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中原橋頭堡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伯,你負責去跟晉人交涉,務必用董安于將伍子胥的妻兒換回來,這是底線。至于要離……」

慶忌沉吟片刻後,緩聲道︰「能不能換回來無所謂。」

「諾!」

要離那個叛徒,慶忌自然是十分痛恨的。

這一次換換不回來,下一次慶忌未嘗不可直接派人暗殺要離。

一個公然背叛慶忌,背叛吳國,還逍遙法外的亂臣賊子,慶忌豈能放過?

不能將董安于收為己用,也是慶忌的一個遺憾。

董安于是何許人也?

董安于是趙鞅的心月復家臣。

他出身史官世家,先祖董狐,孔子稱為「古之良史」。

董安于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後文韜武略,忠義仁愛。

這個時候的晉國,也如周室一般,國政把持在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個正卿手中。

六卿則左顧右盼,各懷腸肚,警覺地注視著周圍的風吹草動,只要有機會,都想從別人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勢寡力弱的趙鞅,欲建一座城池作為自己的戰略據點,他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家臣董安于。

安卓隻果均可。

慶忌不得不承認,董安于是出色的建築家,超群的戰略家和政治家。

董安于臨危受命,將趙氏的戰略要地放在遠離其他五卿的太原盆地。

他在背靠龍山,面臨晉水,北依盂邑,南帶梗陽的汾河西畔築建了晉陽城。

城中的建築,以銅柱取代木柱,城牆由板夾夯土而成,牆骨選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摻和雞蛋、食鹽。

事實證明,董安于的確具有超前的戰略眼光。

慶忌要是沒有記錯的話,在五年後,即歷史上的公元前497年,趙簡子(趙鞅)向邯鄲同族趙午索要自己寄放在他那里的五百戶奴隸,準備充實晉陽。

趙午雖然應允,卻遭到他父兄的反對。

霸悍的趙簡子一怒之下,誅殺了趙午。

結果,導致了趙午之子趙稷與家臣涉賓的邯鄲叛亂。

晉定公隨即派遣籍秦率兵前往征討。

同為六卿的範氏、中行氏,與趙午是姻親關系,便在暗中與趙稷結為同盟。

那時候董安于勸說趙簡子先下手為強,只可惜後者不予采納。

後邊,範氏、中行氏果真起兵,聯手擊敗籍秦的軍隊,又揮師進攻趙氏,趙鞅不得不退守晉陽城。

好在晉陽城足夠堅固。

而嘗到一點勝利甜頭的範氏、中行氏真是昏了腦袋,竟然向晉定公發起反擊,一時成為晉國的眾失之的……

董安于最後的下場很是淒慘。

按照晉國法令,始禍者死。

範、中行逃亡後,晉國執政智文子站出來給趙簡子施壓。

趙鞅為了顧全自己,決定棄車保帥,將範、中行之亂的責任歸于董安于。

董安于隨後慨然赴死,自縊身亡。

就是這樣一個深謀遠慮的賢士,卻暴尸于自己精心建造、全力守護的晉陽城中……

慶忌也只能說趙鞅(趙簡子)不愧是一個梟雄。

心黑手狠!

以董安于對趙鞅的「愚忠」,慶忌要收服董安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慶忌也不在意。

畢竟,趙鞅不一定會成為他的敵人,說不定在因緣際會之下,還能聯起手來,一起謀求更大的利益。

伯離開後,慶忌又將目光放在伍子胥、範蠡的身上,問道︰「寡人欲在周王室的王畿之地設立一個介卿,並駐防兵馬。」

「你們認為,我吳國應在洛邑附近駐防多少兵馬,以何人為介卿更好?」

聞言,伍子胥與範蠡都不禁對視一眼,陷入了沉思。

「大王,臣以為駐防洛邑的兵馬,不能太多,也不可太少。」

範蠡首先回答道︰「吳軍若多,則臨近的鄭國、晉國定然坐臥不安。」

「吳軍若少,則起不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所以,臣認為,三千人或五千人最好。」

慶忌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他的想法跟範蠡是不謀而合的。

慶忌現在已經將周王室的地盤,視作了自己的地盤。

但,說到底,慶忌此時取得周王室正卿,並駐防兵馬的所作所為,只是想在中原安插一顆釘子。

這無疑是晉國的眼中釘、肉中刺,是來惡心一下晉人的。

這能確保晉國不敢輕舉妄動,同時也能將洛邑之地,充當吳國進軍中原的橋頭堡。

「對于介卿的人選,你們意下如何?」

「大王,臣願意留在洛邑,擔任周王室的介卿!」

範蠡主動請纓。

慶忌卻是擺了擺手道︰「不可。洛邑王畿之地,是一個是非之地,少伯你留在這里,是小材大用了。」

慶忌當然不會將範蠡留在洛邑。

因為慶忌可以預料到,在這之後的洛邑一定會成為一個是非之地,明爭暗斗不斷,指不定哪一日晉軍就會打過來,將吳國的勢力趕出去。

慶忌純粹只是想惡心一下晉國,順便牽制一下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而已。

相對來說,範蠡留在洛邑的用處是不大的。

這個時候,伍子胥進言道︰「大王,留在洛邑為介卿之人,必須文武兼備,能斡旋于中原諸侯之間,使晉人不敢輕舉妄動。」

「以臣之見,田穰苴最為合適。」

聞言,慶忌微微頷首道︰「善!」

田穰苴的確是目前看來,最為合適的人選。

毫無疑問,慶忌在周王室的這個「正卿」只是掛名的,真正能發揮作用的是屯駐于洛邑的「介卿」。

田穰苴的軍事才能很強,具備一定的政治頭腦,也能言善辯,留在洛邑出任周王室的介卿,的確不錯。

思來想去的慶忌,終于說道︰「便以田穰苴為介卿,率五千精兵駐防洛邑王城附近。」

「大王英明!」

伍子胥與範蠡都連忙表示贊同。

五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卻一定能對晉國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大王,臣有一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伍子胥的臉色頗為遲疑的詢問道。

「但說無妨。」

「大王,臣以為,荊國的設立,已經無足輕重。大王何不取締荊國,在荊地設置郡縣?」

伍子胥低著頭道︰「而今,我吳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可以進入中原,與晉人一決高下。」

「由荊地而入中原,與晉國爭霸,若成,大王可趁勢而下,稱‘方伯’。」

「若不成,大王也當退守荊地,如當年楚國一般坐控江淮、方城,則晉人和中原諸侯,也當無法南下伐我吳國!」

82中文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