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吳國吞並西戎八國之後,就跟「古羌人」的地盤接壤了。
生活在隴山山脈以西的羌人,跟西戎還是有著一定區別的。
值得一提的是,古羌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西部許多不同族群的統稱。
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習俗、服飾、語言等等。
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涿水草而居。
以遷徙農牧業為主,故而古羌人與羌族不是同一個概念。
在商朝的時候,殷人就把西方的許多部落統稱為「羌方」。
羌人大概是印歐人的一支,或多或少的印歐血統。
這一點從周、羌同犬戎之間的關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
周人在始祖時期即與姜姓世為婚姻,姜姓為炎帝氏族的後裔,周人則稱自己為黃帝氏族的後裔,姬姓。
傳說兩姓同源而異流,因此周人祖上必與炎帝族有很深的淵源關系。
而從姬水、姜水的地望來看,這一支羌人從一開始就並非純粹的諸夏部落,很可能雜有來自西、北的印歐因子。
周人立國後,犬戎頗強盛,周與犬戎時戰時和,並同一些附屬于犬戎的小國建立了婚姻關系。
羌人在文化上也接受了許多印歐人的風俗,例如葬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此時,慶忌高坐在陛台之上,環視一周,看著朝堂上的公卿大夫,語重心長的道︰「二三子,羌戎劫我商隊,殺人越貨,在隴西邊關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寡人之意,發兵征討羌人,以彰顯我大吳之天威!」
「二三子可有異議?」
注意用詞。
慶忌是要發兵「征討」,而不是發兵「抵御」。
可想而知的是,這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說不定,慶忌還有心,想把羌人佔領的地方打下來,作為吳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從慶忌讓人繪制出來的地圖,可以看得出,「羌人」這一概念的領地,究竟有多麼廣袤!
大概是現代的青海、西藏,以及阿三哥國家的大部分……
吳國想打下這麼廣袤的疆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慶忌是一個善于創造奇跡的男人。
吳國是一個善于創造奇跡的國家。
開疆拓土的事情,很是難說!
「大王。」
太宰計然硬著頭皮出列道︰「臣以為,對于進犯之羌人,可堅壁清野,固守不攻。」
「或者是派出幾萬兵馬抵御其入侵,之後再想辦法跟羌人化干戈為玉帛,不宜動輒大戰。」
吳國的每一次戰爭,幾乎都會消耗大量的錢糧,以及士兵的生命,造成一定程度的國庫虧空。
倘若慶忌決定出關,跟關東列國作戰,計然沒有異議。
畢竟,華夏列國相對來說,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經濟繁榮,需要吳國治理的成本不高。
簡單的恢復一下民生,吳國新設立的郡縣,還能為國庫創造不少的收入。
遠征塞外則是不同。
羌人的地盤,可謂是地廣人稀,不毛之地,十分的貧瘠。
而且生活在那里的羌人桀驁不馴,不服王化,需要吳國的治理成本太高,得不償失……
「計然,寡人曾說過,犯我大吳天威者,雖遠必誅之!」
慶忌大手一揮道︰「若只是簡單的教訓一下羌人,想著息事寧人,他們便會得寸進尺,年年叩關,劫掠我吳國西陲,殺我子民,奪我財物,侵我疆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戰事,何時是個頭?」
「這……」
計然愣了一下,隨後低著頭進言道︰「大王,恕臣直言。西羌之地,荒涼苦寒,不適宜耕種定居,若大王要治理羌地,恐怕無端損耗國力,得不償失。」
「請大王明鑒!」
「臣附議!」
群臣都紛紛站出來,深表贊同。
諸如孔丘、曾點、卜子夏、子貢、冉耕等大臣,都是不贊成慶忌針對西北進行擴張戰爭的。
「太宰所言,大繆!」
還不等慶忌說話,善于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的御史中丞伯,就主動站了出來,朗聲道︰「正所謂,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夫戰,豈可如坊間行商一般,斤斤計較,權衡些許利弊?」
「當年大王高瞻遠矚,力排眾議,執意開闢嶺南、西南,為我吳國之疆土。」
「而今看來,那是何等的英明!」
「二十年過去,南方九郡,早已不是昔日那樣荒無人煙,一片貧瘠!」
頓了一下,伯又一臉恭維的神色,朝著陛台之上的慶忌躬身行禮道︰「托大王之鴻福,原本桀驁不馴,不服王化的南蠻各部,盡皆歸化,心向大吳,已經多年沒有叛亂事件發生!」
「嶺南、西南之地,從一開始的需要朝廷大力開發,遷移黎庶,屯田墾荒,使地方財政入不敷出,到現在,南方九郡已然能做到自給自足!」
「諸如南海郡、桂林郡,還可年年給國庫繳納一筆不菲的財政收入!」
「這才過去多少年?」
「由此可見,凡投入必有回報。誠然,為了消化、開發南方九郡,我吳國付出了極大代價,但仍舊是值得的!」
「現在,在臣看來,西北羌人,與過去的百越、百濮一般,大吳可征服,可吞並其地,歸化其民,使之成為吳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請大王明鑒!」
伯的此言一出,頓時讓朝堂之上的公卿大夫,都不由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不得不承認,伯雖是一個善于逢迎,貪婪無度的奸臣,但還是非常了解慶忌心思的。
他做的事情,基本上都能順著慶忌的心意來……
而這,正是慶忌看重伯的地方。
開疆擴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表面上,看是武將帶領軍隊去就綽綽有余。
但是,把新的疆土打下來,就需要一批文人去治理,治理那些疆土是非常耗費財力、精力和時間的事情。
再者說,新開闢的疆土需要一點一點的治理。
首先是管理模式、其次是生活方式、還有思想認同,這都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來消化……
值得嗎?
慶忌認為值得,但是以計然、孔丘、文種等人為首的大臣,則是有些不以為然。