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吳王慶忌二十一年,即公元前493年,農歷九月。
慶忌以國尉孫武為大將,合金陵、巴郡、南郡、南陽郡之眾,共計十萬人馬。
其中包括戎車五百乘,一萬鐵騎兵團,以「吊民伐罪,復立蜀君杜胡」為旗號,西征蜀國。
因為慶忌是諸侯霸主,可以代天子行王事,故而這一次伐蜀,屬于尊王攘夷,師出有名……
「嗚——嗚——嗚——嗚——」
伴隨著肅穆而又充滿煞氣的號角聲,龍藏浦(秦淮河)畔的吳軍營寨,偌大的校場之上,數以萬計的吳國銳士,已經嚴陣以待,眺望著拜將台上的那個男人——
吳王慶忌!
這是他們為之效忠的君王!
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此時的慶忌穿著一襲玄色赤紋的冕服,頭戴平天冠,腰間按著一柄龍淵劍,站在拜將台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緋紅色的浪潮。
除了呼呼的風聲,以及戰馬不時的打著響鼻,偌大的吳軍方陣中,並沒有多少的雜音。
所有的吳軍銳士,都跟慶忌前世瞻仰過的秦兵馬俑一樣,巍然屹立在那里。
他們昂首挺胸,目視前方,眼中洋溢著一種狂熱的神色——
對于戰爭的狂熱!
吳人血氣方剛,聞戰則喜。
這可不是一句戲言。
即便是適才被並入吳國,成為新吳人的庶民,都渴望能加入行伍之中,在沙場上建功立業,封妻蔭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的拜將儀式,其實並不簡單。
一般來說,國君離開正殿,在偏殿會見這個主將,跟他說,現在國家有危難,需要你作為主將去應戰,你意下如何。
如果主將同意,就進行下一個環節。
國君命太史佔卜,選擇吉日,選好日子後君王要在儀式前三天就開始齋戒。
接著,是要在太廟當著列祖列宗的靈牌舉行立將儀式……
這樣的儀式,已經被慶忌修改過。
慶忌專門在營中的校場上,設立一座拜將台。
每當需要大將領兵出征的時候,拜將儀式需要在台上進行,而後就是統領三軍出征。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慶忌對三軍將士進行了一番簡短的演講後,接下來便是真正的拜將儀式。
在拜將台上,慶忌站在東面,面向西方;而作為三軍主將的孫武則是站在南面,面向北面(所謂北向稱臣)。
這一座拜將台,高三丈有余,地基極大,中間的台階上,站立著伍子胥、黑夫、孟賁、孫敵等一眾將領,以及披堅執銳的士卒。
而在拜將台上,慶忌的身邊則是有著一群宿衛。
拜將的步驟,有些繁瑣。
慶忌身後,一左一右兩個宿衛,分別手持鉞,以及端著一塊虎符。
虎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這是帝王授予臣屬兵權和調發軍隊的信物。
虎符是銅制、虎形、分左右兩半,其背面刻著銘文,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留存宮中,左符在將領之手。
慶忌若派人前往調動軍隊,就需帶上右符,持符驗合,軍將才能听命而動,軍隊不執行執國君金符節者行兵令,除國君親臨現場調兵。
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所以,慶忌和孫武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兩半虎符相合。
再接著,慶忌手拿代表將軍權柄的「鉞」,先拿鉞的頭部,把柄遞給孫武,鄭重其事的道︰「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
這就授權,明確授予孫武生殺大權。
然後慶忌再次手拿鉞的柄,把刀刃遞給孫武,再說一句︰「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
刀刃向著孫武而說的這句話,其實也是告戒孫武自重。
這並不是慶忌針對孫武,而是純粹的按照流程走。
接下來,慶忌向孫武交待作戰的原則,緩聲道︰「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
「勿以三軍之眾而輕敵,勿以受命之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然。」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
「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
聞言,接受了節鉞的孫武,慨然回道︰「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
「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願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許臣,臣不敢將!」
「善。」
慶忌听到之後,答應授以全權,表示不干預軍隊的指揮。
于是,立將成功!
可見,立一個將,是何等的神聖及干系重大……
拜將儀式完成後,慶忌這才抓起了孫武的雙手,意味深長的道︰「國尉,寡人便在金陵,等候爾等凱旋歸來。」
「大王,臣一定不辱使命!」
孫武回答道。
「出征吧。」
「且慢。」
孫武忽然道︰「大王,可還記得三日前在滋德殿的承諾嗎?」
聞言,慶忌有些啼笑皆非的道︰「放心,寡人一直記著。」
「國尉你凱旋歸來之日,寡人定賜你良田三千畝,金陵、吳都之地,十處上等宅邸!」
「多謝大王。」
孫武朝著慶忌躬身作揖之後,又道︰「還請大王與臣擊掌盟誓。此戰,不論發生何事,若戰爭尚未結束,大王都不得勒令臣班師回朝,或臨陣換將。」
「……」
慶忌不由得眯起了眼楮,語氣不冷不澹的道︰「國尉,汝便信不過寡人乎?」
「大王,臣不敢……」
孫武連忙低下了頭。
「哈哈哈哈!」
慶忌忽然放聲大笑道︰「寡人,言出必踐。既然國尉要跟寡人擊掌盟誓,有何不可?」
話音一落,慶忌就伸出了自己的手掌,跟孫武拍了一下,算是立下了誓言。
跟慶忌擊掌盟誓後,孫武這才放下心來,轉過身,朝著拜將台下的三軍將士,大手一揮,朗聲道︰「出征!」
伴隨著號角聲的再次響起,令旗揮動,數以萬計的吳軍銳士就轉過身,朝著營寨外邊而去。
慶忌深深地凝視著孫武離開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