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卜子夏,還不過十五歲的年齡,卻已經被慶忌、太子恆所看重。
為了給太子恆培養自己的班底,慶忌準許卜商作為太子府的幕僚,參贊軍機,給了一個「中庶子」的官職。
這是一份閑差,不過職權可大可小。
「卜商現在何處?」
「在江州。」
「善。」
慶忌微微頷首道︰「便讓卜商出使。」
歷史上甘羅十二歲出使趙國,官拜上卿,慶忌相信卜商也不差!
就在這時,國尉孫武意味深長的道︰「大王,臣以為若蜀人臣服,為謀滅蜀國,大王還應再做一件事。」
「何事?」
「放歸杜胡。杜胡原為蜀君,而今被其弟杜奈取而代之,杜胡心中定然不滿……」
孫武笑吟吟的道︰「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蜀君杜奈若臣服于吳國,自去帝號,勢必招致蜀人的不滿,若杜胡奮而相爭,未嘗不可。」
「屆時,蜀國必生大亂!」
「善!」
對于孫武給出的主意,慶忌大為贊賞。
好一個詭詐奇謀!
即便杜奈心胸寬廣,要遜位于杜胡,恐怕後者也將心生芥蒂。
到時候,蜀國豈能不內亂?
一個內亂的蜀國,正是吳國出兵滅蜀的大好時機!
……
翌日,秦國上大夫子虎,便與中庶子卜商,一起前往葭萌關,游說蜀君杜奈。
卜商費了一番唇舌,對杜奈曉以利害,終于使後者答應了慶忌給出的全部條件。
為何?
因為吳秦兩國一旦聯合伐蜀,蜀國必滅,屆時杜奈就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再者說,杜奈是因為兄長杜胡被吳軍生擒,這才僥幸的登上國君之位,而今又怎能不想借助吳國的勢力,來保全自己的地位?
于是,杜奈又折返蜀國的都城郫邑,召開大朝會,向群臣宣布——
自即日起,蜀人向吳國臣服,國君自去帝號,號「蜀侯」,向吳國年年納貢,歲歲入朝。
並且,國都郫邑之側駐扎吳軍,執政大臣是為吳人。行吳法,習吳文,練吳卒……
蜀國還將賠償吳軍在伐蜀之戰中的損失。
由此種種,讓蜀國的公卿大夫們,都深感不滿,極力反對起來。
但,最終杜奈還是力排眾議,殺了幾個敢于挑事的大臣後,自己乾綱獨斷。
就這樣,又過了三日,吳王慶忌便率領一萬精兵,浩浩蕩蕩的來到了蜀國的都城郫邑。
作為蜀國的國君,杜奈早就率領公卿大夫在城門口迎接。
按照慣例,杜奈背著荊條,手里牽著一只黑山羊,身上穿著一件素衣,披頭散發,來跟慶忌請罪。
這就是典型的「請罪儀式」。
當然,慶忌是會寬恕杜奈的,不過應有的程序必不可少。
有一萬兵馬在手,慶忌隨時可以攻破郫邑。
但,要真正滅了蜀國,並不容易。
在沒有做足準備之前,慶忌並不介意讓蜀國再苟延殘喘一兩年……
「蜀侯,你看,這是何人?」
慶忌朝著自己的身後揮了揮手,便有一個蓬頭垢面,穿著一襲武士服的男人戰戰兢兢的走上前。
「啊!」
杜奈見到來人,不由得驚呼一聲,道︰「兄長!」
此人,正是杜奈一母同胞的兄長,蜀國的前任國君——
杜胡!
只不過,杜胡在此前的江州之戰就已經被慶忌生擒,淪為了戰俘。
杜奈是知道杜胡還活著,也有可能遭遇不測,只是沒想到杜胡還能被慶忌送回來。
這如何使得?
一時間,杜奈的心里五味雜陳。
饒是如此,面對回歸的杜胡,杜奈此時也不得不笑臉相迎。
「杜胡,參見國君。」
見到杜奈之後,杜胡不由得慘笑了一聲,而後朝著他行禮。
「兄長,使不得,使不得!」
杜奈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抓住了杜胡的雙手,道︰「這國君之位,本就是兄長你的,弟只是一時替代,權宜之計矣。」
「而今兄長回到郫邑,這君位,正當還給你!」
杜胡搖搖頭道︰「萬萬使不得。國君,現在我已經是蜀國的罪人,承蒙大王不殺之恩,讓我活命,杜胡如何還有顏面,如何還有資格,坐上國君寶座?」
「兄長此言差矣……」
就一個蜀君之位,杜胡與杜奈兄弟二人,相互推月兌起來,似乎都有大義凜然的精神,想將君位讓給對方。
至于他們心里的真實想法,慶忌不得而知,卻也能猜出一二。
「蜀侯,汝兄弟二人皆是這般謙讓,可遠追堯舜禪讓之美德矣,寡人甚感欣慰。」
「大王謬贊。」
杜胡和杜奈,看起來都是一副愧不敢當的樣子。
這兄弟倆,讓慶忌想起了歷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玉。
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被迫成了「留學生」。
後來朱祁鎮回歸大明,不過此時朱祁玉成了皇帝,兄弟倆謙讓了一下,他不得已在南宮住了七年之久。
緊接著,奪門之變發生,朱祁鎮搶回了皇位……
最是無情帝王家。
牽扯到這種權力之爭,父子也好,兄弟也罷,何談感情?
別看杜胡和杜奈此時是一團和氣,彼此謙讓國君之位,實則肚子里都憋著壞水。
……
慶忌並沒有在郫邑逗留太久。
翌日,慶忌的出巡隊伍,便抵達了湔山(玉壘山)。
這里的原住民,大多是氐人、羌人。
而慶忌所處的湔山,即後來的成都地界。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成都還沒有建造……
「轟隆隆!」
驚濤拍岸,卷起千層浪。
兩岸的景色如詩如畫,郁郁蔥蔥。
在湔山的這一處江水,流速極快,而且不知道深淺。
此時此刻,站在慶忌身邊的人,是太子恆、御史大夫範蠡以及卜商。
三人看著出神的慶忌,都默不作聲,不知道自己的君王,這一刻作何感想。
良久,慶忌指著山下湍急的江水,問道︰「吳恆,你知道這條江,是為何江否?」
「回稟父王,這是岷江。」
慶忌微微頷首道︰「岷江,出岷山山脈,從蜀中平原側向南流去,對整個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懸江,而且懸得十分厲害。」
「蜀中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坡度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