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太後的詢問,孔建成不敢說話,只是一個勁的磕頭。
「我大明何曾虧待過孔氏?」
「砰」「砰」「臣有罪,臣有罪」
夏太後看著一直磕頭的孔建成,大吼道︰
「你磕什麼?你給哀家說,為什麼要害先皇?」
「太後不必問了,這些人眼中從來只有自己,自古以來只知道利用天災人禍霸佔土地,收取奴僕,陛下改革稅制本心乃是為了小民謀一條生路,這些人沒法剝削百姓,沒法永遠高高在上,如何能夠忍受,你說對嗎?楊大人?」
最後一句卻是沖著楊一清問的。
楊一清本來低著的頭,聞言沉默了片刻,站起來身來,將頭上官帽取下狠狠的扔在地上,看了看余飛,又看了看站在御前的夏太後冷笑道︰
「大明的確沒有虧待孔氏,可卻虧待了天下讀書人,朱元璋殺韓國公殺無數讀書人,朱棣夷方孝孺全族,斷天下讀書人脊梁,于少保國家功臣,乃我輩楷模,但下場如何?」
說完之後,又轉頭看向余飛恨聲道︰
「我師兄一生操勞,臨老回家想享享清福,可是你們為了一點田地,卻將我師兄逼得破家舍業,遭小吏羞辱,求到我門上,我楊一清堂堂正二品兵部尚書卻毫無辦法,過河拆橋至此,難道我們便不能反抗嗎?」
「你你」
夏太後被氣的渾身哆嗦說不出話來。
余飛搖了搖頭同樣喝道︰
「難道那些被你們故意逼得賣兒賣女的百姓便是活該嗎?」
不等楊一清說話反駁,余飛擺了擺手「道不同不相與謀,全都帶走吧,給我一個一個審,謀害先皇者,一個也不能放過。」
「是」楊旭答應一聲,一揮手,錦衣衛們便開始按照名單將跪在地上的官員們拖走。
「放開老夫,老夫自己會走。」
「余飛你這個讀書人的叛徒,你個文賊,你不得好死」
「余大人饒命。是下官一時糊涂。」
人生百態,各不相同,有的破口大罵,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苦苦哀求。
不到片刻整個金鑾殿中的官員便少了三分之一還多,沒有參與此事的楊廷和看著余飛,笑了笑道︰
「子揚你贏了,想好怎麼處置老夫了嗎?」
余飛思慮片刻後,笑了笑拱手道︰
「西南土司一直抗拒改土歸流之事,介夫兄乃西南人士,想必能有方略,便巡視西南,督促此事可好?」
楊廷和深深的看了一眼余飛,緩緩道︰
「子揚如此心慈手軟,我不看好你的改革,我會在西南等著為你收拾殘局。」
余飛一笑,拱了拱手。
經此謀逆大案,朝中的守舊勢力被清掃大半,余飛趁機提拔了許多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官員,其中如夏言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始元年三月,謀逆大案正式結束,其中被波及者接近萬人,而余飛為震懾後來者也都從重判罰,全部抄家斬首,連孔家北宗都被連根拔起一個不留。
本來余飛想要順勢廢除孔家特權,連衍聖公的爵位也準備收回,卻遭到了極大的反對,連王陽明都上門親自前來求情。
「孔家謀逆,當夷其族以警後人,下官並不反對,但聖人的地位不可動搖,不然天下人心將會大亂,難以約束,且後人不孝與聖人何辜?太師三思矣。」
余飛經過幾日的考量之後,還是接受了王陽明的意見,遷南宗回山東,繼承衍聖公的爵位,只是祭田只能剩下一頃,且世代為孔家人擔任的曲阜縣令從此也將由朝廷派遣。
孔家特權基本被余飛廢除,只保留了面子上的地位。
有著太後支持的余飛大權獨攬,而少了朝中掣肘,改革也比以前更加順利。
那些個士紳豪族們雖然恨不得余飛趕緊去死,但面上也只能笑呵呵的配合著朝廷的改革,還要贊頌幾聲太師英明,畢竟那上萬人的教訓在前,沒人在敢炸刺了。
配合著稅改的進行,土地清查和人口清查也在一同進行。
經過四年多的時間,改革也初見成效。
自正德十二年起提出改革,直到天始三年,前後歷經了接近五年時間。
稅收和人口從正德五年的歲入一千八百余萬兩,戶一千三百二十余萬,增長到了如今的歲入六千七百萬,戶兩千五百六十余萬。
戶增長了兩倍,稅收增長了接近四倍,隨著國家錢糧豐厚,百姓的賦稅和徭役也在持續減少,加上老天憐憫,這幾年都是風調雨順,年年大豐。
百姓家中有了余錢,也舍得扯上一些布料做些衣服,不再是一家之中只有兩三件衣裳,你穿了我就沒得穿的狀態。
國家有了錢糧,自然不能存著當守財奴,得花出去才有意義。
天始四年,自治理黃河之後的又一大工程被余飛提出,並通過了朝議,那就是復興關中。
自唐以後,關中因為過度的開發和戰亂的原因,早就沒有秦漢之時的天府之國的美譽了。
此次計劃朝廷出錢六千萬,分三年治理,整個關中都準備重新規劃,該遷移的百姓遷移,該修的河渠重新修繕,勢必不能讓關中在繼續衰落。
且關中的復興也關乎朝廷重新掌控西域的問題,乃是余飛規劃之中的重要所在。
大明體量太大,治理也極為困難,考慮的事也極多,每一步動作都會牽扯到其他問題。
本來余飛是打算先開海的,但是考慮到開海利益太大,此時開海固然能極大的豐富朝廷的府庫,但就是因為利益太大,且賺的遠遠比從土地上得來更加容易。
一旦先開海,再想沉下心來,重新開發關中,便會有極大的礙難了
天始八年,由魏國公徐鵬舉任北路軍主帥,率領三萬鐵騎出哈密衛,王陽明任西路軍主帥率領八萬主力出玉門關。
不到一年滅亦不刺、土魯番、葉爾羌和烏思藏諸部,全面掌控西域,對草原形成半包圍。
拿下西域之後,草原上的部族們就更加老實了,每到過年過節都要帶著禮物前來覲見大明大皇帝,絲毫不敢因為大皇帝年幼而有所輕視。
天始十年,朝廷重心轉向遼東,三年的時間便移民百萬戶,加上原本便有的漢民,對遼東的少數部族形成了人口壓制,在移民完成的當年,大明也伸出了獠牙,大肆對女真渤海等少數民族實行漢化,膽敢反抗者一律誅絕。
天始十四年,早已經準備了好幾年的船隊正式出海。
經過一年的跋涉,于次年天始十五年三月回到大明,船隊不但帶回來了大量金銀和植物種子,還帶著無數使者登上了大明的國土。
而此時的大明也成了一個龐然大物,不但整個東亞都在其籠罩之下,便是中亞也被大明文化持續影響。
且國中百姓富足知禮,而不失勇武,人人精神昂揚,自有一股天朝上國的風範,便是漢唐亦不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