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弱國無外交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在慶忌的授意下,伯前來洛邑王城一側的晉侯行轅,跟晉人交涉一番後,終于以趙鞅的心月復家臣董安于,將伍子胥的妻兒換了回來。

原本是想令晉人將要離一起歸還的,奈何,晉人聲稱要離已經不見蹤影。

交涉無果之後,伯只能帶著伍子胥的妻兒回去向慶忌復命。

對于要離那個卑鄙小人,慶忌也不太在意。

大勢所趨之下,慶忌可以日後再找一個機會,讓黑冰台的刺客找到要離,進行暗殺!

慶忌一般不記仇,因為有仇的話,他當場就可能報了。

翌日,在洛水河畔,已經搭建起一座四方台,前來參與會盟的有吳王慶忌,以及晉侯姬午,吳晉兩國的一些重臣也會參與其中。

至于周天子姬是負責從中調停,充當一個和事佬的角色。

而鄭伯姬躉,則是被吳晉兩國心照不宣的撇開不談。

姬躉原來跟著晉侯一起來到洛邑,就住在王城的傳舍當中。

這一次的弭兵之盟受害者正是鄭國。

伍子胥率軍攻克新鄭城,姬躉無奈出逃,期望得到晉人的幫助,一起聯軍討伐吳軍,將伍子胥的兵馬趕出鄭國的地界上。

不過,晉人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得並不積極。

顯然,晉侯和六卿都不願意輕易跟吳國開戰,大動干戈。

于是這才有了洛邑弭兵之盟,代價就是鄭國的城邑土地會被瓜分。

晉侯姬午,即歷史上的晉定公,年紀跟慶忌差不多,都是而立之年,不過姬午的體型較為瘦弱,看起來英氣不足。

穿著寬大的冕服,頭戴平天冠的姬午,看上去有點像是「沐猴而冠」……

慶忌穿的則是一身常服,以紫金冠束發,腰佩龍淵劍,相貌堂堂,英武不凡。

在周天子的見證下,慶忌與姬午相互行禮之後,就在四方台上對席而坐。

陪同姬午出席的是晉國的上卿士鞅、趙鞅,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卿大夫及其家臣。

陪同慶忌出席的是治粟內史範蠡、廷尉伯、御史大夫伍子胥等一眾大臣。

在慶忌和姬午的面前,他們都只是在身後站著,並沒有坐下。

四方台之外,則是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吳軍的宿衛,以及晉軍的將士都相對而立,虎視眈眈的看著對方。

「晉侯,寡人的意思是……」

慶忌來到懸掛著羊皮地圖的屏風邊上,拿出一支直鞭,指著名為「新鄭」的地點。

「以新鄭為分界線,我吳國可以將新鄭城讓出來,還給鄭國。」

「鄭國的疆域,一分為三,新鄭、長葛、制田、牛首等新鄭以東的十幾座城邑,可以仍歸鄭國。」

「吳晉兩國可平分新鄭以西的城邑土地,以釉水為界,釉水以北八座城邑歸晉,釉水以南七座城邑歸吳,你看如何?」

聞言,姬午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盯著羊皮地圖看上一遍。

又跟身邊的士鞅、趙鞅商議一下後,姬午終于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善!」

這一次慶忌可謂是將鄭國的疆域劃分成了三個部分。

以釉水為界的話,晉國比吳國多一座城邑,不過疆土略小一些。

這是無傷大雅的。

鄭國其實算不上撮爾小國,在所有的華夏諸侯國當中,鄭國稱得上是中等國家當中,最頂尖的一個。

從疆域上來看,現在鄭國與魯國差不多,大于宋、衛、陳這三個中等國家。

從人口上來看,鄭國也是跟魯國一樣,超過百萬的。

而鄭國地處中原,沃野千里,適宜耕種,而且道路四通八達,使得鄭國的商業跟著頗為繁榮。

所以說,鄭國的綜合國力不差,強于魯國、燕國、楚國,弱于吳國、晉國、齊國和秦國。

為什麼鄭國這樣的強國,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咎由自取而已!

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從而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

名相子產治國有方,使得鄭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春秋初年,鄭國已有三軍,內戰用的軍隊已達二百乘。

三軍外並有徒兵和臨時添置的軍隊。

就慶忌所知道的,原來的鄭國有十萬人的軍隊,六萬都聚集在都城里。

鄭國的軍力當在魯國之上。

在魯襄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鄭子展、子產帶車七百乘伐陳,車數與城濮之戰晉車之數相等。

後來的晉、鄭鐵之戰,晉將衛太子蒯聵登鐵丘上觀望鄭軍,看見鄭軍很多,害怕起來,自投于車下。

此戰晉人以鄭為大敵,可見鄭國的兵力自春秋初年到末年始終不弱。

而鄭軍曾與晉、楚和諸侯聯軍開戰,諸侯的兵甚至畏鄭不敢越過鄭境,反被鄭軍所敗。

鄭國軍力的強大于此可見,則為千乘之國並非虛言。

鄭國采取的是「賦兵制」,跟現在列國盛行的兵農合一制大同小異。

大抵是寓兵于「士」和「民」的。

「士」指武士,他們的唯一事業便是習武打仗。

至于普通黎庶,是平時三季務農,一季演武,又在四季農閑的時候舉行狩獵以講習武事,三年大演習一次。

國家的常備軍是武士之類,遇到戰事,便征士民為兵。

當慶忌听說伍子胥率兵伐鄭的時候,心里有些發怵,就是擔心鄭國的戰爭潛力太大,可能會拖垮吳國。

不過,現在慶忌回想起來,他似乎是忘記了「蝴蝶效應」這一回事。

鄭國已經被大幅度削弱了。

兩年前,楚國的沈諸梁率軍大敗鄭軍,一度兵臨新鄭城下,好在因為楚國爆發白公勝之亂,鄭軍跟著就收復失地了。

那一階段的鄭國,本來應該休養生息,恢復一下國力的。

再接著,鄭人在晉國的教唆下,在今年開春,大舉進攻剛剛建立的荊國,被伍子胥在方城一帶直接率兵斬首萬余人,田穰苴也在葉邑取得大捷。

這前前後後加起來,鄭國不知道死了幾萬兵馬,反正是主力大軍都打沒了。

難怪伍子胥能率兵一戰而下新鄭城。

原來的鄭國固然號稱「千乘之國」,帶甲十萬人,但是這十萬人馬不過是臨時拼湊起來的。

可堪一戰乎?

文學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