽小如鼠,又膽大包天。帶兵護院不敢,卻有膽子一起與趙光一起行那謀國之事。
還真是有趣……
第一百八十九章 父子決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