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萬年!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見到慶忌將手中的酒爵里的酒水一飲而盡,拜將台之下的吳軍將士,都不禁跟打了雞血一般,亢奮的大聲高喊起來。
盡管,剛剛經歷一場熱火朝天的操練,人人汗流浹背,頗為疲憊,但是在慶忌這樣的激勵下,所有吳軍將士何不為之振奮?
隨即,在慶忌的授意下,便犒賞三軍,一輛又一輛滿載著美酒、肉類、蔬菜、稻米等食物的馬車、牛車,就緩緩的進入霸上大營。
今夜的吳軍將士,注定是不醉不歸的。
大演武結束後,慶忌並沒有立即折返王宮,而是又回到自己的主位上坐下。
在他的下首,左右兩側,分別坐著治粟內史範蠡,御史大夫孫武,然後是胥門巢、孟賁、熊子丹、黑夫、公孫雄等被慶忌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
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將軍,拿出去幾乎都能獨當一面。
這讓慶忌倍感欣慰。
想想當初,他剛剛穿越過來,揮師伐吳,復仇奪位的時候,麾下的將才何其之捉襟見肘?
慶忌欠缺各方面的人才,不論是朝中,還是軍中,他都急需要大量的人才輔左自己,開創吳國新的局面。
現在,六年的時間過去,今日的吳國,已經不是昔日的吳國!
這才讓慶忌下定決心,不再依靠吳國本土的老世族大臣,而是重用孫武、範蠡、伍子胥、孔丘等一大批經世濟用之才,讓自己成就一番遠邁前人的文治武功!
「二三子,辛苦你們了。」
慶忌感慨萬千的道。
「為大王效力,這是臣等的榮幸,何談辛苦?」
「正是!」
「我等願為大王,為吳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願為大王效犬馬之勞!」
這些被慶忌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對于慶忌的忠誠度自然是極高的,恨不能掏心掏肺,以此感激慶忌的知遇之恩。
「來,寡人敬爾等一爵!」
「請!」
隨即,將領們便都紛紛將酒爵滿上,恭恭敬敬的舉起酒爵,然後掩著面,一飲而盡。
慶忌又喝了一爵酒,這才緩聲道︰「二三子,而今我吳國四境暫時安定,數年之內,可無戰亂之憂。然,兵戈不可懈怠,我吳國的將士,還需要枕戈待旦才是。」
「諾!」
慶忌又揮了揮手,讓膠滑端上來一柄寶劍。
眾將見狀,都有些疑惑不解。
慶忌微微一笑道︰「二三子,此乃干將劍,為我吳國的大工令干將及其妻莫邪、歐冶子大師所鑄造,與莫邪劍是為一對。」
「這柄寶劍,削鐵如泥,吹毛斷發,十分犀利,一直被寡人供奉在宮中,未曾用過。」
頓了頓,慶忌又道︰「正所謂寶劍贈英雄!在座的,都稱得上是英雄。然,寶劍只此一把,如之奈何?」
顯然,慶忌是存著讓一眾將領競爭的心思。
畢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慶忌可不想自己麾下的將領們,一個個都在混吃等死,而絲毫沒有上進心!
這把干將劍,放在慶忌那里,無用武之地,因為慶忌有著自己的佩劍——龍淵劍。
既如此,慶忌又何不拿出來,賜給一名優秀的大將?
「寡人原本,是想讓爾等騎射一番,一較長短,優勝者可得此劍。現在看來,大可不必。」
為何?
因為慶忌麾下的大將,根本不可勇武過人的。
不說別的,黑夫、孟賁、熊子丹三人,武力值僅次于慶忌,自身都有著萬夫莫敵之勇!
這樣的競爭,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今,寡人之意,是想讓二三子進行一場策論,主題為何以吳勝而楚敗?總結經驗,計較得失,方得始終。現在,請二三子暢所欲言!」
總結戰勝或戰敗的經驗,在慶忌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畢竟,這場戰事,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吳國因何而勝,楚國因何而敗!
「大王,不知臣是否能參與?」
坐在一側範蠡笑吟吟的問道。
「在座的人都能參與。」
「謝大王!」
對于那一把干將劍,在場的人都是十分垂涎的。
且不說,這干將劍削鐵如泥,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寶劍,但就是慶忌所賜予的劍,就顯得意義非凡!
哪怕慶忌僅僅是賜酒,都會讓眾將感到莫大的榮幸!
孫武、範蠡、黑夫等將領都在低頭沉思,尋思著吳勝而楚敗的原因。
卻是直性子的孟賁首先起身道︰「大王,夫戰者,莫非以強勝,而以弱敗。我吳國能戰勝楚國,自然證明是我吳國強大,而楚國孱弱!」
「非也。」
慶忌搖搖頭道︰「孟賁,汝所言,只言及表面,而未入表里。楚國,乃霸主大國,地方圓數千里,帶甲數十萬,焉能說楚國孱弱?」
「那便是我吳軍強于楚軍!」
「不無道理。然,還是片面。」
對于孟賁的策論,慶忌自然是不大認可的。
又過了許久,看見沒有人起身作答,慶忌又微微一笑,說道︰「自先王壽夢起,我吳國與楚國七十余年間,大戰十二次,吳國八勝三平一負,原因何在?」
吳楚十二次爭霸之戰,慶忌在位期間發生過鴆茲、雞父兩次大戰。
雞父之戰,看似平局,但最後的贏家明眼人看得出來是吳國,而且是大勝特勝的那種!
自壽夢開始,歷經諸樊、余祭、夷末(即余昧)諸王,直至吳王僚,前後六十余年間,吳、楚兩國互相攻戰不已,先後爆發了十次較大規模的戰爭。
這些戰事大都是吳的進攻和楚的反進攻,以爭奪淮河流域至長江北岸地區為重點。
慶忌現在是讓眾將總結出看似強大的楚國,一直被吳國吊打的真正原因,而非廣義上的強弱!
慶忌之前的十次吳楚爭霸之戰,吳軍全勝六次,楚軍全勝一次,雙方互有勝負三次。
總的趨勢是楚國日遭削弱,國勢頹落;吳國兵鋒咄咄逼人,漸佔上風。
這說明吳楚間的爭戰是長期的,無法避免的,並預示著雙方之間在歷史上的戰略決戰——柏舉之戰正在一步步向雙方走近。
當然,此時的慶忌是不可能輕易發動類似于柏舉之戰的滅楚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