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飄起了雪花,海上的風浪更加的大了。李梟知道,這樣的天氣里面一般的海商都不會出海。倭寇選擇這個時候出去搶劫,肯定是遇到了非搶不可的東西。李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倭寇像是聞見了血腥味兒的鯊魚一樣激動。
錢財?這些天在姜大姐的幫助下,翻遍了倭寇的府庫。還別說,錢財還真是不少。單單白銀就不下兩萬兩,更是有上百兩的黃金。至于其他的金銀珠寶之類的東西,也有好幾大箱子。
這些倭寇並不缺錢,至少是不缺大錢。那吸引他們的會是什麼呢?
劈柴被一塊接著一塊的扔進石頭圈成的烽火台里面,不得不說倭寇很聰明。這樣整夜的燃著火,的確可以起到燈塔的作用。或許是他們太自信了,以為這樣的天氣沒人出海。卻不料想,引來了李梟這些殺神。
「梟哥兒!看見倭寇的船了,一共三艘。正在向島上靠過來!」滿桂興沖沖的跑過來,他在鎮江堡的繳獲非常豐厚。在俘虜的指引下,起獲了一處銀窖。半米直徑的銀球,有七八十個。金子也有百十兩的樣子,看起來佟養真還是挺能撈錢的。
繳獲倭寇的三艘船起了巨大的作用,船老大今天還帶著人出海去接最後一批物資,還有留在岸上的人。
被脅迫的船老大,自從李梟許給他三百兩銀子之後,變得干勁兒十足。一個勁兒的說,就算是給梟哥兒架一輩子船都願意。
听了滿桂的話,李梟把燒火的活交給了幾個弟弟。這些小家伙正是愛玩火的年紀,听說讓他們燒火,一個個都非常開心。劈柴使勁兒往火堆里面扔,很快火焰就高了一尺多。
倭寇的船靠岸了,下面有人吆喝。可沒听到回音,三四十個人吆喝著抬著幾口大箱子往山上走。
這些倭寇里面,居然有六七個人穿著鎧甲。那些鎧甲的造型非常奇怪,大鎧,月復卷,胴丸,當世具足都有。他們的手里拎著十字槍,太刀。腰里挎著武士刀,腰帶上還插著肋插。其中一個人的腰里面,居然別著一把短火銃。
這些人身材普遍不高,看樣子也就一米五左右。不過這些人都非常壯實,看他們發達的前臂肌肉就知道,都是劍道高手。
李梟屏住了呼吸,事先說好了。他不動誰也不準動!
倭寇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到了十幾米的距離上。李梟果斷的扣動弩機,弩弦發出一聲輕響。走在最前面,穿著大鎧的家伙腦袋立刻被一枝勁箭射穿。
隨著李梟的發射,弩弦聲連串兒的響起。十幾支弩箭射向倭寇的隊伍里面!
倭寇受到打擊淬不及防,立刻就有七八個人被射翻在地上。不過這些倭寇很快就反應過來,身手敏捷的尋找藏身之所。看得出來,這些都是久經戰陣之輩。
「上!」敖滄海一聲大吼,拎著陌刀就往前沖。
當先一名倭寇穿著一身具足,手里拎著武士刀。看到敖滄海沖過來,擎起武士刀咆哮著迎了上去。
敖滄海獰笑一聲,陌刀帶著千鈞之力劈了下去。那倭寇用武士刀格擋,可那武士刀哪里是三十多斤陌刀的對手。敖滄海這一刀勢大力沉,將那倭寇連刀帶人劈成了兩半。
看到敖滄海如此凶猛,好幾個倭寇扭頭就跑。可他們踫到了在後面阻截的滿桂,滿桂可是砍人頭出身的。論起凶悍,比敖滄海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了這兩只絕世凶獸,三十多個倭寇只不過挺了一盞茶的時間。就被砍瓜切菜一樣的切了個干淨!
不過這些武士的戰力倒是十分強悍,憑著人多打人少。李梟這邊還是傷了十幾個人,好在明軍的棉甲對刀劍的防護力還可以。受的傷都不太嚴重,不過最嚴重的一個被砍掉了一只手,今後恐怕要成為殘疾了。
雖然是穿越人士,但李梟也不會斷肢再植技術。
「你們帶著受傷的弟兄上山,我下去看看。船上說不定還有人!」李梟對著敖滄海說了一聲,帶著滿桂就下了山。
船上果然還有倭寇,不過三艘船只有八個人而已。都是留守在船上看東西的!滿桂帶著人,沖上船就都給砍翻了。
李梟走到船上,看到很多的木桶。打開蓋子一看,聞了聞。這他娘的是火藥!這一艘船上就是上百桶,三艘船上要都是火藥,這可發了。要知道,火藥在這年月賣得可不便宜。李梟可沒打算自己用,這年月的火藥威力太小。而且他自己就被配!
「這還有好幾個倭寇!」听到喊聲,李梟連忙走過去。
船艙里面一個巨大的籠子里面,裝著七八個人。從頭發斑白的耄耋老人,一直到懷里抱著的嬰兒都有。這些人有男有女,不過都是老人孩子。壯年男人一個都沒有!
看到一群虎視眈眈的人拎著刀站在籠子外面,籠子里的女人們發出一陣陣尖叫聲。她們努力捂住孩子們的嘴,生怕他們的哭聲激怒這些人。不過她們自己,嚇得都快尿了。
「把他們放出來,帶到山上去。」一群老人婦女和孩子還構不成威脅,李梟雖然痛恨倭寇,但還不至于爛殺無辜。
安排人看守船只,李梟帶著人上了山。他要看看那些受傷的人怎麼樣了,對于這年月的急救知識他不是很信任。
剛剛山上,敖滄海就竄了過來。神秘兮兮的對李梟說道︰「梟哥兒,你猜那些大箱子里是啥?」
「啥玩意?」李梟有些疑惑的問道。好久沒看到敖滄海這樣興奮了,現在這貨就好像關了十年大牢,出來之後第一次看到女人一樣。
敖滄海把李梟拽進了屋子里,小心的打開那些箱子。里面居然是火槍!
這種火槍可不是明軍用的火銃,明軍的火銃是最原始的火門槍。不但精度沒辦法保證,就連射程也沒辦法保證。渾河之戰的時候,李梟曾經見過。不但裝填緩慢,而且超過一百米基本沒啥殺傷力。
戰場上經常都是明軍這邊槍聲大作,八旗兵那邊卻毫發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